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星海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全國各類藝術院校開始了報名工作。進入3月,大部分院校將陸續開始進行專業考試和面試。據悉,2010年廣東省普通高考藝術類專業術科統一考試筆試(美術、音樂),全省共有39096人報考,人數比去年有所增加。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今年藝術類招生政策全面收緊,為了使“藝考”更有把握,一些考生同時報考多所學校,希望增加錄取機會。
政策變化
今年藝術類招生有兩大調整
據了解,今年藝術類專業招生政策全面收緊。一方面,教育部此前已經明確要求,從2010年高招開始,只有藝術類本科專業才能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目前一些按藝術類招生的非藝術類專業將被禁止參加藝招。學前教育、藝術教育等17種含有藝術屬性的專業,有關高校須經教育部批準后方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社會工作、教育技術學、小學教育等11種專業,從2010年起不得再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據了解,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定,是因為普通專業穿上“藝術”外衣后,不僅可以設置更低的分數線,招生也享有很高的自主權,學費更是可以成倍增長。例如“文學”、“新聞”本是普通專業,但加上“影視”、“戲曲”、“主持表演”等字眼,就有了藝術味,按藝術類專業招生。“在美術和音樂等純藝術專業的招生外,一些高校還開設了建筑學、文化產業管理等藝術類專業,給部分成績不理想的考生提供了上本科的捷徑。但是,由于這些專業并不具有鮮明的特色,加之考生進入高校時基礎不夠扎實,畢業后并無競爭優勢。”廣州某高校就業辦李老師表示。
另一方面,教育部此前下發的2010年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規定,各省級招辦劃定的藝術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不應低于本省(區、市)確定的第二批次普通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的65%。與去年相比,今年藝術類本科文化課控制分數線提高了5個百分點,這對于藝術類考生來說是一個不低的分數要求。據悉,很多學生參加“藝考”是為了能更方便地進入大學校門,上更好的學校。不少學生家長表示,希望以“藝考”作為高考的跳板和捷徑,求得上大學的機會。然而在報考藝術類的考生中,文化課成績能夠達到第一批本科錄取線的人為數不多。不少家長和考生感嘆,通過“藝考”上大學的捷徑,如今越來越難走。而招生院校表示,新的政策將使報考藝術專業的學生日趨理性,考生報考的目標也會更加明確。
考生應對
報考多所學校增加錄取機會
藝術類專業招生政策的改變,導致大多數藝考生為增加錄取機會同時報考多所學校。廣州市第109中學的高三學生吳珍告訴記者,準備參加播音主持藝術類招生的她,已經初步篩選出十幾所學校,會從中選擇七八所報考,她認為自己考中省內學校的概率會比較大,而對中國傳媒大學等老牌播音主持名校,則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不敢抱太大希望。據了解,目前高考對藝術類考試可以報考的學校和系科并沒有限制,有很多藝術專業課輔導老師建議學生盡可能多地報考不同學校,以增加多一份錄取的希望。
不少學生覺得“考的學校多了,經驗也就豐富了”,通常是草草結束一場考試后就奔向另一個考場,“趕場考試”將成為他們3月的主題。據業界分析,一名考生最終報考學校的數目,往往取決于家庭能夠承擔的費用和規定考試時間內能夠完成的考試場數。據悉,報考5所以上學校的在藝考考生中很常見。廣州市七中學生小張表示,報考的院校過多無形中更增添了考試的難度,尤其是熱門專業考試更是千里挑一,“但在機會面前誰都想拼一把”。考生們不辭辛苦地在全國各地為“藝考”奔波,家長更是不惜重金為孩子找知名專業老師,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文化課補習班,若加上往返路費、住宿餐飲費和報名費,少說也要四五萬元;有些外地家長為了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環境,還特地在報名院校附近租房子住以便照顧好孩子的起居。
專家建議
勿盲目趕考,要重視文化課
