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林教授—中國包裝協會設計藝委會副主任、“成藝”副院長
2010年四川高校校(院)長論劍·藝體篇
記者:這幾年大家都在談論藝術設計,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把這看成一條很好的發展之路,對此您有何看法?
陳:確實有這一趨勢存在,藝術設計的關注度是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被提升的,它也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為藝術設計提供了需求空間,社會與市場對這方面的人才渴望,也促使各種專業院校加大了培養力度。很多學生選擇了藝術設計學習,這也是發展所需,確實會有較好的事業前景。客觀的說,學習設計并非一般人所想那么悠閑浪漫,而是一條荊棘叢生的探險之路,是快樂和艱辛相伴而行的。更重要的必須認識到它并不是一條走向成功的捷徑,與其它學科一樣,若視為捷徑,顯然是行不通的。只有懷揣夢想,腳踏實地,持之以恒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彼岸。我見過一些為了走“捷徑”而考入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本來歡天喜地考進了大學,滿懷憧憬和壯志,卻因為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一直領悟不到什么才是藝術設計而長期感到迷茫失落,不知該做什么,也不知該如何去做。最后,雖然進了大學,卻始終讓自己處于一種茫然無措的狀態。使自己的愿望和信心備受打擊,所以報考此專業前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記者:您能詮釋一下設計的內涵嗎?
陳:我認為,設計就是在創造一種物質環境,是影響和改變社會的一種方法和手段。設計是一種規劃,是提升人類社會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大家知道現今人類是生活在一個完全物質化的世界里,是我們所不能脫離的一個現實狀態。而這個物質的環境正是設計家們所創造和建立的,這個環境對所有人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們說人是環境的產物,什么樣的環境可以塑造什么樣的人,這就意味著設計要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因為對環境的塑造可以引領這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和觀念意識。所以,設計不僅肩負造物的工作,同時還具有構造精神世界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設計還要思考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任。特別是當下自然生態的惡化、資源的匱乏,環境的污染等問題,設計都要去面對。通過研究自然規律,尋找與之和諧共生的關系,再用設計來改變和影響人們的意識和觀念。當然,通過設計創造還可以掙錢,養活自己。
記者:那么您對初涉設計專業的學生有什么樣的建議?
陳:首先就是建立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的由來就是對設計的理解,也是對自己人生規劃的理性約束。當然,興趣不可能在短時間就能建立,需要有個培養的過程,其間就得靠廣泛的學習和感悟,靠自我的約束力。另外藝術設計還需要有一點天賦,一種天生的質素,特指先天生理和心理的稟賦,也包含后天學到的文化內在素養。如果決定選擇學習藝術設計專業,重要的就是要熱愛它,讓自己全身心的浸潤之中,不僅僅只是學繪畫,而是學習更為寬泛的知識,擴大視野,活躍思維,因為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
對初學設計者的建議是,對藝術設計進行一個較為系統的了解,至少要知道藝術設計是做什么的,有哪些專業方向,將來可以在那些領域找到工作。了解這些可通過查閱相關的書籍或登錄相關的藝術設計信息網站獲得。最好再去拜讀一兩部藝術設計大師的相關著作,尋找一些感覺,從而堅定自己的專業信心。
記者:現正值美術類高考時期,部分同學覺得自己作為藝術生以后沒有文理生的發展前景好,請問您如何看待?
陳:這種顧慮是沒有必要的,藝術設計培養重點是人的綜合智力開發,是培養感性和理性思考的平衡把握,特別之處就是創造力構建。試想當一個人具有了以上兩點特質,還擔心沒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嗎?
記者:可以談談您的設計經歷嗎?有哪些可供希望學習設計者們借鑒參考的呢?
