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中國一些高校的校園中,出現了越來越多中國面孔的“外國留學生”,他們不熟悉自己“國籍”國的情況,不會講“本國”話,甚至從來沒有在“自己的國家”生活過,相反他們操一口流利的中文,自己的父母親戚仍然生活在中國的某個省市。他們是一群“跨國高考移民”,他們的外國身份是用可觀的鈔票換來的。跨國曲線高考的方式,讓他們逃避開殘酷的中國高考競爭,甚至輕松敲開了名校大門。他們用金錢鉆法律和政策的空子,也暴露出中國高校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制度問題和監管漏洞
“20萬讓你的孩子進某高校?!?/P>
“怎么可能,我的孩子都上不了400分?!?/P>
“這你就別管了,我們自有辦法,到時候你拿正規的入學通知書就行了?!?/P>
這是在中國高考來臨前夕,一位考生家長向記者轉述的她與一個移民中介公司的對話。據考生家長透露,中介公司這種“通天的本領”就是給考生辦理外國身份,然后再以外國留學生的名義進入某高校就讀。因為外國留學生不用參加高考,有資質的高校在錄用外國留學生時,都有高度的自主權。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越是臨近高考,“跨國高考移民”的“生意”越興隆。
記者發現,盡管“跨國高考移民”現象已經在一些高校中出現,但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高校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條件基本沒有改變,都是按照中國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對外國留學生的資格進行審查。但廣州的一些高校卻加大了對來自非歐美地區小國家申請人的資格審查力度,除原有要求提交的資料外,增加了要求提交由中國大使館簽發的簽證及由海關簽發的出入境證明。這些高校表示,此舉旨在將那些鉆政策空子的假留學生拒之門外。
上海高校嚴查假留學生
“跨國高考移民”也被稱為“國際高考移民”,這些人生長在中國,在中國讀書,只出了幾天國甚至沒有出過國,卻以“外國人”的身份申請進入中國高校。按照中國高校招收留學生的條件,只要學生持有高中畢業證、中國漢語水平考試六級證書、外國護照,就有資格以外國留學生身份申請進入中國大學就讀。實際上就是成績差的中國考生父母,通過鉆法律、政策空子,變身“外國人”,為自己的孩子尋求另一條“曲線高考”的路徑。
這一現象在半年前才開始引起關注。上海大學負責國際交流學院招生的副校長葉志明在審查外國留學生入學申請表時發現:申請的學生都來自同一個省份,他們的高中是在國內讀的,父母親的出生地和工作單位也在國內,他們所持有的越南、老撾、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護照也是遞交申請表之前的一兩個月才辦出來的。
上海大學經過仔細分析后,采用考察申請者外國語言的方式來檢驗了他們的真假,并最終使用招生自主權拒絕了他們的申請,數十位考生無人提出異議。葉志明副校長說,最終結果證實了學校的判斷,他們很有可能是一批假冒留學生。
復旦大學也開除過12名持有玻利維亞假護照的留學生。這些學生一部分原籍在河南,也有一部分在臺灣。此事件后,復旦大學要求所有留學生的護照上必須有海關口岸出入境的記錄。
上海交大、同濟、華東師大等滬上高校負責留學生招生的工作人員也證實,近兩年來,留學生中的中國面孔有明顯的增多趨勢。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北京的一些高校中,也存在假留學生入學現象。一個吉林的富商就對記者說過,他的女兒就是以華僑身份進入北京某名校就讀的。
“這種現象全國各地都存在,只是看高校查的‘嚴’還是‘松’了,其實留學生的真假很好判斷,關鍵的態度還在校方本身。”一個多年從事外國留學生入學工作的老師對記者說。(2007年06月11日 來源:法制日報)
國外高校為何不存在假留學生
