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美術高考網了解,今年上海高考人數為5.5萬,相比去年減少約6000人,創近年新低。
近幾年,上海高考人數逐年減少。今年上海高考人數為5.5萬人,還不到2006年考生的一半。加上選擇出國留學的考生越來越多,上海未來幾年會出現低分上大學的情況嗎?在昨天舉行的2012年高招新聞通氣會上,專家斬釘截鐵地表示“不會”。
出國熱加劇高考人數下降
今年上海高考人數5.5萬,相比去年減少約6000人,創近年新低。事實上,自從2006年本市報考人數為11.38萬人后,本市高考人數逐年降低,2007年還有10.5萬人報名高考,到了2011年,高考報名人數只有6.1萬余人,今年更跌破6萬人。有關部門預測,接下來幾年高考人數將維持在較低水平,2016年才會逐步回升。
另一方面,報考海外高校的考生逐年增加,也促使高考人數下降。今年上海中學、復旦附中、華師大二附中、交大附中傳統“四大名校”中,各校有二成左右的學生或被國外名校錄取,或取得國內保送生資格。上外附中今年219名即將畢業的學生中,有80多名學生已獲得國外高校的錄取通知書。據上外附中崔德明校長介紹,該校以前是1/3的學生出國讀高校、1/3的學生被保送,還有1/3的學生參加高考,但今年數據顯示出國人數更多。
據中國教育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33.97萬人,比2010年增長5.5萬人,增幅19.32%,其中自費留學31.48萬人,就讀本科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據了解,今年上海中學400余名高三考生中,有7%至8%的考生已獲得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絕大部分學生被美國排名前30名的高校錄取。還有很多學生獲得國內知名院校的預錄取、保送資格或加分資格,只有20%的考生參加“裸考”。
“近年來,選擇出國讀大學的學生逐年遞增,這一現象有可能緩解高考的競爭力。”唐盛昌表示,高校在制定招生計劃時,可以準確了解參加高考的人數,但他們無法統計有多少考生參加完高考后出國讀書。如果出國的考生增多,可能會減緩高考競爭力。同時,由于出國的考生分布不一致,有優秀也有一般的,均衡分布在高考的各個分數段,這些考生在每個分數段所占的比例為1%至2%,這對高考的競爭力減緩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考大學不會越來越容易
在高考人數回升前,未來幾年上海高考錄取分會同步降低嗎,考大學會越來越容易嗎?市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源人數減少后,高考不會越來越容易,本市會對招生計劃和各批次的最低錄取控制線進行控制,不可能出現低分被大學錄取的情況。
本市各高校近年來一直在同步減少本市招生計劃,將多出來的計劃放到外地招生。事實上,這兩年本市不少市屬高校的外地招生計劃已經明顯超過本地招生計劃。
校長觀點
高考人數減少并沒有降低“一本”院校競爭力
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再次減少,這是不是意味著上海的高考競爭力減弱?對此,上海的多位知名中學校長直言:高考人數減少,并沒有降低上海“一本”院校的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控江中學的張群校長說,參加高考的考生人數逐年下降,但在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校園內,考生并沒有“高考競爭力減弱”的感覺。盡管考生人數下降,地處上海的重點大學招生計劃向外地傾斜,并沒有在上海增加招生計劃,錄取率仍和過去一樣。張群補充說,近年來,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增加自主招生力度,這也增加了考生“裸考”進名校的難度。初步統計,今年,在上海,可以通過“裸考”進入復旦大學的名額只有100個左右。
“考生減少,高校錄取比例未必提高,高考不一定變得‘容易’!”上海中學校長唐盛昌直言,對于想考“一本”院校的考生來說,“一本”院校的錄取比例和往年相當,競爭仍激烈;對于想進“二本”或“高職高專”等院校的考生來說,錄取比例可能有所增加,競爭力會減弱一些。
10年后,本市高考競爭基本穩定
隨著本市人口出生高峰的持續,本市幼兒園、小學已出現入園、入學高峰。10年后,上海會出現高考競爭力突然加劇的現象嗎?對此,中學校長也直言,很難預測,基本不會。
唐盛昌分析說,10年后,上海高考的競爭力主要取決于四個方面:第一,上海的高校規模有多大?招生計劃如何調整?這主要取決于上海的高校發展;第二,上海的中考分流比例如何?職業學校和高中學校的招生比例如何?這直接影響高考競爭程度;第三,中學生選擇出國的比例如何?此外,還有部分一心想出國的學生,進入高中后,直接選擇在國內參加國際課程班,高中畢業后申請國外大學,主動放棄國內的高考。根據他多年的經驗判斷,上海的中考、高考的升學率比較穩定,不會出現“高考競爭力特別弱”或“高考競爭力特別強”的現象出現。
今年年底,上海將制定外來從業人員隨遷子女在滬參加高考等措施。對此,張群表示,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維護外來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時,也需考慮上海的可持續發展,這部分考生的增加應該和上海的中學、高校發展規模相匹配。
問題探討
全國高等教育資源豐富,應理性看待未來升學壓力
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問題已不是高考人數越來越少該怎么辦,而是等到未來高考人數回升,考生越來越多應該怎么辦?
“今年上海高考人數為5.5萬人,已經差不多‘見底’了,今后幾年高考人數將大致平穩,直到2016年左右考生人數將開始有所回升。據上海市人口計生委預測,今年上海將誕生18萬個龍寶寶,18年后,他們要上大學,面對如此大的升學壓力應該怎么辦?目前教育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將來的計劃。”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說。
對于本市高考人數未來將上升的趨勢,長期研究人口問題的上海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梁中堂表示,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上海外來人口增加造成的。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上海對外來人口控制很嚴,當時只有“戶籍人口”,隨著浦東開發開放,本市做出政策調整,大批外來人口進入上海成為“新上海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目前全市常住人口2300萬,戶籍人口1600萬,這必然會增加上海的考生人數。
不過,梁中堂認為有關部門沒必要過于擔心,因為盡管上海的高校資源有限,但考生完全可以報考外地高校。“從全國范圍看,我們要擔心的問題恰恰是中小學和高校生源越來越少的趨勢。”梁中堂說,這些年來,我國的生育率不斷下降。上世紀60年代,我國每年出生人口接近3000萬;到了上世紀70年代后期,每年出生人口下降到2000萬以下;近幾年,我國每年出生人口在1500萬左右。這導致我國適齡學生越來越少,農村地區已出現中小學大量“并校”的現象。當然,教育萎縮不會很快在上海發生,但從長遠看,上海的考生人數也會呈下降趨勢。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的陸曉文研究員認為,近六年來,上海高考人數逐年下降,加之上海獨立命題,有更多的高考志愿,這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覺”上海學生更容易進大學,尤其是好的大學。陸曉文覺得應該理性地看待即將出現的升學壓力。“畢竟,高等教育資源是一種全國資源,應該讓全國每一個考生得到公平的機會。”
與梁中堂研究員的觀點相仿,陸曉文指出,從全國范圍來看,未來的高等教育資源是豐富的,因為高考總人數不斷下降。所以,上海高考生將不會面臨升學壓力,還可以報考外地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