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發放了三試榜,僅有532人闖關成功。校方透露,三試從3月9日開始持續到14日,淘汰率也非常高,2/3的考生將鎩羽而歸。
考生心聲
30歲前不能做演員再去試別的
在北電報考大軍中,一對雙胞胎姐妹花備受矚目,她們表示,自己是因為向往北京的舞臺,才千里迢迢從重慶趕來參加考試,“不管結果如何,怎么說也要來北京考一下。”遺憾的是,這對雙胞胎兄妹在參加三試的名單上并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不過她們也表現得非常坦然,“明年我們會再來。有句話叫‘不撞南墻心不死’,我們就以30歲作為‘南墻’,要是30歲還不能做演員,再去試試別的。”
來自江西的考生小周是第一次參加藝考,她當演員的決心非常堅定,“我要成為像孫儷一樣的明星,因為她是學舞蹈出身,我也是。”小周說,自己從小就學習舞蹈,家人也認為她很有藝術天賦,因此便早早種下了明星夢,“父母非常支持我,上輔導課花掉了好幾萬元,還有江西北京往返的車票以及住宿費,雖然他們從不在我面前說什么,但我知道,家里并不富裕。”小周透露,復試時考官們對她的芭蕾舞表演比較滿意,“形體可能是我的優勢。”小周信心十足。
在這些“追夢人”中,有為了夢想執著報考N年的,也有“只沖一次”的。在三試的考場外,記者碰見了來自安徽的小雪。她表示,如果今年考不上,她明年肯定不會再來了,“因為心中一直有個明星夢,今年也隨大流報了名。從1月開始,我和媽媽就一直奔波在各地趕考。沒有想到這么辛苦,不光是考試費,考前培訓和學習化妝造型以及服裝都是一大筆費用,為了我這個夢,家里付出了太多。”
過來人談
不要陷入漂亮臉蛋完美身材的誤區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順利過關的考生必有獨到之處。網名為“俊杰”的考生便以過來人經驗為藝考生們指點迷津。
“在考場上,讓自己與眾不同很重要。許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要有漂亮的臉蛋、完美的身材或者很高的表演水平,就可以脫穎而出,其實主考老師在意的不是這些。表演的悟性、創造力和想象力才是更為重要的。有特點、有個性,顯得與眾不同的考生更容易獲得考官的青睞。只要是自然流露的表演,考官不用幾分鐘就看得出你的表演潛力。太刻意雕飾、太過急功近利的表演在考官那肯定不受歡迎,考官希望看到的是你臨場閃現的靈感或創意,讓他覺得你有成為演員的潛質。”
另一位曾經的藝考生小王也指出,靠表演若想拔得頭籌,扎實的準備必不可少,但在考場上,心理關最重要,“要學會樂觀向上。藝術類考試有較強的主觀性,所以,不必斤斤計較自己的小失誤,發揮自己的特點和特色就可以了。”對于前往外地院校考試的考生,小王也有自己的經驗之談,“能一個人去就盡量一個人去。一來考試期間思路不會被打斷,二來父母在身邊容易依賴父母,如果與同學結伴則容易被別人情緒影響。”
名師指點
黃磊:北電今年要求素顏應考
北電表演學院副院長王勁松:北電表演系不僅對外貌有條件,對身高和鏡頭感也有一定要求,起碼要上鏡的。另外,考試當天,考生一舉一動要特別注意,考官在考試時也會對考生的思想進行考核。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龍俊杰老師:除去長相、身高、聲音、表演能力等基本素質和文化素質外,表演系學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第二,給人以健康的感覺;第三,氣質要符合中國的主流文化價值判斷。男生戴耳環、女生化濃妝、身上有文身、頭發太蓬松、穿奇裝異服等等,都是考試的“大忌”。
演員、北電老師黃磊:考表演系不是考編劇或者導演,所以要看的是他的感受力,對情境的適應和表達。在考試時,學生們應該盡情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才華,比如我帶過的學生海清,考試時她的一段舞蹈當時非常吸引人,這看起來也跟表演沒有太大的關系,但其實是相通的。我們在選擇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的是選擇表演的苗子,而不是選一個成熟的演員。此外,今年北電還首次要求考生素顏應考,這也是一個革新的舉措。