據記者了解,目前發現的假留學生中,他們的護照均來自一些東南亞小國,或其他洲國籍管理不嚴格的小國家。他們能在兩三個月內變成“外國人”,均應“感謝”國內有一支非常活躍的、專門辦理外國身份的中介公司。
在英美國家,這樣的中介公司沒有什么市場。外國人在英美國家申請留學,首先要過語言關,這主要也是為了解決聽課問題。如果申請者的語言測試沒有通過,也無大礙,學校會給申請者提供語言培訓的機會,直至其通過語言關。從英國接受留學生的情況看,由于其教育市場已經完全市場化,學生沒有必要“曲線高考”,因為錄取的原則是“寬進嚴出”,而學校在接受學生時,也只有一個標準:通過相應測試,交納一定的學費即可。至于真正的留學生,在提交了雅思考試成績單、推薦信、高中畢業成績單后,即可入學。學校對學生提交的材料內容的真實性,一般不予審查,因為誠信已成為其文化的一部分。
英國高校接受留學生的方式也非常靈活。記者曾問過一位在英國留學的中國研究生,他申請的專業是景觀設計,在英國待了一年,其雅思考試成績都無法達到學校的要求。景觀設計專業要求學生有非常好的繪畫功底,這個學生在國內是美術學院的畢業生,他的作品深得英國導師的青睞。當他拿著再次沒有通過的雅思成績單找到導師的時候,導師非常平靜地對他說:先成為我的學生,邊上研究生的課邊通過語言考試。別人的研究生課上了一年,就拿到了碩士學位,他讀了兩年才畢業。這就是英國高校錄取學生的 “寬進嚴出”政策。
在中國,當然不是所有中國面孔的外國留學生都是假的。廣州經貿大學一專門教授留學生漢語課程的教師對記者說,他目前還沒有教過假留學生,但他確實遇到過家在廣州,但國籍是芬蘭的學生,這個學生的漢語很差,一看就是在國外呆了很多年,被父母送回國內“惡補”漢語的學生。這種學生四年后,可以拿到學校的畢業文憑,由于有雙語的背景,比較好找工作。
個別高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曲線高考”至少帶來了兩個方面的不公平。一是對國內日夜苦讀的那些學生來講不公平,這些“跨國移民”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入名校;二是對真正的外國留學生來講,也構成“不公平競爭”,這些“假留學生”在“中國漢語水平考試”中,必然威脅真留學生的成績排名,從而影響到錄取結果。
根據記者調查,在北京的高校中除了人民大學要求留學生須有5年以上國外生活經歷外,其他學校均對此沒有限制。北京大學的入學考試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比較難,但對于生長在中國的學生來說很簡單,這些試題一部分是初中試題,一部分是高中一年級、二年級試題。中國政法大學對于留學生的考試只有中文能力的考試。廣州的一些高校對于留學生在其本國的居留年限同樣沒有要求,但這些學校卻在今年的招生中嚴格了對來自非歐美地區的小國家申請者的資格審查。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假留學生混入高校,從管理層面講,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是教育部門的法律規定存在漏洞;其二是教育部門對高校的留學生招生機制沒有實施有效的監管。
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中,外國留學生只要持有:高中畢業證書、持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證書和外國護照,就可以申請到中國的大學來讀書。但這個規定并沒有明確外國留學生加入外國國籍的時間,也沒有對在國籍國居留時間的要求,這就是為什么有些高校在審查學生檔案時,發現很多學生的外國護照是在申請入學前兩三個月前才辦的。
復旦大學一學生說,有些學校的招生辦認為,只要外國留學生符合教育部的入學規定,即使他們懷疑申請者合法的真實性,也無可奈何。高校既然有招生的自主權,也應該有審查和決定錄取的權力,如果招生高校有足夠、合理的證據懷疑申請留學者的身份,就應該拒收。上海大學不是就這樣做了嗎?所以,管住跨國移民假留學并不難,難的是對具有招生權力的高校的監管。
