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昨天,在南京金陵中學、南京圖書館,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謝承俊副教授主講的題為“人才培養從高考志愿開始”的講座,吸引了千名高考生家長聽課。隨著高考臨近,考后如何填報志愿開始引起家長關心。謝承俊副教授指出,面對近千所高校幾百個專業,家長一定要科學填報志愿。他認為,考生應選最適合自己的專業,而在具體選擇時要注意尋找錄取分向下波動的高校,不同分數段填報志愿思路也各不同。
要選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謝老師強調,沒有最好的專業,只有最適合的專業。專業選擇是對人生的總體設計和規劃,考生在專業選擇時,主要考慮以下四個原則。①擇己所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②擇己所長:選擇自己擅長的技能;③擇己所需:選擇社會需求的專業;④擇己所利:選擇自己收益最大化的專業。專業選擇時,要綜合個人的興趣、能力、社會需求、就業等多種因素,盡量兼顧,如果不能,選擇其中主要的一、二項,以體現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在學習上,就會學習輕松,并且具有探索知識的動力,學習成績就會優異,能圓滿完成學業,將來在工作上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成為該領域的“ 狀元” 尋找錄取分向下波動的高校 選擇高校要用數據說話。謝老師研究了2005年在江蘇招生的所有高校近幾年的錄取最低分(或投檔分)、最低分與省控線的分差、高出省控線的平均分差等重要數據,用來選擇高校,尤其潛心研究出“分差波浪圖”,用來判斷高校錄取分的波動趨勢,幫助尋找錄取分向下波動的高校。他認為,尋找錄取分向下波動的高校,可使考生的成績升值。據他介紹,在填報平行志愿A、B、C三所院校時,用高校近幾年的平均分差結合分差圖的波動趨勢合理拉開梯度,可提高錄取率。 不同分數段填志愿也不同 當考生分數比本一省控線高出40分左右時,以穩妥為主,盡量不要冒風險;當比本一省控線略高時,在本一院校中選擇的余地不大,而在本二院校中選擇的余地卻非常大,所以退一步,先選擇本二院校,在滿意本二院校的基礎上再按意愿選擇較適合的本一院校,如果不被本一院校錄取,也沒有什么遺憾;當比本二省控線略高時,要關注蘇北高校,更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選擇;當比本二線低40分左右時,是選擇本三還是選擇專一,要視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當比本二線低很多分時,在專二院校中進行合理選擇。龔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