北電張老師:藝術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如果考生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還是請理智對待。對于從事表演藝術的孩子來說,天賦非常重要,家長們不要把藝考當作終南捷徑。
童星楊紫連過兩關對結果抱平常心
今年報考北電的人數比往年又突破新高,而在人群中,記者也發現了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除了陪好友趕考的童星小叮當,憑借《家有兒女》成名的小明星楊紫(左圖)和張一山,都出現在趕考大軍中。目前,兩人都已順利通過復試,將在3月13日參加三試。
對于此次報考,楊紫表示會積極準備但對結果抱平常心。“我從小就挺喜歡表演的,這次在考專業課的過程中讓我更加愛上了表演,感覺自己還有太多需要充實的東西,想詮釋好每一個角色。我近段時間把演藝工作都停了,加緊時間在舞蹈、形體、表演、臺詞等方面進行補課。只要努力了,就不后悔啦。”
地點:星海音樂學院
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今年有近800名考生報考,爭奪90個名額。
考生心聲
備考半年,投入累計好幾萬元
前晚,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第一天的初試結束。來自深圳某中學藝術班的應屆女生W坦言,覺得競爭挺激烈的,但她和很多高二甚至高三才想考藝術類的學生不同,從小就想走這條路,也完全學不了別的。“中央和上海音樂學院目前都還沒有流行音樂系,星海這幾年出了不少人,而且對本省的考生也有一些‘福利’。”和普通的高三考生相比,W認為藝術類學生更加緊張,除了文化課還要學很多,例如美聲、鋼琴等,她就是提前到廣州上的補習班。
相比之下,來自浙江溫州的復讀男生Y則緊張很多:“我去年就考過星海,專業進了提名檔,但因聯考的試唱練耳少了2.5分沒被錄取,今年,我多報了西安音樂學院和沈陽音樂學院。”Y告訴記者,他的考程非常緊張,3月6日晚才從沈陽考完回廣州,9日下午就進入了復試,10日一早飛回浙江參加聯考,如果名字出現在12日的入圍名單,他還將參加16日的復試。“浙江的聯考比較晚,而星海又是定了初試時間就不再做調整的,所以,如果我不是幸運地被排在第一天,可能這半年的準備就都白費了。”
第二年備戰星海,Y說雖然身邊有不少外地來的學生學多玩少,抱著臨時走點什么“捷徑”的心態,但從他的經驗出發,還是實力最為重要,所以去年10月再次駐扎到廣州,他每天都認真上課,除了找學院的老師學唱歌,還找星海的在校生陪練。“去年,下課了有人約我去玩,我一般就答應了,但今年不會,因為我知道了競爭是多么殘酷!”提前半年就住到廣州,租房子、找老師,記者問他是否花費不菲,Y苦笑說:“我去年花了9萬多元,今年到現在也有六七萬元了吧,如果今年還考不上,這些錢全都打水漂了。”
名師指點
趙健:翻唱王菲很吃虧
趙健是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的副教授,他告訴記者:“聲樂類專業的考試7日就開始了,前兩天是考美聲。我們考官被分為兩個組,在兩個不同的考場,初試時,學生要到現場才臨時抽簽,決定自己進哪一個考場;而復試更是‘拉簾’的,我們只能聽到考生的聲音。”
考生除了基礎知識和基本功外還要特別準備些什么?趙健透露,選考試曲目最為關鍵。“考試前,每個考生都要自選4首作品,到了考場臨時電腦抽取1首,而如果能進復試,就是在剩余的3首中再選1首。”趙健說:“因為考生太多,往往都不是整首唱完,所以一定要選難度在第一段就得以充分體現的。”他舉例說,張惠妹的《我要快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次,有些歌曲只適合錄音或表演,并不適合考學校,尤其是那些氣聲過多的。”趙健坦言,王菲的很多歌就不適合考試,聲音太輕、氣聲又多,很難充分展示考生音色。“
再次,要選大家都知道但又不能太熟悉的歌,否則很容易被原唱比掉。”趙健告訴記者,每年都有很多女生選張惠妹的《聽海》,卻很難拿高分。此外,趙健還強調4首曲目的風格、難度要均衡。
過來人談
劉惜君:音樂道路很需要堅持
這兩年,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為樂壇輸送了不少生力軍。昨日,本報記者也采訪了2009人氣快女劉惜君,讓已經大四的她與準師弟師妹們分享一下考試體驗。
廣州日報:你從什么時候開始想考流行音樂,準備了多長時間?備考到入學的過程中,有什么特別難忘的事嗎?
