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解下耳部,耳部是大家平時訓練中最容易忽略的。今天我們就著重講解下耳部:
耳朵的形狀是不規(guī)則的殼狀,其輪廓呈C型,上寬下窄,中央是一個凹形碗狀體。耳部主要由耳輪、對耳輪、耳屏、三角窩和耳垂等幾個部分組成。(具體參考上圖)
耳輪:
由于耳輪的外部形態(tài)呈現(xiàn)方中有圓、圓中帶方的感覺,所以耳輪外輪廓交界線從上到下的粗細、深淺和方圓節(jié)奏就要給予重視,并且還要在耳輪上分出交界線、反光、灰面和亮面等。
三角窩:
耳朵上部的三角窩多數(shù)處于暗部中,所以在對耳輪上所形成的投影形的起伏變化就要給予高度重視。
耳屏:
耳屏、三角窩和耳道在空間上比耳輪、對耳輪和耳垂靠后,為了拉開耳朵前后的空間,我們要適當減弱靠后部分的黑白對比,在刻畫上還要注意主次和虛實關系。
耳垂:
在表現(xiàn)對象耳垂時,無論厚薄都要表現(xiàn)出耳垂底部的交界線、灰面、亮面以及反光。
根據(jù)視角決定耳朵刻畫程度
如果我們是在正面或者四分之三側面且對象耳廓處于暗部中,那就不應該把耳朵畫得過于突出,主動將其虛化。但如果我們的繪畫視角處于對象側面時,那耳朵就需要重點刻畫了。(下邊三幅圖)耳朵各部位形體因透視變化產生的長短、深淺、虛實等變化是需要在塑造時注意的。
正面角度耳朵要刻畫到什么程度
盡管正面中的耳朵在空間上處于遠處,但假如我們認真去觀察,即使是處于暗部里耳朵的內容也是能夠看得清楚的。所以,正面和四分之三側面角度中的耳朵,只要將其特征及穿插關系交代清楚,然后再把其對比減弱,使其虛一些退到遠處就行了。在畫正面耳朵的時候不能盯著耳朵這個局部去畫,為了能夠與前面五官的強度拉開距離,一定要弱化耳朵部位的黑白對比。但我們也不能由于觀察的放松而將遠處及我能不中的耳朵忽視。我們不僅要將正面耳朵的內容交代清楚,而且還不能讓它“ 跳” 到前面來。因此,正面耳朵在刻畫充分程度的控制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大家一定要通過多多臨摹優(yōu)秀作品來提高自己的作畫水平。(如下圖)
耳朵的塑造規(guī)律
首先,雖然每個人耳朵的外形特征各不相同, 但結構卻基本一致。并且,當頭部平視時耳朵是斜著的,總體傾斜度與鼻梁近似。其次,因為耳朵大部分是由具有彈性的軟骨組織構成的, 外部形態(tài)呈現(xiàn)方中有圓、圓中帶方的感覺,所以耳朵的外輪廓一定要畫出體積感。如下圖,通過對形體交界線、反光、灰面和亮面的刻畫,就能較好地塑造出體積感。因為耳朵上方的三角窩多數(shù)情況下都會含在暗部中,所以對耳輪上的受光面、灰面、交界線以及反光和投影等都是我們刻畫的重點。相比耳輪、對耳輪和耳垂,耳屏、三角窩和耳道在空間上比較靠里, 為了拉開它們之間的前后空間,我們在塑造時就應適當減弱靠后部分的黑白對比。并且,耳屏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兩個鼓包,它是由兩個突起組成,因此要通過表現(xiàn)交界線的細微變化以體現(xiàn)其體積。耳垂有厚有薄,但無論厚薄都要通過畫出其底部的交界線、弧面、亮面和反光來體現(xiàn)體積感。另外,耳垂前面與頭部銜接的部位并不是已調簡單的直線,它的起伏轉折還需根據(jù)不同情況認真表現(xiàn)。
耳部表現(xiàn)步驟的要點分析
1、該角度能夠看到內耳孔,起形時注意該處形體的穿插關系。
2、耳朵結構復雜,受光源影響會形成很多小灰面,表現(xiàn)時注意這些灰面在色調層次上的變化。
3、把握耳朵幾處色調較深的暗面,不能畫悶。
4、調整明暗交界線和投影線,使它們的起伏變化和耳朵的結構密切的聯(lián)系在一起。
耳部特征的表現(xiàn)規(guī)律
和鼻子一樣,耳朵的年齡差異也不是非常明顯。以此,我們要把耳朵的形體特征作為繪畫的重點。每個人耳朵的形狀都是有差異的,表現(xiàn)時要把握它的基本結構特征才可掌握繪畫要領。繪畫時要從耳朵最為概括的大形著手,層層深入地找出小形體才能找到每一處形體之間的來龍去脈。要體現(xiàn)耳朵與后腦的空間距離,以及它與頭發(fā)的明暗對比和耳垂與頸部的空間距離。
耳部的角度特征
1、正面俯視角度耳部表現(xiàn)規(guī)律:俯視的耳朵整體高度變短。內外耳廓、耳窩等的頂面增大,底面消失或變小。整體透視有向下的趨勢,上寬下窄。
2、正面仰視角度耳部表現(xiàn)規(guī)律:仰視的耳朵整體高度變短。外耳廓、耳窩等的頂面消失,底面面積增大。整體透視有向上的趨勢,下寬上窄。
3、半側面角度耳部表現(xiàn)規(guī)律:半側面耳朵的寬度最大。內外耳廓亮面變窄,暗部變寬。三角窩及耳窩的立面增大,面積增大。
4、全側面角度耳部表現(xiàn)規(guī)律:側面的耳朵整體變的更窄,呈長方形。三角窩及耳窩的立面進一步增大,內外耳輪、耳垂、耳屏的側面進一步減小,注意內外耳輪前后空間關系產生的虛實變化。
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