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偏旁部首是漢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好偏旁部首有利于寫好漢字。行書的偏旁部首來自楷書,但書寫更為簡便。
(一)單人旁
落筆稍重,向左下行筆,隨后回鋒翻筆,再順勢落筆寫豎,先輕后重,最后回鋒向右上趯出。
(二)三點水
落筆輕,露鋒尖,觸紙后用力頓一下,然后勾出,接著順勢落筆寫豎勾,勾時用力向右上趯出。
(三)左耳旁
落筆寫短橫,順勢用筆而下寫弧,再頓筆勾出,接著寫豎勾,豎勾要挺勁,帶有一定的彎勢。
(四)右耳旁
落筆由輕而重寫橫出折,再順勢寫彎勾,然后翻筆而上寫豎畫,豎如懸針,上粗下細.一般來說,左耳收,右耳放;左耳流利,右耳工整;左耳豎有勾,右耳豎無勾;左耳占地小,右耳占地大。
(五)豎心旁
落筆寫短豎,再折筆寫短橫,然后翻筆向左上,順勢寫長豎。有時橫豎之間有牽絲相連,并形成一個針鼻孔似的小圈,就更顯得玲瓏剔透,生動活潑。
(六)爿字旁
側鋒落筆,略頓,隨即高于寫豎畫,要挺拔有力,至豎末用力向左上勾出,然后順勢寫上點,頓一下提筆寫下點,再用力向右上挑出。豎與點之間用勾挑相呼,點與點之間用牽絲相連。
(七)提手旁
落筆寫橫,再翻筆寫豎勾,然后順勢寫斜世無雙挑。橫畫略向右上斜,豎勾挺拔帶弧勢,挑畫由左下而右上,線條由粗而細,點畫分明有力。
(八)寶蓋頭
輕落筆重按筆寫點,然后勾出,順勢寫左豎點,再連著折筆寫橫,末了折筆用力向左下勾出.整個寶蓋頭點畫呼應,成上包下之勢,字頭寬敞,能包括或容納下面部分。
(九)趯土旁
落筆先寫橫畫,再翻筆寫短豎,然后順勢折筆用力向右上趯出。趯土旁的趯土要寫得精悍,同時要與右面部分發生關系,其中特別是趯畫。
(十)直刀旁
落筆斜寫左短豎,再折筆向右上勾挑,然后順勢寫右豎。行書中的右豎,不妨寫得比楷書長些;豎尾一般提筆直接抽出,也可以向左下勾出。
(十一)雙人旁
落筆先寫短撇,回鋒折筆寫長撇,再回鋒向上寫豎畫,然后頓筆勾出。整個雙人旁要一筆寫成,雖然用筆有提有按,但筆尖始終沒有離開紙面。
(十二)反犬旁
側鋒落筆,隨即向右下撇出,順勢另起筆寫豎勾,再落筆寫撇折挑。反犬旁可以寫成楷書似的勾挑,也可以回鋒收筆無勾挑;有勾挑的勢必從左上落筆寫撇或撇挑,無勾挑的勢必從右上落筆寫撇或撇挑,用筆的筆勢不同,因此字的體態也不同。
(十三)王字旁
落筆寫上橫,隨即折筆寫豎畫,再轉筆向右上順勢寫中橫,然后折筆向左下寫下橫。王字旁的三橫,要求長短角度有變化,一般來說,上畫較短略向右仰,中橫略長比較平正,下橫最長由左下向右上挑出。三橫有變化又和諧,這樣安排就饒有趣味。
(十四)廣字旁
先寫上面側點,接著提筆就勢寫橫,再折筆寫撇。廣字旁的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往往由左上包右下,因此要注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