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走進位于云南藝術學院附近的藝卓畫室,30多名學生正在埋頭“苦”畫,畫室里一片寧靜,偶爾發出畫筆摩擦紙面的沙沙聲。本周六,全國藝術類考試非統考類考試陸續開考,這也預示著2011年高考特長類考試正式拉開序幕。“從11月開始,藝術類考生就進入了高考沖刺。”正在練習速寫的小王介紹,從去年9月開始,準備參加藝術類考試的考生就進入了倒計時,大家基本上全脫產地復習專業考試。“我的夢想是四川美院,如果沒有學習美術,川美簡直是‘天方夜譚’。”小王的說法得到了畫室里大多數同學的贊同,對于大多數的藝術類考生來說,高中多學的這一門“特長”,幫助他們拓寬了高考之路。
條條大路通高校
“作為二級完中,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肯定不能和一級完中的學生相比。所以,為了讓學生多一些選擇,學校從高一就開設特色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愿參加。”西山區實驗中學高三年級組組長茶林老師介紹,西山區實驗中學根據學校的辦學特點和生源情況,已經有多年開設特色課程的經驗。“今年高三報考美術專業的學生有22名,舞蹈專業4名、聲樂5名、公共事業管理27名。”這些學生有的是從高一就開始學習專業課程,有的則是到了高二才選擇考藝術類考試。
負責輔導學生美術專業的溫瑞平老師感慨地說:“因為文化課比較薄弱,很多學生因為對高考散失信心而自暴自棄,但是選擇了做一名‘藝術考生’以后,他們說又重拾了信心。”對于西山實驗這樣的二級完中來說,部分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想要考入一本院校是不太可能的。“學校開設藝術專業課程后,學生找到了或者開發了自己的潛能,通過強化專業,從而考入理想的大學。”溫老師介紹,她輔導了15年特長學生,“看到一批批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中央美院、四川美院、中國傳媒大學等一流學府,真是很欣慰”。
藝術類考生付出更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對于藝術類考生來說,他們的耕耘卻要多付出一分。西山區實驗中學的茶老師介紹,學生一旦有意向成為藝術類考生,他們就要在保證文化課的基礎上,增加專業課的課時。“學習美術專業的學生從高一就開始接觸專業課,他們在高一和高二經常是利用午休的時間來繪畫。”而對于一些想考國內知名的藝術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所付出得就更多。“最近開考的非統考專業,就是一些省外大學的加考內容,為了熟悉省外大學的出題模式,很多學生已經在去年底就到省外去學習了。”
當然,省外一流的藝術院校在文化課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在抓專業考試的同時,文化課也不能落下,所以相對于普通的高考學生,這些藝術類的考生要付出得更多。”不僅學生要付出,老師也是如此,目前昆明市的普高凡開設特長班的學校,都聘請了專業素養比較高的專業老師,“高一和高二的大部分專業課,都是本校的老師給學生上課,為了保證文化課,很多專業課都是利用午休和放學后的時間,專業老師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給學生上課。”
充分發掘學生潛力
隨著近年藝術類專業招生報考持續升溫,各地報考藝術類考生人數持續增長,這兩年有些下降,但全國藝術類專業報考規模還是超過百萬人,每年被錄取的藝術考生達到了20萬人以上。在各地高校,也紛紛開設藝術類專業,現已有700余所高校招收藝術類考生。
社會上對藝術類考生的認識,基本是因為文化課薄弱,所以選擇做藝術類考生。西山實驗中學溫瑞平老師介紹,其實選擇藝術類專業,讓學生多了一項技能。“就拿美術來說,現在對有美術功底的專業人才需求很大,學生在報考大學的時候可以選擇技能型的專業,例如設計、創意等。”溫老師介紹,現在她的很多學生都找到了比較好的工作,平面設計、廣告設計、美編等。
昆明市第三十中學教導處主任范麗川老師介紹,學生有了一技之長之后,其實更加自信了。“或許以前不太清楚自己發展的方向,但學習專業知識后,知道自己這方面的潛力,學生就會很自信。”范麗川老師說。
鏈接
昆明部分中學開設特長班
目前,昆明市很多普通高中都開設了特長課程和特長班。西山區實驗中學開設的是特長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高一或者高二開始增加特長課程的課時。而昆明市第三十中學則是專門開設了特長班,昆三十中教導處主任范麗川老師介紹,學生在中考后,便可選擇報考昆三十中,“報考特長班的考生中考后,需參加學校的專業考試,如果被錄取到特長班,中考分數可適當下調。”
