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基本技法
篆刻,是一種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是集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結合的藝術品,具有實用與欣賞的雙重價值,從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歷史。學習篆刻,首先要準備刻刀、印泥(書畫專用印泥)、印床、毛筆、墨、拓包、拷貝紙、砂紙、牙刷、鏡子、剪刀、膠水、宣紙。
選材
適宜學刻用的常規石印材有壽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初學者可以用青田石來練習。
畫中畫
學習篆刻的基本步驟是:磨章料、寫引稿、鐫刻、刻邊款、拓邊款、鈐蓋(需要注意的是刻邊款、拓邊款要依據印章的風格來定,不是每方印章都需要的)
篆刻章法
章法主要是指如何設計和布置印文,一字印,主要是把筆畫均勻分開,二字印分左右式和上下式,左右式要以右向左進行,筆畫均勻、平整,上下式要注意字與字之間的疏密關系。對印面文字筆劃多寡差別較大的印,古人有時以“寬可走馬,密不容針”的方法處理,對多劃字不讓其占地多,對少劃字反給予較多的地位,從而使疏密對比更強烈,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時還可調整文字的異體和繁體,人為地安排疏密要彼此統一。三字印分為右一左二式、右二左一式、右至左三字排列式。布局的時候,可根據印面的大小,改變字體的形狀,使空間顯得相對協調。四字印分為:順序式,由右向左和由上到下。右一左三式、右三左一式、右一中二左一式。右一左三式和右三左一式布局,都需要拉長一個字,另外三個字響應縮小,右一中二左一式需要拉長兩邊的字,中間的字要縮小。要做到均勻,恰當、得體。使印文安排得勻稱妥貼。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將筆劃故作盤曲的姿態填滿空間,也不能如鉛字一樣呆板。一般以筆劃繁者不覺其繁,筆劃少者不覺其少的處理手法為主。
寫印稿
寫印稿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書法好的可根據印面的大小,直接在印面上寫或寫到拷貝紙上,書法不好的,可把拷貝紙直接放在要描的字上,進行描摹。以“印”字為例,描的時候要用鉛筆,依著印字的輪廓邊緣描下來(注意:小的細節千萬不能漏掉)。然后,依著“印”字的輪廓涂上墨,注意一定不要超過輪廓線。按順序把“印”字涂抹好。然后要把印稿的上的字,上在石面上,上石的方法有兩種:
1、水印法,方法是:首先準備一張透明的拷貝紙,然后把拷貝紙覆蓋在印石的石面上,用手掌沿著印石的邊緣在紙上壓出痕跡,接下來在壓痕范圍內、用濃墨寫下要刻的印稿,之后把印稿晾干;然后把墨跡干透的印稿(把描好的“印”字)翻過來覆蓋在印面上,用毛筆蘸些清水涂抹在拷貝紙上,再用干凈的宣紙或手紙吸干多余的水分;之后,在印稿上覆蓋上一張宣紙,用指甲蓋兒在毛邊紙上輕輕的用力均勻地刮幾遍,完畢后把宣紙和拷貝紙取下來就可以了。這樣,就把字印在石面上了。拓上后,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再用毛筆均勻地描以下。初學篆刻時,基本上都用水印法寫印稿。
2、反寫法的具體方法是,先將印稿寫在透明度較好的拷貝紙上,然后把拷貝紙翻轉過來,用印石壓著,上面放一個鏡子,依照反寫的印稿,在印石上用毛筆臨摹一遍,力求寫得與原稿接近,然后對著鏡子比較印稿,對不足之處作適當的修改。
直線練習
