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后,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的心理科門診都會出現不少年輕的面孔,多是考試成績不理想的考生前來進行心理咨詢。
在考前焦慮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的同時,該院心身科主治醫師陳正昕特別提醒:高考后的考生,在3個時間段最容易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此時的心理問題更應得到關注。
估分后,男孩不會“說話”了
陳正昕說,他曾遇到過兩個高考后來尋求心理幫助的孩子,印象特別深刻。
一個是男孩,高考結束一周后,孩子的父母帶著他來醫院,因為“他啞了”!說啞,其實不確切,男孩對于吃飯、睡覺等簡單的詞語,說得依然清晰,但需要用復雜的長句子回答時,他就閉上嘴巴不肯說話,只肯掏出筆寫字。家人為此著急萬分。
隨后的心理咨詢中,醫生發現,男生不只是“失聲”,從估分后,他就不肯去學校,不肯去人多的地方,還經常做惡夢。“他考試沒考好,壓力比較大,所以在估分后,出現這些癥狀。我們考慮是癔癥。”陳正昕說,他給孩子用了一些藥物,同時采取穴位刺激、放松等理療方法,一周左右,男孩慢慢地開口了。
“考不好的孩子,一般考后3~5天容易出現焦慮的癥狀。”陳正昕說,這還不是特別嚴重的,最嚴重的是錄取之后、入學后出現抑郁。
陳正昕就曾接診過一個嚴重抑郁的女孩。她對自己填報的大學不滿意,一開學,就后悔了,幾乎每天都在想:“我要在這里呆4年,以后沒有前途了,怎么辦?”
后來女孩在省立同德醫院住了一個月,出院隨訪中,女孩告訴醫生,她已經放棄了當下就讀的大學,正全力復讀,準備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
考后心理困擾,注意三個階段
陳正昕醫師說,考后心理困擾主要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高考結束估分到分數揭曉階段。這時考生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擔心,而自我感覺沒有考好的學生尤為明顯,嚴重地會出現抑郁、離家出走或輕生等舉動;而有的考生,考后過度玩樂,混亂的作息規律不僅影響了身體,也會過于放縱自己。在這一階段可多進行一些自我暗示,不妨經常對自己說“我考得還行”。必要的聚會放松有利于調節心態,但不可過于打亂作息規律。
第二個是等待錄取通知階段。成績不理想的失落感則會加重,尤其是實際分數與預估分數相差很大的考生。心理壓力較大的考生可嘗試多與家人和朋友溝通。家長切忌埋怨和責怪,也不要悲觀失望,你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
考后容易出現心理困擾的第三階段,在大學生活初期。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說,大學是新生活的開始,但對于沒有考上理想大學的考生,則是又一段灰暗的人生。有不少考生在不滿意的大學中或郁郁寡歡,或沉迷游戲,甚至完全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奮斗之路。因此對于孩子的關注,應一直延續到大學新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