觀點
讓特長生實現自我價值
藝術特長生錄取優惠機制,是多渠道選拔人才的積極措施,對那些文化課功底一般,但在藝術修養方面表現較為突出的學生,尤其是普通高中學生,開辟了一條嶄新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道路。”嘉興校長孫國虎在《普通高中藝術特長生培養的實踐研究》課題實施方案中指出。
部分普通高中,學生基本是不能進入重高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大部分比較薄弱,存在著很多不良習慣;在學習態度上欠缺自覺性。因此,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當前的教育機制,在普通班級中篩選部分學生作為藝術生進行輔導學習,拓寬學生的高考方向的教學嘗試。
比如音樂特長生,可分為以下幾類: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中有學習成績不夠好,有一定藝術特長的;他們初中期間鋼琴、聲樂有一點基礎,根據其要求,他們直接成為音樂特長生的;另外,在剛進入的高一新生中,開始進行調查和選拔,成績一般,希望獲取較好的高等院校學習機會,而沒有特長的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可以在高中三年里分階段的進行聲樂、鋼琴、視唱練耳三方面的專業學習。
但是,文化學習非常重要。首先應該讓學生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每年的專業考試中,都可以見到一些比較熟悉的面孔,他們大多數是藝校的學生,在專業的考試中成績都是非常優秀的,可是年復一年的專業考試都是因為文化沒通過而造成的,因此文化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與家長的溝通,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給家長一個信息的反饋,讓家長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通過學校、家庭雙方的有利監督,糾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質量;另外,千萬不能忽視歷屆學生藝術高考成績的分析,以及根據學生的成績正確選填藝術院校的數據,給學生一定的認識。
當然,普高藝術生在學習中會碰到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里僅做拋磚引玉。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第十一高級中學音樂一級教師 宋建英
爭鳴
特長是素質教育的多元發展
有關“特長生”在各階段招生中享受“優惠政策”的制度由來已久。正因為有“優惠”,所以有家長從孩子讀幼兒園開始,就帶著他們去趕各種各樣的班:鋼琴、電子琴、體操、武術等,希望孩子能在招考中占一些好處。
有關專家認為,這往往剝奪了孩子們童年玩樂、自由發展的時間,增加孩子的負擔。現在學生光學習壓力就很重,晚上、周末還得練琴學畫,實在辛苦,而且很多孩子是沒有興趣學的,卻被父母強迫去學,導致偏科嚴重。除了父母為了給孩子升學找“捷徑”,還有一些學校為了保障升學率或獲獎率,也設立“特長班”、“重點班”,著重培養“特長生”。
“特長生之所以成為‘特長生’,必定在其特長領域有著巨大的付出,勢必削弱了這些學生在其他科目的時間、精力,客觀地使他們不得不放棄其他學科的學習。”來自廣州的關老師說。他透露,“特長生”不僅客觀地難免“偏科”,而且主觀上也因為“升學有保障”,而在無關科目上無心向學,并未能全面發展。
但一些家長卻表示,即使取消了“特長生”制度,他們同樣會為孩子選擇“興趣班”。廣州黃先生表示,“我相信大部分人在給孩子上各種特長班之前,考慮最多的是培養素養或思維能力,不僅僅是與未來‘入學’掛鉤。”
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則認為,“特長生”制度的形成和推行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多數教師認為,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情況下,學生的發展應該是多元的,特長生制度的存在是一項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學習,多參加各項各級各類競賽的舉措,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