學會了基本的章法和寫印稿之后,對于初學者來說,可以先從刻直線來練習。拿一塊青田石,先在玻璃上墊上砂紙,用中指和拇指拿住印章的兩面,中指按住印章的頂面,在砂紙上摩擦,因為從市場上買來的石料都含有蠟,需要將其磨掉,否則不容易上墨(注意:磨的時候,只能單向摩擦,不能來回磨),磨平后,拿起來看是否平整;如果還不能確認印面的平整,要平放在玻璃上進行比對,看是否平穩。然后,用毛筆在石料上畫直線(直線比較簡單,直接畫在印面上即可),畫的時候要沿著石料左側邊緣畫一條,然后轉一個方向,還是在左側的邊緣畫線,這樣畫出第一個大的正方形,然后,再畫出第二個,第三個,按照同樣的方法,畫出許多個正方形,把印面充滿,然后把印石放在印床上加緊。(切記:初學者一定要把印石放在印床上,以免傷著手。)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刻了,刻的方法有兩種(握拳式切刀法和執筆式沖刀法。)
握拳式切刀法的操作方法是:大拇指與其他四指握成拳狀,把刀桿捏在掌心,執刀角度較沖刀直,至60度左右,用刀方向向下,向外,刀桿向外傾斜,由外點入刀。刻一點起來,再刻下,再起來。一點點向前推進。切刀所切線條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將長線條分段,以若干重復動作完成章,這種方法通常用來刻巨型印章或質地堅硬石材。
執筆式沖刀的方法是:中指要頂住刻刀的側面,離刀刃約1厘米處,食指和拇指指捏住刀桿,小指輔于中指之后,角度約45度,以刀角須要刻之線條推刀向前,并用無名指緊抵石章邊緣,以控制運速度,沖角度較小,約30度左右,刀尖入印章的外側邊緣向前沖。運刀的方式是由右側向左側。石材可以不停的轉動方向。這種方法也是最常用的刀法。
用執筆式沖刀法進行直線的練習刻印時,無名指要頂住印章,刀尖入印面的外側邊緣向前沖,一直都要由右側向左側運刀,刻完一筆,就可以轉動印章,刻下一筆。這種方法是最常用的,它比較容易把把直線刻直,刻下來的石屑要用無名指輕輕抹掉,切記不能用嘴吹,以免影響健康。用這種方法,直到把印面上所有的直線都刻好。然后檢查角落里是否刻干凈了。如果沒有再作以修整,最后用牙刷把印面上的石屑刷干凈。這樣一方練習印就刻好了,接下來就要鈐蓋了,方法是:找一張宣紙,下面墊上一摞紙或一本書,用右手拿印章,左手拿印泥,把印章在印泥里,輕輕地多沾幾下,爭取每個角落都能沾到印泥,把刻好的直線印蓋上去。蓋的時候,用力要勻,要穩,用力向下壓。
刻白文印
印章鈐蓋出來的效果印底呈紅色,文字呈白色,就叫白文印,也叫陰文印。拿一個剛才寫好的印面,以單字“印”字為例,來給大家講解如何刻白文印,我們用切刀法,刻單字印,首先刻直線,從“印”字最上邊一筆橫劃入刀,切下一點,起刀,再向下切一點,由點連成線,把筆畫內的印材刻掉,在拐彎的時候,由小點切入,并轉動石頭,刻完一刀后,換一個方向,第一刀是由內側向外側運刀,每個拐彎處和起筆處,都要用刀小心刻掉。用同樣的方法,刻掉這條線的另一邊。遇到拐彎處和細小的部分,要小心的刻掉。起筆處不要出現丁頭和燕尾,刻白文印的時候,刻刀刀口沿著印文的內側向里刻,把印文的筆畫刻去,刻完的印章文字是凹陷下去的。初學刻白文的時候可以適當留一點量,以免刻得太多無法彌補,用同樣的方法把這個字刻完(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方法在刻大印章或硬石頭時用的較多,最常用的還是沖刀法)。刻完之后,用鏡子比對以下,或者用手指沾上濃墨,涂于印面上,沒有授刀的地方是黑色的,刻過的地方是白色的。對于有不滿意之處,可略做修改。然后用牙刷把石屑刷掉,這樣,一方白文印就刻好了。
刻朱文印
朱文印是是印章鈐蓋出來的效果印底呈白色,文字呈紅色,也叫陽文印。以“修庵”為例,首先把石料磨平,按照前面講過的章法和如何寫印稿的方法,比照著原稿將“修庵”兩字,直接寫在印面上。首先要把邊框描出來,描的時候,要用毛筆的右側邊緣貼住印章的左側。把四邊描好。然后用鉛筆把印面分為左右兩部分,從右向左寫。由于“庵”字比較密,并且密的地方又集中在下部,所以,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疏密關系,寫修的時候要注意和“庵”字的相互協調關系。“修”字最上面一橫和最下面一橫,一定要和“庵”字同樣位置的橫劃在一條水平線上。字與字之間的比例要恰當,得體,寫好后,用執筆式沖刀法先從邊框內部的空白處入刀,刀慢慢的由右向左推進,如遇到推進困難,可微微晃動刀桿,刻朱文印是要刻掉除了字之外的多余部分,依照寫印稿時的筆畫順序,遵循從上到下,由右至左的原則,把空白部分刻掉,每一筆快要結束時,手上用的力度要收住。遇到筆畫連接處要格外小心。刻到大面積空白的時候,注意要刻的深一些,避免在沾印泥的時候,鈐蓋出多余的點。按照同樣的方法,把“修”字也刻好,由于要做出石骨文的效果,所以刻完后,要做殘破處理,首先要用刀,在筆畫的密集處,把筆畫刻斷一點,隨后,就是用刀桿敲擊印面。首先從四個角敲起,然后,再敲擊印中筆畫和邊框,平行或者重復的部分。這樣人為的造成印章圖案及邊角等處類似自然磕碰的痕跡。有一種古色古香的自然美。做好后,用牙刷把石屑刷干凈。
