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漫畫五十年,走得雖然艱辛,但卻和國際上最進步的漫畫創(chuàng)作亦步亦趨。
戒嚴四十年對臺灣漫畫造成巨大的創(chuàng)傷,不然臺灣漫畫的成就當不只現(xiàn)今這個成績。
今日,臺灣漫畫已揚名國際。蔡志忠百家諸子的漫畫已有三十六種語言版本發(fā)行全球。
鄭問的水墨漫畫和實驗性的技法,技驚全球而擠身國際至寶的美譽,已成為臺灣的榮耀。
|
|
臺灣漫畫家阿推、麥仁杰的作品已在世界漫畫藝術重鎮(zhèn)的法國成功登場,雖仍欠缺長期經營。
不過,臺灣的漫畫家已獲得應有的尊崇與肯定。
往后,臺灣漫畫的地位所受的重視還有極大的開發(fā)空間。
日本一年突破二十三億冊的漫畫銷售量。營業(yè)額達五十八億日圓。而其延伸的漫畫產業(yè)更是以兆億元計。
一九九九年竄起的「比卡超」之口袋怪物,魅力光芒四射地轟動歐美,光是商品化的收益就有七十億美元。
一個漫畫家繳上上億日圓的已不是新聞。一九七九年畫棒球漫畫的“棒球博士”水島青司以兩億九千萬日圓稅額,受到注目之后,二十四歲的青年鳥山明更以五億三千九百萬日圓震撼日本列島。
以“IQ博士”人緣鼎沸的他,翌年再以六億四千七百四十五萬日圓取得百名高所得額的畫家前茅,再度震驚全日本。這一年日本戲稱“阿拉蕾年”,一個漫畫人物風靡的盛況由此可見。美國漫畫百年也創(chuàng)下了驚人的成就。諾曼洛克威爾以寫實絕妙的畫筆科畫美國半個世紀,而忠實紀錄百年的美國歷史的一段令人難忘的風貌。
其實臺灣的漫畫發(fā)展狀況和中國大陸現(xiàn)有水平非常接近,從臺灣漫畫史來印證國內漫畫的前途,卻是十分有效的,希望有更多漫畫愛好者投身到這個行業(yè)里,發(fā)揚國人原創(chuàng)漫畫,就是兩岸漫畫人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