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23%,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就讀民辦高校。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中,民辦教育被定位為教育重要的新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辦高校如何應對面臨的挑戰?如何突破發展的瓶頸?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3月15日,晨報教育新聞部邀請10余位北京民辦高等教育學校的校領導和專家舉辦第二屆教育沙龍,與會者暢所欲言,對民辦高教的發展提出了多項期待。
1期待清理歧視政策
每年學校放寒暑假的時候,大學生往返學校憑學生證可以購買半價票,但民辦高校學生卻不享受這個待遇。這是民辦高校所受歧視的一個典型例子。北京人文大學校長陳蓓洪教授說,綱要中應明確清理對民辦教育的歧視政策。
專家認為,當前,確實存在不少限制民辦高校發展的政策。例如,將高招人為區分為統招和非統招。北京非學歷的民辦高等教育機構不少,其中部分院校師資、生源都合格,但沒有統招計劃。這種行政劃分嚴重影響著民辦高校的生源。
北京中新企業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陳建軍說,每年的招生,家長都要問學校能不能頒發國家備案承認的學歷。不管學校教授的課程質量多么好,只要沒有國家認可的學歷,家長大多就不考慮了。由于學歷原因,來咨詢的家長最后只有10%的人報名。現行政策還存在幫助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爭奪生源的傾向。取消民辦學校的學歷授予,明顯有利于公辦學校籌辦二級學院來招生。
北京計算機專修學院院長顧凱平教授說,在教育主管部門政策定位下,民辦高校是非企業法人單位,既不是事業單位也不是教育單位。身份界定的模糊限制了民辦高校的發展空間。此外,非學歷院校師資的職稱評定、社會保險等目前都沒有相應的政策,這對民辦高校師資培養和穩定很不利。顧教授呼吁打通這種統招非統招的劃分。她說,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從辦學條件等方面對教育機構進行規范,而不能用行政的方法簡單的劃分,限制社會力量辦學的活力和發展的空間。
陳蓓洪教授建議,政府可以執行紅黃牌制度,對不規范辦學行為進行監督,把不合格辦學機構清理出去。但不能人為通過統招計劃分出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和民辦高校,制造不公平的生存環境。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要讓民辦學校的師生活得有尊嚴。北京國際商務學院嚴華院長認為,需要從國家戰略的角度認識民辦高等教育,把民辦高等教育看成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的戰略資源儲備。
2期待高職教育分類管理
按照目前的架構,高職是高考統招中較低的學歷層次,生源是高考分最低的,很多考生是無奈之下才選擇高職。對此,匯佳職業學院李建生副院長說,《綱要》中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增加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他認為,不改變高職教育這種低學歷的定位,這一點無法實現。李建生說,不應將高職視為統招中一個較低的學歷層次,而應將高等職業教育視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別分類管理。高職應該有完整的教育層次。不僅有專科、本科,還可以有碩士和博士。這樣將極大的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目前,北京已經開始將高職招生與高考統招分開,如果職業教育能夠為學生提供向上的空間,考生將樂于選擇高等職業教育。把高考的獨木橋變成立交橋,學生自然分流。
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董事長劉培育教授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分析了高職教育的必要性。他說,我國地區之間不平衡,人口眾多,決定了我國需要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但現在是用一個標準進行評估高等教育。事實上,不可能所有學校都是北大清華。國家應該對高校進行分類入學考試、分類管理。每一類高等教育都有好學校,在校師生的光榮自豪感不低于北大的師生,甚至普通院校還可能不如這些好的民辦高校。