刻肖形印
肖形因印一般以畫像石的風格為主,所以從畫印稿到用刀都是以隨意靈活為主。不要求每一點都很精致,但印面上的圖畫,一定要顯得和諧、生動。以“倒騎毛驢”為例。先準備一幅圖樣,根據上面講過的寫印稿的方法,把它寫在磨好的石面上。在這里,選擇根據圖樣,直接畫在石面上的方法。先畫出邊框,接著用鉛筆構出圖象的輪廓,先在印面的空白處,畫幾點,當作地面。然后再依著圖樣,勾勒出“倒騎毛驢”的輪廓,然后用毛筆把輪廓描黑。寫完印稿后,我們用刻朱文印的方法,用執筆式沖刀法先從邊框開始刻起,把白色部分刻掉。然后,從動物的頭部開始入刀,因為頭部是橢圓形的,所以用刀依著橢圓的輪廓慢慢向前推進,方向是由右向左,遇到弧線處,要微微轉動章料。然后小心的刻出弧線刻動物的腿部和刻直線的方法是一樣的。刻人物的方法和刻動物相似,留下的空白部分,要大膽的刻掉,不要留下多余的殘點。刻完之后,也要做殘破處理,方能顯出古樸的風格,然后用牙刷把石屑刷掉。
刻邊款
一方印科好之后,有時需要刻上邊款。邊款是指刻在印石的側面或印石頂部上的文字,也是篆刻的一項重要內容,刻邊款所用刀法和刻印一樣。邊款文字都是正著寫的漢字,字體一般用行楷小字。寫印稿的方法,可以用毛筆直接寫在印石上,注意:不論在印章的哪一側面寫,都要從右面開始,結束與左面。以“丙戌冬末,士乾刻于云水齋”為例,用執筆式沖刀法刻,但是刀刃和中指是垂直的。另外行楷筆畫的具體刻法要遵循這樣的原則:刻 “點”的時候,將刀角插入石內,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 “橫”的時候,先用刀角在石面上一按,刻出橫畫收筆的韻味,然后,自右向左橫向行刀,至筆畫終點,用右刀角向左略微彎曲一按即可。刻筆畫“豎”的時候,先將右刀角鍥入石面,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筆畫終點便可。筆畫“撇”的刻法也是將右刀角入石,先重后輕向左一沖即可。刻豎勾的時候,由上部入刀向下劃,在最末處,刀尖想下按下。壓出上勾的效果。刻橫折彎勾的時候,要分解成幾部分完成。先刻橫,再刻豎,再刻一橫化,共同完成橫折彎勾。行楷中很少有“捺”這個筆畫,邊款中的筆畫“捺”多用長點代替。刻邊款的時候,要注意發力適度,否則,會因用力過猛而刻“花”。按照這樣的方法,依次把這些字都刻好,用牙刷刷掉石屑。
印章的養護
刻好的印章如果長時間不用,我們就要用毛筆沾一些核桃油,把印章的幾個面都刷以下,然后放到特制的盒子里保存,這樣會防止印章產生裂紋。
資訊
報考
查詢
資料
獨家

篆刻的基本技法


← 輸入專業分,測測你想上的學校,需要多少文化分?
← 實時發布最新的藝考資訊,解讀藝考最新政策、招生簡章、錄取規則。
← 解答在藝考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全程提供藝考報考最佳方案。
點擊查看更多與《篆刻的基本技法》相關的信息
- 篆刻的基本技法
- 臨摹趙體楷書的兩大章法
- 楷書的筆畫手法和運筆要領是學習之
- 篆書入門課程 小篆包裹結構的分析
- 篆書入門課程 小篆的排疊結構分析
- 篆書結構分析之附麗結構
- 篆書入門課程 小篆的相讓結構分析
- 篆書入門課程 小篆的相背結構分析
- 初學篆書入門課程 小篆的獨體結構
- 初學者如何快速有效的識別篆書
- 石雕工具:石材雕刻必備“七劍”
- 雕塑的制作方法

(二)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郵件:mkaocn#163.com (發郵件時請將#替換為@)



排名
高校名稱
人氣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