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初定2012年建成,計劃投資10億元以上,規劃用地約1200畝,在校生規模將達2萬人,這是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新校區的規劃藍圖。可最近,這所學院最令人關注的是:10億元社會資本注入后,學院將姓“公”還是“民”?學位證頒發單位“易主”后,會給學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新校區建成后,財與人由誰“話事”?昨日,東莞理工學院院長楊曉西就此進行釋疑。
城市學院一出生就是獨立學院
“錢由老板出,人由理工學院出,教學質量還由理工學院負責、把關。”說到城市學院的性質,東莞理工學院院長、城市學院副董事長楊曉西坦言:“它從一出生就是獨立學院,獨立學院是指公辦高校與社會組織或個人合作辦的本科學歷高校,既不能單純地說是公辦,也不能說是民辦,獨立學院就是獨立學院。”
教育部2008年“26號令”附則當中,對已設立的300多所獨立學院提出5年考察驗收期。在此期間,獨立學院將面臨5種選擇:或以獨立學院的形式繼續辦學,或“回歸”申辦普通高校,或轉設為民辦普通高校,或并入其他民辦院校,或被終止辦學資格。按楊曉西昨日的回應,城市學院目前仍會以第一種形式存在。
楊曉西說,城市學院收費按民辦學校標準,機制按民辦運作,但其教學和管理是由母體東莞理工學院負責,并派出近60名教授、博士作為城市學院骨干,架構起各學科建設。今后搬到新校區,只要學校需要,這批骨干還會留在城市學院。
城市學院將來自行頒發學位證
楊曉西昨日透露,按“26號令”規定,2012年后,城市學院必須自行向畢業生頒發學位證,這項資格正在申請中,必須先通過國家、省學位委員會的考核,“我們是充分準備后才去申請的,學位證頒發權批下來問題不大”。
城市學院將來自行頒發學位證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楊曉西認為,這對東莞學子影響不大,因為城市學院就業率一向較高,“城市學院將來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歷,畢業生一樣有國家干部身份,一樣可以考公務員。”
今后財與人由董事會說了算
“今后城市學院的人事任免權、財務支配都由董事會說了算。東莞理工學院黨委會將推薦合適的校長人選,由董事會通過任免。”據楊曉西透露,目前城市學院董事會由4位東莞理工學院領導,5位鴻發集團人員組成。
楊曉西還說,鴻發集團的10億元投資將用于建設校園,將來學校辦學經費主要靠學生繳納的學費支撐。70%用于學校運轉、發展,理工學院對城市學院收取9%的管理費,也將返還學校支持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