記者了解到,來中國的留學生,90%以上都是自費的,而且所交納的費用要比中國國內的普通統招生多得多。一般一名中國國內統招生每年交納的學費大約為人民幣3000-6000元不等,而一名留學生每年需要向學校交納的學費大約為2000-4000美金,除此之外,還有諸如住宿費、伙食費等難以統計的費用,兩種學生的收費也有很大差別。因此,有專業人士認為,事實上,一些高校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對于現存的假留學生現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對假留學生問題曾經做過表態:如果使用偽造和變造的護照或者明知所持系偽、變造護照卻繼續利用其謀取相關利益,都是觸犯法律的違法犯罪行為,必然會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依法處理。
但目前查出的都是真護照,所以不會有人受到處罰。有專家認為,要想剎住假留學之風,要做好以下幾個審查和監管:招生的學校要嚴格審查申請者檔案和背景材料,制定出審查和錄取的實施細則,不讓一個“假貨”有可乘之機;教育行政機關要嚴格監管招生學校的招生行為,而且應該制定相關的法規,對“故意招收假留學生”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另外,對為學生辦理外國身份的中介機構,相關部門也應進行有效監管。(陳煜儒)(2007年06月11日來源:法制日報)
鏈接
法國:留學生接受官方篩選
一方面為繼續吸引優秀的外國學生進入法國大學深造,另一方面又奉行限制移民的政策,法國留學中心因此會對留學申請逐一進行檢查,法駐外領事館必須征詢法國留學中心的意見之后,才向留學申請人發放簽證。
法國留學中心是法國駐各國領事館下屬的一個部門,是向外國大學生介紹法國的高等教育組織,并對留學人員進行篩選。按照以往規定,是由大學決定是否接納申請留學的學生。而新規定則增加了官方篩選一項。
中心對申請留學人員主要的評估標準包括:學歷水平、法語水平(學習英語(論壇)授課項目的學生除外)、留學計劃的合理性。
日本:嚴格篩選高素質留學生
中國學生赴日留學一般都要參加“特別選拔考試制度”。凡申請赴日留學生,除具備日方所規定的入學資格外,一般還須通過校方規定的入學考試。主要考察學生的日語能力和基礎課水平,根據考試成績擇優錄取。
目前日本的學校普遍采用派人到中國國內面試和筆試,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語言、數學等基礎課水平、經濟承受能力等進行全面考核。
德國:只承認正規高等教育學歷
德國招收外國留學生有嚴格的篩選程序,且對學生的入學門檻規定較高。一般情況下德國對于非正規大學或非正規高等教育的學歷通常不予承認,除非獲得了“學士”學位證書,才有可能以“同等學力”的資格申請。未考入大學的高中畢業生不具備申請大學(包括預科)的資格,其申請均會被拒絕。如果申請大學預科,這類學生的錄取條件為:在中國一所正式的、三年制以上的大學學習至少一學年。在德國大學的學習不可改變原專業。
所有申請者必須持有德語學習800學時以上的證明。在被錄取后所有新生都要進行“德語水平考試”。在通過該考試后,方可進入專業學習。
揭秘跨國高考移民
鄧娜(化名)和王方(化名)本以為,自己“菲律賓留學生”的身份可以順利捱過4年的大學生活,并盼望拿到某知名政法高校的畢業證。這樣,她們畢業于名牌大學的就業規劃可以實施,父親為此支付的20萬元也沒有白費。
然而,這個夢破碎了。2007年12月17日,在北京市西城區法院的一審判決中,為她們描畫這個夢的犯罪嫌疑人羅曼、高明杰,因犯提供偽造、變造的出入境證件罪,分別獲刑6年、并處罰金6000元。鄧娜和王方等十余名“假留學生”的假護照也被沒收,他們重新回歸自己本來的身份。
20萬元買留學生身份
鄧娜和王方2005年年底以菲律賓留學生的身份住進了北京一家知名政法高校的留學生公寓。沒多久,住在她們隔壁的菲律賓留學生就發現這兩個“留學生”與眾不同。雖然身份是菲律賓留學生,但鄧娜和王方對菲律賓的國情一無所知。她們不會講一句當地的語言,也沒有任何帶有菲律賓特點的生活習慣,她們圈子里的朋友全部是中國人。
