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藝考生都希望能夠高效學習,可是由于個人差異和方法的不同,學習效果相差很大,這是方法失當造成的損失更是不容忽視的。當前很多考生都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我比別人勤奮,而成績總是沒有明顯提高呢?”這些考生除了學習方法需要調整之外,還要謹防進入美術高考的幾大誤區:
一、對自己沒有較準確的定位,好高騖遠。
很多考生對自己的實際能力沒有清醒的認識,高估自己的水平,在這過程中一味追求繪畫高度,忽略繪畫基礎知識,忽略通性通法。其實,能力是在掌握了繪畫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漸形成的。現行美術高考中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這就要求考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抓基礎,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談提高能力。
二、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對于每個考生而言,無論從全局的角度,還是從單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況且,由于美術高考試卷受畫面、考試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識點,必定是有重有輕,有主有次。因此,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點知識的掌握。重點突出,主次分清,畫面效果才會好。
三、學習無計劃,盲目跟從老師。
高三學習一般有近一年的時間,學生要做很多事,學習鞏固知識及提高能力并重。老師是按全體學生的水平為標準進行指導的,但考生之間的基礎有差異,學習方式和理解能力不盡相同,所以每位考生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擬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明確每天的學習任務,合理地安排時間,且一定要完成計劃。
四、零敲碎打,死記硬背。
美術考題目的設計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橫向思維聯系以及各類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上。在第一模考后,一定要強調基礎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并且學會歸納總結知識點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與轉化,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綜合能力提高基本繪畫知識及靈活應用。《考試大綱》中明確指出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及其知識點的分值分布情況。在作畫過程中要注意重視應用思維能力的培養。
五、勤練戰術,追求數量。
有這種錯誤思想的考生不在少數,他們認為作畫越多,見過的作畫方法就越多,對作畫越有利。其實,并不是畫越多越好,多買幾本參考書就能產生效果。畫是要畫,但要有針對性地作畫,明確思路,掌握規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若做到一張畫多解覺問題,舉一反三,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去作畫,學習成績會提高更快。美考生們要從畫海里走出來,做對一張畫,就掌握一道知識點。作畫時,更重要的是反思一下“為什么做對了,為什么做錯了”。這比大量重復作畫要有用。
六、審題粗心,作畫方法僵化。
作畫實踐表明,條件預示可知并啟發作畫手段,在歷年默寫考試,結論預告需知并誘導作畫方向。作畫之前認真讀題目,正確領會題意,通過思考仔細推敲,抓住問題的實質,從題目本身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有了一審慢才能有二做快,審題不細致,不全面,必然會導致快解不快,甚至出現錯解或誤解。所以要做到審題慢而細,做題快而準。在解題過程中,往往會思維定勢化,只以單一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把簡單問題繁雜化。特別出現在色彩靜物,素描靜物,創作,場景等考試科目上。如果在學習中注意掌握多種解題方法,掌握多種解題思路,經常進行靈活多變的一題多解的訓練,思路拓寬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就會更多、更合理。
七、本末倒置,以強補弱。
一般來說,考生各個學科之間有強有弱,這很正常。但是一部分考生企圖進一步強化強科,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于此,做題進一步提高強科的成績,彌補弱科得不到的分。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實這個學習策略大錯特錯。正確的戰略安排是強科更強,弱科變強。比如,某考生素描原來能考85分,滿分100分,提升空間只有15分,而且提升起來有困難;速寫原來只能考40分,還有60分的提升空間,提高起來也相對容易。在進入沖刺階段后,要對較薄弱的學科和學科內比較薄弱的環節,進行一次全面的摸排。利用休息時間,參加弱科、弱項的強化和針對性輔導十分必要。
推薦閱讀:
解讀美術新聞、更多獨家分析,盡在美考網微信(www_mkao_cn) ,掃描二維碼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