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最基本的就是學會如何運筆,掌握運筆之后,就應該有針對性的臨摹,同時應該注意筆畫手法,注重基本訓練。打好學習楷書的根基很重要,所以在這里我們常說楷書的筆畫手法和運筆要領是學習之重,接下來就和中國美術高考網一起看看詳情。
一. 基本運筆
(1)露鋒:筆鋒順勢入紙,筆鋒外露,頓筆并調整好筆鋒后再行筆。露鋒一般在楷書中比較少用,而在行書、草書中常用,給人以氣韻連貫、靈動秀美的感覺。但寫不好,會有尖刻或弱而無力感。
(2)藏鋒:相對于露鋒而言。筆鋒逆鋒入紙,筆鋒內含,頓筆并調整好筆鋒再行筆。筆鋒的方向一般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原則。藏鋒在楷書、隸書和篆書中常用,是最基本的起筆方法之一,其使用在行書和草書中相對露鋒而言就少了。藏鋒給人以骨氣凝重、含蓄、雄壯的感覺。但寫不好,會流于板滯缺少活力。
(3)中鋒:中鋒就是起筆并調整好筆鋒行筆中,使筆鋒不偏側,筆尖部分盡量作為線條中線行筆。中鋒,是書寫點畫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行筆方法,同時也是表現線條力度美質感的基本運筆方法。書寫時,點線要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
(4)側鋒:相對中鋒而言。是指筆尖微微偏離線條中線行筆。寫好側鋒注意兩點,一是不可偏離中線太遠,二是速度上可適當加快,果斷有力。否則,會寫成一邊光滑一邊有鋸齒狀的線條。側鋒作為中鋒的輔助性運筆,用以豐富中鋒的變化性和增強線條的骨肉豐潤感。一般在起筆、收筆、筆向轉換及粗細變化時會用,但行筆過程中盡量用。寫好側鋒也有一定的難度,不可小看。
(5)方筆:方筆是指在行筆過程中,使筆鋒適當散開,鋪鋒行筆。方筆寫成的錢條有“刻”得的感覺,具有碑石味,給人以雄獷、粗壯、陽剛之美感。如寫不好,會成為機械性運筆,容易流于形式的追求而刻板、無活力,有形無神。魏碑和隸書多用方筆。
(6)圓筆:圓筆是指在行筆過程中,不使筆鋒散開,盡量成聚攏狀,裹鋒行筆。圓筆寫成的線條有力聚筆尖、鋒透紙背之感,又有熔鑄之感,即古人所云:“印印泥”、“錐畫沙”,篆書線條多用此法。圓筆線條圓潤遒勁、含蓄蘊藉,相對于方筆來講具有陰柔之美。如寫不好,容易寫成細而無力,成“面條”狀。
二. 楷書筆畫的寫法和運筆要領
學習楷書,首先要從點畫開始學起,漢字的基本點畫包括:橫、豎、撇、捺、鉤、點,六種;如果從書法學習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橫、豎、撇、捺、鉤、點、折七種,作為基本點畫的運筆方法來學。任何點畫在書寫時都包括起筆、行筆和收筆,這七種點畫也不例外。下面我們逐一介紹具體寫法。
1.橫:橫在永字八法中叫“勒”,勒是力度的一種形象描寫。行筆時,主要運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向右“勒筆”行筆中筆桿左傾。橫畫包括:露鋒起筆橫和藏鋒起筆橫兩種。
(1)露鋒起筆橫:筆鋒順勢向右下入紙輕頓筆,迅速微提筆鋒調順成向右行趨勢的感覺,同時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可比第一次力度稍重一點,之后,向右中鋒緩行筆,行筆方向向右上微高一點行筆,最后,用筆鋒向右下輕頓筆,然后再用筆鋒向左上回鋒至橫畫中心即可。
(2)藏鋒起筆:欲左先右,筆鋒逆勢向右入紙,隨即向右下以筆鋒輕頓筆,然后微提筆鋒調整成有右行趨勢感覺的筆鋒,再次在原處頓筆,力度可比第一次稍重,之后向右緩行筆,收筆方法與露鋒起筆橫相同。熟練以后,藏鋒起筆,有時可以處理成“意藏”,即筆鋒在落紙同時較快速度的有欲左先右回旋筆鋒之意。
露鋒和藏鋒只是在起筆上不同,中間行筆和收筆方法是相同的。以上是橫畫的基本運筆方法,在實際創作時,要根據字形結構,靈活多變,比如:長短變化、粗細變化、水平角度、取勢、起筆收筆的輕重變化等,有時也可引入篆、隸體的運筆方法以求多變。關于變化性處理,是建立在基本寫法熟練之后,靈活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