在藝術品真偽界定上,我們不能偏聽偏信,證據是證明畫作真偽唯一的途徑。
藝術品拍賣市場近日又出笑話,由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春拍的一幅祁志龍作品《消費形像37號》,先是被藝術家本人稱為贗品,后經蘇富比拍賣行在其官方微博上正式回應此事、并拿出相關證據后,藝術家又趕緊通過博客“更正”:由于自己記憶失位,造成了“真品”被“誤判”為贗品,并由此向香港蘇富比拍賣行道歉。 中國美術高考網
無獨有偶。去年12月10日,畫家段正渠也在微博上宣稱:聚德拍賣行以110萬元拍出的他本人的油畫《烤火》,是假畫,因為“原畫掛在家里”。但沒過多久,他又改了說辭,稱那幅“假畫”也是自己畫的,但是張沒畫好的廢畫,當年他囑托學生幫忙銷毀,不想被偷偷藏起,最后賣掉。
這兩件事相隔不久,事情經過也大致相當:都是先由畫家本人出面指出拍賣行拍賣的本人作品是贗品,接著又在事后進行更正。而說到原因,也大抵與記憶有關。有意思的是,兩名畫家的記憶都是時好時不好。段正渠在記性差時,居然分不出、記不住自己的作品哪個是真,哪個是“廢”,而記性一旦“好了”,便把學生推出來說事。而祁志龍則更搞笑:言之鑿鑿地列舉三條理由認定蘇富比的拍品是贗品。當蘇富比一拿出證據,祁志龍又確認《消費形像37號》作品為真跡。弄得人到現在都拿不準到底他哪句話是真的。唯一能確定的是:祁志龍先生說的,真不如畫的。
書畫真偽要看證據 中國美術高考網
藝術需要誠實,藝術家更需要誠信。但凡藝術家的創作,哪個不是嘔心瀝血?哪個不是當成自己孩子一般,就是屁股上有幾塊青斑都記得清清楚楚?哪有這樣,動輒就忘得一干二凈,甚或剛還邏輯清晰地拿出證據逐一“打假”,馬上又改口承認是真品的?這不等于當眾抽自己的大耳刮子嗎?
造成以上事件的原因頗為復雜,仔細分析,大致有以下因素,有的可能日積月累真的忘了;有的可能因畫得不好便不相認;還有的可能因這樣那樣的利益關系,明知是自己的作品,卻拒不相認。在藝術品真偽界定上,我們不能偏聽偏信,證據是證明畫作真偽唯一的途徑。
行有行規。藝術品市場應該有一套完整、嚴密的誠信體系,而這個體系的建成,則需要有關各方拿出各自的誠意和良心去建立和維護。拍賣行、藝術家、藝術品作為藝術品市場的三個關鍵因素,哪一環節出了問題,都非行業之福。
中國美術高考網
免責聲明:本新聞、資訊和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美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