幾個月后,這所高校的校方從菲律賓留學生的反饋中了解到鄧娜和王方的異常。無獨有偶,學校另外幾名外籍留學生也出現類似情況。為謹慎起見,校方向公安部門報告,請菲律賓駐華使館對幾人的護照進行了鑒別。結果讓校方大吃一驚,鄧娜和王方等人的護照均是偽造的,他們是以假留學生身份申請的學籍。
身份被揭穿后,鄧娜和王方向警方說出了她們計劃中的“名?!眽?。原來,中國學生鄧娜在2005年全國高考中落榜,她認為,如今想獲得一個理想的工作必須有一個名校的畢業證,但鄧娜不愿意復讀參加第二年的考試。
此時,一個幫鄧娜勾畫“名?!眽舻娜顺霈F了,這就是羅曼。她承諾,鄧娜不用參加高考也能獲得名校畢業生身份。羅曼答應幫鄧娜制作假護照、讓鄧娜以留學生身份入學。羅曼說,留學生只需參加漢語水平考試,這比高考簡單得多,鄧娜可以輕松實現名校夢。
鄧娜的父親為了讓女兒上名牌大學,同意了羅曼支付20萬元費用的交易條件。他帶著兩個女兒鄧娜和王方來到廈門,等待和羅曼達成交易,希望從此改變這兩個孩子的國籍以至于命運。
出國走一遭就成了留學生
2005年10月,鄧娜和王方來到廈門,見到了羅曼。羅曼很年輕,涉案時只有26歲。她畢業于武漢某大學的法學院,事發時在福建金福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工作。
在廈門,羅曼告訴鄧娜,以外國留學生身份申請進入中國大學的門檻比較低,只要有高中畢業證、漢語水平考試證書和外國護照就可以。此時鄧娜發現,和她們姐妹一起來辦理假留學生身份的還有10多名中國學生。
鄧娜等人首先被帶到菲律賓首府馬尼拉。鄧娜在馬尼拉的日子都在所住的飯店里度過,羅曼一伙的其他成員讓她看了一本有自己照片的菲律賓護照,此時她已經有一個菲律賓名字。羅曼教會鄧娜等人使用菲律賓語和英語簽名,并背熟護照上的內容,以應付邊防檢查。
隨后鄧娜等人被羅曼用中國護照帶離菲律賓,來到香港。在香港機場,羅曼將大家的中國護照收走后發了每人一本菲律賓護照。
2005年11月,鄧娜和王方就用這本菲律賓護照以留學生的身份如愿申請到某政法高校的入學資格,順利住進了留學生公寓。與她們一起去菲律賓辦理“留學生”身份的其他中國學生,分別被安排進入北京理工類和經濟類知名高校,他們付給羅曼的費用均在18萬元至20萬元。
國際高考移民經濟鏈
鄧娜等人的假留學生身份被揭穿后,精心策劃這起系列偽造證件案的羅曼落網。隨之,羅曼的其他同伙也逐一進入警方視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羅曼的落網竟牽出一條不為人知的國際高考移民經濟鏈。
羅曼只是她所在的福建省金福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的“下家”。2005年8月9日,羅曼就與公司簽訂“辦理國外定居協議書”。為了拉到更多生源,羅曼發展介紹人,每介紹一個學生能提成5000元。此后,羅曼向公司國際交流部經理唐曉春介紹了30余名想以外籍留學生身份入讀北京高校的中國籍學生。
在法庭審理時,證人證明,按照約定,30余名學生的辦理費用由羅曼打到自己或者唐曉春的銀行卡賬號上。每個學生辦理費用在人民幣5萬元到7萬元之間。到菲律賓后,羅曼聯系在北京有教育資源的高明杰協助辦理留學生入學手續,收費按每個學生14萬計。手續辦成后,這些學生如愿入學,至此每個學生實際花費近20萬元。
投入與產出的另類計算
在辦理假留學身份的學生家長中,有人曾經算過一筆賬:20萬元買到假身份,再用將近20萬元完成大學學業,這筆錢如果以年薪8萬元的工作來算,工作五六年就可以收回來。而如果沒有名校畢業的資本,一個普通的高校畢業生恐怕兩年也找不到年薪8萬元的工作。
這40萬元被很多無法靠自己努力進入名牌高校、獲取名校頭銜的學生當成是日后找到高薪工作的“前期投入”。這筆投入與產出的計算催生了這個國際高考移民的經濟鏈。
教育專家認為,這種新型“高考移民”的出現,是社會上唯文憑論的惡果。盡管呼吁不斷,但今年開始實施的《就業促進法》中仍沒有將禁止學歷歧視的規范寫進法律中。對于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教育部表示將會重點關注,也會加強這方面研究,加強對外國留學生資質審核,全力確保來華留學生的質量和水平。
09各院校考題 09年各校專業課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