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分省市聯考已經結束,2018年藝術類專業招生簡章已經陸續公布,現在到了挑選校考院校的時候,但是以下5種錯誤選校方法,現在改還來得及。
錯誤一:專業類院校不敢報,普通學院又看不上
高不成低不就是多數藝考生在報考院校時常犯的一種通病,從各院校簡章閱讀數據來看,特別好的專業類院校如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閱讀量并不多,可見多數考生對這類院校還是心存忌憚,對自己的專業不夠自信;而那些很一般的普通院校如遼寧科技學院、泰山學院、三江學院等多數考生又看不上;反而是那些綜合類、師范類的中上等院校最受歡迎,當然報考的人數也會最多,例如比較熱門的天津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南昌大學、煙臺大學等。這就出現了問題,報考的人數增多,原有的平衡競爭被打破,使少的更少,多的更多,報考的合理性已經不復存在。
應對策略:
1、盡量規避熱門院校。如果你的專業不是很突出,熱門的重點高校還是盡量不要觸碰,省的耽誤寶貴的時間。即使自己不甘心想去沖一把,也要控制好數量最高不要超過兩所。
2、精挑同類院校中,相對冷門的院校。有時同一類院校間綜合實力和各項指標相差不多,但卻因地域、氣候、口碑、歷年招生情況的因素,導致每年報考的人數千差萬別,藝考中報考冷門院校把握性更大。
(教大家一個簡單的區別冷門和熱門方法:通過該院校官網和其他網上公布的院校簡章閱讀量就可以看出。一般熱門院校閱讀量都會上萬,而冷門院校閱讀量低于一千。)
3、平等看待各類院校,依據自身現狀劃定報考院校范圍。衡量自己真實的專業水平,劃定你所報考院校的范圍,哪幾所為主攻院校,那幾所為保本院校。不管是好學校還是一般院校,都要認真對待,認真備考。
錯誤二:同類院校報太多,不知道利用錄取批次
報考院校的錄取批次是多數考生忽略的重點,小編曾多次強調要巧用院校不同錄取批次,拉開報名院校的梯度,可通過這段時間的溝通交流發現,這樣的問題還是存在。由于院校錄取批次一般簡章中都不會體現,考生只有在本省的報考指南上或者往年的錄取信息中查看,這也導致多數考生會忽略這一問題,只根據該院校簡章的基本考試內容,來選擇報考院校,最后發現同一批次、同一類院校報考院校扎堆,為后期的志愿填報埋下隱患。
應對策略:
1、挑選出意向院校,逐個查詢院校在本省錄取批次,依據批次適當取舍;
2、廣撒網,讓報考院校涵蓋各個錄取批次,并控制好各批次院校數量(一般每個批次3-4所即可)
錯誤三:只關注招生計劃多的院校
招生計劃是挑選院校時必須參考的信息,但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該怎么利用招生計劃,面對院校多則上百人,少則幾人的招生名額,一味的只報那些招生名額多的院校,名額少的不敢去嘗試,白白的浪費沖刺好學校的機會。要知道名額多報考的人也會多,競爭也更激烈,并不是就一定好考,有時往往是那些名額10-20之間的院校過關率更高些,當然這里邊有很多的運氣和偶然因素。
應對策略:
和錄取批次一樣,所挑選院校的招生名額也應該涵蓋多、中、少,三個層次,不可只報考一類。
錯誤四:只看藝考基本信息,忽視院校文化課要求
你停留在院校簡章上的時間有多久,你真的詳細了解報考院校的各方面信息了嗎?你是否看的信息多是報名條件、招生計劃、招生省份、考試內容、考試時間地點等基本信息,只通過這些信息就盲目的做出選擇,未免太草率了。
由于大部分院校的簡章內容較多,且多是學校簡介和專業介紹等無用的信息,相關的錄取規則都在簡章的最后,部分考生很難堅持看完,更別提規則中有關文化課要求的信息,如果你文化課很好,這到不是什么問題,如果不好,及時專業過關,錄取也是個大問題。
應對策略:
查看簡章時,不要漏過每所院校錄取規則,看該校采用哪種錄取模式,有無單科分數限制和文化課要求,如果與自身差距較大,可以適當放棄,查看下一個院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教育部已明確要進一步提高藝術類專業錄取分數線,所以文化課難題是逃不掉的,前期校考時可以適當規避對文化要求嚴格的院校,后期藝考后再通過藝術生文化課專用教材針對性沖刺,快速補齊文化課短板,提高自身整體實力。
錯誤五:不會利用地域因素,未涉及偏遠地區院校
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大多數都是熱門院校,像北京、上海、天津、江蘇、重慶、廣東、福建、浙江、遼寧等地區好學校不少,考生的咨詢量也最多,畢竟誰都想去一個發達的城市上學,當然些地區的考生競爭也會更加激烈。而那些偏遠地區的院校,往往關注度很低,報考的考生也不多,像廣西、云南、寧夏、甘肅、陜西、新疆、青海等省區的部分院校,在很多考生計劃院校里,這些地區的院校涉及的很少,基本上全部集中在發達地區。
應對策略:
控制好各地區院校的報考數量,報考計劃中盡量涉及3、4所偏遠地區院校。
希望看過的藝考生可以正確的選擇校考院校,在此預祝各位能夠順利考上理想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