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網8月5日電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文理科第三批、藝術和體育專業第四批補報工作于昨天進行。第三批作為本科招生的最后一個批次,一直以來被很多考生和家長視為高考錄取結果是否理想的“底線”,記者昨日在杭州教育考試院補報現場看到,為了抓住最后讀本科院校的機會,許多考生和家長冒著酷暑,早早地趕來了。杭州市教育考試院昨天下午4時半結束補報后統計,一天下來,杭州市區有資格參與補報的1300多名考生中,共有450多人完成了補報志愿。據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批補報志愿將于今天投檔。
“戀家”情結仍然很深
記者發現,本省考生在選擇學校時,還是特別青睞家門口高校,在本次志愿補報工作現場能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理科467分的小趙表示,不管專業是否對自己胃口,自己首先考慮的還是學校所在地。文科498分的女生小劉一口氣在志愿欄內填下了3所省內院校,她表示父母還是希望自己能留在身邊,她本人也希望最好還是能離家近一點,這樣學習生活都會更方便一些。
然而并不是所有考生和自己家長的意愿都達成了一致。來自湖州、在杭州復讀了一年的羅同學就表示,如果專業合適,自己也愿意到黑龍江、廣西等省份上學,但是父親極力要求自己留在省內。“現在還很猶豫填什么學校,也不排除在省內讀合適的第四批學校。”理科453分的她之前以幾分之差遺憾地與溫州一所大學失之交臂,現在對于讀什么學校依然有些茫然。
男生更愿意遠行
有著“戀家”情結的考生以女生居多,相比之下男生對于去外省上學就不那么抵觸,理科449分的李同學就選擇了長春的一所學校作為自己的補報志愿。他表示,一方面是擔心省內院校補報的志愿太多,競爭會比較激烈,因此還是求保險選擇外省的本科;另外去外地求學也能從多方面鍛煉自己的能力,這也是自己選擇出去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美術類志愿補報也同樣存在著“重所在地”和專科“重專業”的碰撞。差兩分未被錄取的小王母親說,讀本省的學校是肯定的,專業就無所謂了;而一位替孩子來補報志愿的父親則坦言,省內比較好的學校都滿了,現在還是考慮外省的較好學校更務實。(作者:呂昂、王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