顧凱平院長說,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學校的評估標準是按照公辦學校的標準。主要從硬件條件角度對民辦高等教育學校進行評估。這種評估已經引起了嚴重的后遺癥。現在不少學校的股東都是建筑商,原因就是學校根據主管部門要求添置硬件,結果形成負債無法償還,只能把學校股份轉讓給了建筑商。其實北京這么多高校,一些民辦學校緊挨著大學,完全可以利用大學里的實驗設施,沒必要再行添置。
3期待轉變人才觀念
在教育綱要中提出,要轉變人才觀念,不唯學歷,不唯職稱。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副董事長楊紅說,高職教育應該以就業為導向,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北京工商管理專修學院副院長李鳳紅認為,民辦高校要加大教改的力度。首先更新師資,現在民辦高等教育聘請的師資不少是公辦學校退休的老教授,從職稱看很高,但知識確實存在過時的情況,需要更新。工商學院最近跟行業結合,選聘了15位教授。其次專業也在調整,砍掉了十幾個就業情況不佳的專業。學院還重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使兩者的比例要達到6比4。
匯佳職業學院副院長李建生說,應該完善職業準入制度,嚴格推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再上崗”。以前就有類似的提法,這次教育綱要也提了。希望國家研究制定相關法規落實職業準入制度。加強職業教育以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
CFT影視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市場總監雋洪祥介紹,目前北京市教育考試中心已經開始推進高等教育專業計劃體系,首批影視表演等3個專業已經開考。相關培訓實行學習實踐就業一條龍設計,考試通過可獲得相應學歷證明,未來可能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突破口。
4期待立法落實《綱要》執行
北京培黎職業學院院長余臨教授說,當前,民辦高等教育進一步受到國家的重視,我們呼喚民辦高等教育的春天盡快來臨。但余教授坦言,不少民校校長對政策的落實還有憂慮。他說,以前的政策條文也有很好的表述,但沒有落實;期待北京十二五規劃會有真正扶助支持的政策出臺。
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董事長劉培育說,發展高職教育不是認識問題,是執行問題。現行的評估制度對民辦學校不公平,要把國家對民辦教育的重視逐步貫徹到政策法規中去,依法執行有制約力。
北京興華大學郭星海副校長說,政府對民辦高等教育機構管理很嚴,民辦高校1年評估兩次,而公辦校是5年評估一次。但對民辦高校的發展,缺少政府行動上的支持。例如經費,國家對民辦學校應有所傾斜;例如辦學環境,應鼓勵和規范,不能任其自生自滅。
5期待良好的輿論環境
北京工商管理專修學院李鳳紅副院長說,期待民辦高校的輿論環境能有改觀。她說,民辦高校一家發展好了,其他學校不一定也能發展好,但如果一家出現了負面的消息,則會影響所有民辦高校的聲譽。目前,不少家長對民辦高校缺乏信任感,這與民辦高校缺乏正面宣傳,媒體報道大多是負面新聞有很大關系,希望媒體能加強對民辦高等教育亮點的宣傳。2010年北京8.1萬考生,招生計劃也是8萬多。考慮復讀和不念的學生,招生計劃大于生源數,對非學歷教育學校來說,招生的困難更大,更需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北京國際商務學院嚴華院長說,民辦高校吸收了近三分之一的大學生,試想,如果這么多學生沒有進入學校,而是在社會上,將會給社會造成多大的壓力?民辦教育的社會貢獻和辦學成績需要得到社會的肯定。現在對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執行安全一票否決制,北京興華大學郭星海副校長說,可以說現在民辦高校的管理者睡覺都是睜著眼睛,安全管理絲毫不松懈。其實,民辦學校的事故發生率并不比公立學校高,一票否決不合理。
首席記者羅德宏
晨報記者施劍松
民辦高校座談會參會嘉賓:(排序不分先后)
1.北京培黎職業學院院長兼書記余臨
2.北京人文大學校長陳蓓洪
3.匯佳職業學院副院長李建生
4.北京工商管理專修學院副院長李鳳紅
5.北京計算機專修學院院長顧凱平
6.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副董事長楊紅
7.北京國際商務學院院長嚴華
8.中新企業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陳建軍
9.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董事長劉培育
10.北京興華大學副校長郭星海
11.CFT影視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市場總監雋洪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