陳:我自己走上這條設計之路,還得感謝國家的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才促進設計的被重視和進步。我原本學的是繪畫,后來上大學才接觸到設計,開始認識也是很朦朧膚淺,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了解后,慢慢喜歡上了設計。特別是取得成績后,突然發現自己的創造開始有了價值,認識到設計一個很重要因素——它可以因為你的創意和智慧去影響別人,去改變環境,去營造一個更愉悅的社會,終于意識到設計于我的重要。試想,當一個人發現因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可以影響別人,可以讓他人在分享你的成果時也分享到你的智慧,自己會是多么的欣慰和自豪,一種無法言表的快樂和價值感會變成設計的依靠。而這就是我們之前所談及的興趣源頭。我想這也是很多在讀學生都可以體會到的一種很美妙感覺,可借鑒之處便在于通過設計尋找到自我的價值。
記者:學習藝術設計將來的就業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
陳:這要以專業方向來劃分:
環境藝術設計——
簡稱環藝,主要分為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兩個部分。更多的是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的生活空間里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環境進行藝術設計是人們改變自己的生活質量的一個必然過程。學習環藝的同學將來可以從事室內裝飾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公共空間設計等工作,而主要需求單位有:室內裝飾設計公司,房地產業,建材制造企業、政府規劃部門,城市建設及相關的設計等地方,也適合自主創業。
平面設計——
即視覺傳達設計,它運用的范圍也是非常廣泛的。如書籍版式、電視臺視頻、報社版式、雜志設計、房地產業售樓書及平面宣傳冊、廣告設計、產品包裝、網站頁面等。需要的企業有:出版社、設計公司、網絡公司、包裝公司、印刷企業、電視臺、報社、房產公司、網站等以至每個企業的宣傳部門。
動畫設計——
它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動畫本身也是人們最感興趣最容易接收和最愿意接收的一種文化形式,特別受到年青人的喜愛。正因為接受者的特殊,很多西方國家借用動漫方式,把自己意識形態輸入到別的國家,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影響別國年輕的一代。所以各國都很重視動畫產業的發展,避免受到太大的影響。動畫設計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較好。主要面對的企業是動漫公司,電視臺等。
服裝、鞋類設計——
服裝是人類生活的必須品,而服裝設計則是生活質量提升及精神滿足的顯著標志,人們對華美服飾的需求是一種物質滿足后,精神層面中內心世界的一種升華渴望,不同服裝的款式可以給人帶來不同的氣質。一種服裝風格的流行也是一種區域文化的展示,它的剪裁造型既可以體現一種生產技術的進步,同時也表明一種新材料的誕生,所以服裝設計是營造我們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服務的企業是服裝制造公司、品牌服裝營銷公司、百貨商場等。
記者:成都藝術職業學院是一所怎樣的學校?陳:成都藝術職業學院是2002年4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教育部備案、直屬四川省教育廳領導的一所全日制民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全日制高職在校生近50000人。
地處環境優美的成都近郊新津花園鎮。學院設有環境藝術系、視覺傳達系、動畫藝術系、表演系、管理系、英語系等系部。學校的管理者是具有幾十年高等院校管理經驗的專家擔任,擁有一批全國著名的專家教授,還組建了一支具有很強實踐能力的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學校聘請有國內、外很多著名的設計家和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參與日常教學。實行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根據市場的人才需求增設新的專業方向。依據職業能力分析,構建課程體系,結合崗位要求,參照職業標準,選擇教學內容,推廣“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推行“雙證制”制度。至今已有5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年均都穩定在95%以上,大部分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所學專業知識對應市場需要,動手能力強”。在招生方面,近3年高職新生報到率高于其它同類院校,實現了與學院規模相適應的招生就業“兩旺”,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學校正以更嚴、更高的標準來建設準備,爭創省級示范院校。
記者: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又該如何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陳: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強調更多是動手能力,崗位在第一線,扮演的是一個專業操作手的角色。基于此,職業的規劃就非常必要,一是要努力成為設計制作的高手,二是拓展知識面,特別是掌握設計與其它交叉學科的前沿軟件的操作運用,為自己在設計領域成就另一高地。高職藝術生切不可低估自己的能量,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是沒有界限的,不要因為自己是高職學生就降低對自己的標準。我看到很多高職學生就非常成功,一樣能成就大事業。社會對這種人才的需求量大,因此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關鍵是心態和執著。
記者:從家長的角度如何看待孩子的專業選擇?
陳:很希望告訴家長們,特別是我們很多學藝術設計學生的家長,孩子學藝術實際上我覺得重要的是開啟智慧,掌握一門求生的技能,這也是設計專業最重要的亮點。即使將來不從事專業藝術設計也沒關系,至少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思考問題的方式,對待利他的心態都會得到大大的提升,特別是創造性思考的能力會有很大改善,培養了孩子的一種生活情操,而這點正是一個人生活質量的表現。如若對藝術有了一定認知和感悟,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會是精彩的。“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成就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這是世界的名言。為什么把藝術說得這么高這么重?這就在于它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因為它除了對事物感性的認知外還有理性的認知,是兩者有效的結合。那么當在這樣一種條件下我們去培養一個人的時候,我想不言而喻它將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精彩和豐實,把孩子們培養成為真正優秀的人才才是我們的根本選擇。
記者曹豐
國際設計協會PDC會員中國包裝協會設計藝委會副主任兼副秘書長世界包裝聯合會“世界之星”中國推薦委員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教學副院長
四川美術家協會設計委員會主任
四川平面設計師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