2月底至3月,大部分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陸續舉行。星海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院校招生辦老師建議考生,考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合理安排時間,有選擇地參加考試。
首先,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文化課成績和專業實力,參考院校往年的錄取情況選擇報考院校和專業。她提醒考生注意,最好能參加不同批次的學校“校考”,不要只考同一批次學校,避免出現“考了多個證,只能選擇一個”的現象。當然,校考合格證“貴精不貴多”,不鼓勵考生盲目地到處趕考,關鍵是要提高“命中率”。
其次,藝術類專業招生不僅看考生的專業成績,也看文化成績,不少名校的藝術類專業招生分數線超過了普通專業的本科線。想報考重點高校的考生,更要注意文化課學習。即使在應考專業課時,也別丟了文化課。有人誤認為藝術類招生文化課成績要求低,其實,招生院校會參照當年藝術類錄取分數線和考生的文考成績確定文化課錄取分數線。從往年錄取情況看,音樂學、藝術管理專業對考生的文化成績要求比較高,因此,考生對專業課和文化課都要重視。
最后,選擇報考藝術類院校的專業時應明確自己的定位。專業不宜跨度過大,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并最有把握的專業認真進行準備。不一定非要找專業老師輔導,大部分院校希望招收在某方面有天賦的考生,愿意錄取“未被臨時修飾過”的學生。
考生案例
“我不是被明星夢沖昏了頭”
每周有一堂聲樂課,其余時間自己支配,保持狀態,堅持練聲,等待考試,這是王雨涵的寒假生活。他3月就要參加星海音樂學院的招生考試,專業方向是聲樂。之后他還要再去中央音樂學院趕考,與其他參加藝考的學生相比,他已經算是清閑的了。
“總有人懷疑,藝考生是被明星夢沖昏了頭,其實大部分藝考生的奮斗目標是很現實的,走藝術之路也是從小就有的想法。”王雨涵告訴記者,聲樂是他進入高中后選擇的主攻方向,他五歲的時候,和很多孩子一樣,最先接觸的是電子琴,然后是鋼琴。“鋼琴太難了,我更喜歡聲樂。”王雨涵把自己的“轉型”解釋得很自然。小時候學琴是家里逼的,長大后參加藝考是自己的選擇,大部分藝考生的成長之路都是如此,王雨涵也不例外。“以前是父母希望我即便學不出來也有個伴隨終生的愛好,但我上了中學以后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那時候基本確定今后要走音樂道路了。”
談到未來,他顯得非常理性。“我不會去想自己是不是有朝一日會成為大明星,我現在就是覺得自己在聲樂方面有一些能力,可以做好,那我就去做,我只給自己制定短期目標。”王雨涵說他很清楚社會上對于藝術專業就業難的擔心,但他覺得“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要你在自己專業上做出成績,找工作并不難。否則,即便是去名牌大學讀熱門專業,出來一樣不好找工作”。
專家視點
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小做起
每年藝考前夕,都會有考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學習成績不好,走藝考之路實屬無奈,而這些往往在七八年前已經決定。大部分家長認為,到底該不該支持孩子繼續搞藝術,要看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文化課成績好,那就把孩子從藝術道路上拉回來。如果文化課一般,那就把學藝術當成“終南捷徑”,甚至全家不惜血本支持孩子。這種看似理性的選擇實際上可能恰恰給孩子幫了倒忙。
職場專家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小做起,而對于那些從小學“藝”的孩子,十二三歲時選擇是否繼續走藝術道路實際上是個很重要的職業選擇,不應該單憑成績而論。事實上,職業測評得出的結論和學校里考試成績的好壞常常并沒有多少關聯。有一個現象值得家長關注,雖然藝術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低,但有一部分學生是隱性就業。打短工、做工作室、自主創業,這些工作既需要藝術素養的支持,更需要畢業生有吃苦精神、開拓思想、管理能力。藝術人才想要成功越來越需要綜合素質保證,但家長幫孩子確定未來方向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考慮過這些呢?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