劉惜君:在我們高中的時候就有特長生,有美術的、體育的、音樂的,我屬于音樂特長生。從那時到現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樂的道路很需要堅持,如果喜歡并選擇了,就一定要走下去。
廣州日報:現在每年藝術類考生很多,而且一般都是提前大約半年就準備專業類的考試,作為過來人,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
劉惜君:老師們的嚴格要求在我考學的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樂理課,在平時做題的時候,老師就把我們合格的分數線定在85分,85分以下就是不及格。所以,在最后真正考學的時候,我們樂理平均分都在85分以上。至于選歌,老師也會給你合適的選擇,符合你的聲線和氣質的,只要好好練習、考試臨場放輕松,唱出平時的水平就好了。要考音樂學院的同學們,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低,努力學習,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成績!
地點:廣州美術學院
廣州美院今年計劃招生1225人,共有3萬考生報考,錄取比例大概是1∶25。
美術學院的閱卷方式可稱得上壯觀——在一個偌大的室內體育館里,一張張考卷(畫卷)被一個挨一個地,像擺地攤似的齊齊鋪在地上。數位評卷老師游走其間,此時,他們的判斷成為衡量考生藝術水平和能力的標尺。
考生心聲
父母覺得
前景不如名牌大學
作為廣州本地考生,今年報考廣州美術學院的小林認為自己的優勢很大,為了備戰2010年的藝考,他已經潛心學習三年。“我對學美術一直很感興趣,可父母當年并不贊成我,覺得將來就業前景不如考名牌大學有保證。”小林在班上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為此他和父母都曾在報志愿的問題上猶豫過。后來,小林的父母拿著他的畫托朋友找到一位美院的老師幫忙把脈,結果是“這孩子有天賦,可以培養”,這才最終實現了小林今年報考美院的理想,但父母還是有些不放心,擔心他落榜,耽誤前程。對此,小林很堅決地回應說:“我已經決定了,如果今年考不上,明年還要接著考。”
采訪中,來自廣西的考生小西少言寡語,但安靜的臉上寫著一份堅定的自信。與其他考生相比,小西出生在書香世家,父母都是從事美術專業設計,從小耳濡目染或許是她自信的緣由。本來以為小西一定是從小就開始征戰各大“戰場”,斬獲獎項無數,可令人驚訝的是,小西一個獎沒拿過,因為就從沒參加過比賽!“爸爸不支持我參加比賽,他說好壞不是一時的,自己心里要有數。”
名師指點
選專業別太“斤斤計較”
記者在閱卷前夕采訪了廣州美術學院從事招生、閱卷工作多年的吳教授。吳教授透露,從近幾年的報考志愿情況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傳統美術門類越來越受冷落,學生和家長往往從學習難度、實用性和未來就業角度考慮問題,因此,動畫、設計等新興美術門類成為美術院校報考中的熱門專業。但記者從廣州美術學院2010年的招生計劃中看到,動畫影視藝術專業只招30人,相比中國畫45人、油畫40人、雕塑45人的招生計劃,要想如愿以償地進入熱門專業更是百里挑一,“獨木橋”更窄了!對此,吳教授建議考生,如果已經被美院錄取,那么選專業的問題上可以不必過分“斤斤計較”,“學生完成1~2年的本科學習后,會有一次重新選專業的機會,而且學校還開設許多門類的公共選修課,為學生打破各自專業的局限性。”
小心“三大誤區”
吳教授指出,目前,報考美術學院的學生和家長普遍存在三大誤區——
一是認為能憑獎項敲開大門。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從小開始習畫,大大小小的獎項也拿了不少,“考美院不成問題!”可每年都有這種考生落榜。吳教授說:“藝術需要天分,不能用拿獎來作為績效考核的標準。”
第二個誤區是只要對畫畫有興趣,就一定能考上,一定能成才。“光有興趣不行,學習方法、藝術潛能、敏感度更重要。”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美院老師發現,有些學生積極性很高,可就是“出不來”。例如,“一面白墻在燈光的映射下,不同的學生能看出不同的顏色,這就是色彩的敏感度。這種敏感度不排除后天努力可以培養出來,但不是每一個都能培養出來的,相比,有些學生天生就具有這樣獨特的敏感度。”
第三個誤區就是,文化課實在太差,臨時選擇學美術。吳教授說:“現在很多學生家長都是看孩子文化課實在太差,數理化分數太低,高考無望,才臨時幫孩子報考美術院校。”據了解,報考美術院校正常情況下都應經過兩年的前期培訓,而這部分考生往往是在步入高三時才臨時選擇學美術的,1年不到的時間對于普通人來講,要達到專業美院的錄取標準“不太可能”。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