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7位家長來到報社講述了他們在2011年高考招生季遭遇的騙局。
“如果知道這個‘特色班’是非學歷教育,我們絕對不會讓孩子報考這個班。”
記者了解到,2011年,至少有8名考生被一些“中間人”忽悠,以“校園小計劃”招生或“非正常錄取”等方式報考了“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特色課程班”(以下簡稱“特色班”)。該特色班是非學歷、非學位的教育培訓,卻被一些“中間人”謊稱為可以辦理與統招生相同待遇的學籍信息。
目前,“中間人”馬某超已被警方通緝。一部分學生正在辦理退學手續,另一些學生和家長還在觀望。
名額有限的“校園小計劃”招生
來自河北保定的李女士已經在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里住了快兩個月了,她是7位家長中最早發現上當的。
自從被告知女兒的學籍信息“辦不了”后,她一直陪著女兒,也多次去找北京郵電大學校方、開辦特色班的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院方,以及院方所稱的開辦特色班的合作方協調解決此事。
李女士的女兒小晴去年高考考了400多分,未達河北省一本分數線,但收到了一所三本高校的錄取通知書。本來,李女士和丈夫已經決定讓小晴去那所三本高校報到,但小晴的哥哥卻找到了一條讓小晴上一本的門路。
“是我兒子一手聯系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兒子在石家莊上大專時的一位老師向他透露,可以找人幫忙,交錢拿一個一本學校“計劃外名額”。
“我沒怎么念過書,不知道啥是‘計劃外名額’。兒子說交點錢就行,家里的經濟條件也允許,就讓他去辦了。”李女士說。
李女士共花費了24萬元。“兒子先交了1萬元定金,就有了網上錄取通知。”李女士說,“后來在入學前又交了23萬元給‘中間人’馬某超,我們就收到了錄取通知書,然后就去學校報到了。”
來自河北廊坊的王先生一家的情況也差不多。去年7月21日,王先生通過朋友的介紹,先交了5萬元定金給“中間人”馬某超。兩天后,他們就被通知說在網上可以查到女兒小筠的錄取信息。
“原來我不信這事兒,小筠的分數也夠三本。但在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的網站上看到錄取信息后,我覺得這個東西不可能造假,于是就開始半信半疑了。”王先生告訴記者,后來,他們全家又在“中間人”馬某超的介紹下,去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了解情況。
“在學校的一間辦公室里,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的金副院長解答了我們關心的入學問題、學籍問題。他說這是‘校園小計劃’招生,名額有限,還和我們簽訂了入學協議,入學協議上也有自動化學院的公章,這就把我們的顧慮打消了。”王先生說。
除了讓女兒小筠走“校園小計劃”招生這條“捷徑”外,王先生沒忘記把這一消息和好友李先生分享。
李先生的兒子俊疇去年高考發揮也不理想。兩家最終各花了20萬元,拿到了“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記者了解到,“中間人”馬某超介紹的這8名考生所在家庭,花費了從13.8萬元到26萬元不等的費用,獲得了“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上述錄取通知書載明,上述考生“學制四年,層次本科”。
不過,在此后與北京郵電大學校方和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院方的交涉中,這些錄取通知書都被認定為“假的”。
記者比對多份錄取通知書后發現,這些錄取通知書上的“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的公章“加蓋”的位置都一樣,印痕也一致,更像是印刷上去的。
“我們只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錄取通知書,不可能拿著好幾份去對比。”考生偉捷的家長韓先生告訴記者,“再說,我們把這個錄取通知書拿給教育部負責信訪工作的領導查驗時,他也說很難辨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