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后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請點擊查看
2009年,我省實行新課程實驗的首批高三畢業生將參加高考。他們的高考內容是什么?招生制度有什么變化?經過多方征求意見,醞釀已久的《福建省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終于塵埃落定。省教育廳昨天公布了這個新方案。
新方案的調研形成過程
2006年9月,全省26萬高一新生進入新課程實驗。隨后,新課程實驗高校招生考試改革課題組分赴全省各地開展調研。當時的調研人員分為高校組、中學組及普教組三個小組,調研的內容圍繞會考問題、高考科目問題、綜合素質評價問題展開。2008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綜合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出爐,內容包括選修課是否納入新高考范圍,綜合評價結果在新高考中占多大比重等。
選修內容也要考,但學生可選題作答
和目前的高考制度相比,考試科目沒什么變化,但具體的考試內容和考試說明還不明確。新方案有一個亮點,就是學生可以選題作答。
新方案提出,考試范圍是教育部制定的新課程《考試大綱》以及省教育廳頒布的《福建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說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選修Ⅰ課程開設指導意見(試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要求》。其中,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選修Ⅰ課程開設指導意見(試行)》規定的學校必須開設供學生選修的內容均設選考題,由考生根據所選修系列或模塊選擇答題。也就是說,考生們在明年的高考試卷中將可以選題作答。不過目前有一個難題擺在命題專家面前,就是如何保證每個選題模塊的難度一致,并考出考生的真實水平,不會因選擇不同的模塊讓考生的發揮不一致。
高考前必須完成多門學業水平考試
按照學業水平考試的規定,高中生學業基礎會考將成為高招錄取的重要參考因素,2006級、2007級應屆高中畢業生報名參加高考時,必須出具規定的學業基礎會考成績。這些成績將體現在學生的電子檔案中,提供給高校作為錄取時的參考。不過這個方案也留下一個懸疑,那就是往屆生如果復讀,他們原來的會考成績和新方案的會考成績該如何銜接?這個問題有待出臺新的政策來解決。
綜合素質評價是高招錄取的必要參考
目前高中已經建立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評價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維度。評價結果采用不同的呈現方式: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審美與表現的評價結果以優秀、合格、尚待改進三個等級呈現;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評價結果以A、B、C、D四個等級呈現;運動與健康的評價結果以良好、一般、差三個等級呈現。目前,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要保證綜合評價可信可用,不要千人一面,要讓綜合評價體現出學生在整個高中過程中的個性。
省屬211本科高校有望試點自主錄取
目前已有多所部屬高校實行自主選拔錄取的政策,可以在高考前自行對學生進行考核,并確定自主選拔學生的資格,獲得資格的學生可以在高考時享受各種不同的照顧政策。不過,目前的自主錄取高校只局限于北大、清華等少數部屬高校。新高考方案告訴我們,今后,省屬211本科高校也有望試點自主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