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漫畫是報紙時評版最佳的視覺引導者隨著國內報業的迅猛發展,在許多業內人士的眼中,報紙不應該僅僅作為“信息紙”存在,為了贏得更多更廣泛的關注,報紙更應該是一種“觀點紙”。而近幾年報紙時評版的大量創辦,便是這種理念付諸實施最直接的體現。
報紙版面的被充分閱讀是需要視覺引導的,換句話說,是需要視覺中心的。筆者認為,新聞照片是不適宜作言論版面的視覺引導的。因為一般來講,言論行文不僅僅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面上,在語境上,它必然稍稍“脫離”現實感。漫畫這種原本出于娛樂目的的藝術形式,既符合人類“直觀、刺激”的感官天性,也以其強烈的針對性和廣闊的想象空間,悄悄地把人們拉向思辨的深處。①所以,漫畫這一形式,作為時評版的視覺中心,是再合適不過了。
時評漫畫是時評的準確詮釋,但不是時評的簡單詮釋
這里有必要陳述一下筆者對新聞漫畫概念的理解。時評漫畫是新聞漫畫的一種。大部分在報紙上刊登的漫畫,除純屬娛樂功能的多格漫畫、為服務類經濟類版面做解釋功能的漫畫之外,本來就是應該具備評論功能的。再進一步說,那些沒有緊扣文章本身、沒有發揮評判功能的漫畫,從狹義來說,連新聞漫畫也算不上,它們僅僅是刊登在了紙媒介上的漫畫,而非新聞漫畫。新聞漫畫也是有時效的。一幅好的新聞漫畫,不能今年能用,明年也能用,它應該緊扣新聞所反應的特定事件,在被使用時有內容上的“排他性”。我國報刊界每年對優秀新聞漫畫的評選,建議在這一點上提高標準,劃清新聞漫畫和其它“疑似”新聞漫畫的界限。
時評漫畫無疑要緊扣時評本身,但不應滿足于簡單再現文中的某一部分情節,而是盡量將文章“嚼碎”、“吞服”、“反芻”后重新成型。它應該、也完全能夠“下斷語”,它應該尖銳,不能溫情脈脈;應該直擊心智,不能太拐彎抹角。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漫畫作者不停留在文章的表層,天馬行空、極盡夸張之能事。
時評漫畫最重“意”,但也要重“形”
在日常的業務交流中,有的同行認為,時評漫畫有創意就夠了,畫得可以馬虎些,所謂七分意三分形。對此筆者不敢茍同,畫面出現在版面上,本來就應讓人看了賞心悅目,過于粗陋的畫作,會使所表之“意”大打折扣。遺憾的是,在一些報刊上,隨意涂鴉式的漫畫并不鮮見。當然,畫面累贅繁雜并不等同于精心制作;寥寥簡筆也可意形兼備,選用漫畫的編輯必須具備識別的眼光。反過來說,不具備“意”的畫作,技法再高,也不能算合格的時評漫畫。時評版的主要特性就是“表達”,而非“展示”,這就決定了是“意”而不是“形”占據支配地位。
時評漫畫只能諷刺,不具備頌揚的功能
漫畫不會在原生的榮耀地帶去歌功頌德。它是站在生命的痛楚里發酵的一種元素,是在這樣的一個情形下產生出來的一種精神。②
評論類的漫畫天生就是戰斗性、揭露性、諷刺性的。它可以將惡劣丑陋的事物演繹為荒唐可笑的;也可以為了增強幽默感,把極端悲慘的狀況處理為感官可以接受的畫面場景。這樣一種相對弱化處理,有時會成為必須??畢竟時評文字本身可以作為補充。但這不意味著辣椒可以成為蜂蜜。辣味可重可輕,但它必須是辣的。每一件被評論的事物都有不同的兩面。為了維護相關社會群體情緒穩定,新聞稿件有時可以“負題正做”??負面新聞正面引導。對這一點,時評漫畫是不能類推的。碰到這一類題材,筆者一般選擇放棄。偶爾試之,效果奇差,況且筆者至今尚未見到古今中外有什么出色的“歌頌”類漫畫。
時評漫畫禁忌的多重性
報刊上,任何元素都有它力所不逮的領域,文字可以描述形象,但無法再現形象;照片可以再現場景,但需要文字才能表達畫面背景及事發過程。時評漫畫也不例外。漫畫以幽默為靈魂,它是概括性的,很難提供實物的細節;相反,它可以提供很多現實中沒有的純想象的事物和場景。所以作為一名作者,切勿揚短避長,導致事倍功半。另外,死亡、肢體分離、身體暴露、暴力血跡等等引起人們感官不快的元素,也屬忌諱之列。但另一方面,如果立意需要,上述忌諱領域也可適當接近??因為畫的優勢就在于它比照片要不“真實”。打個比方,簡筆畫出的女性裸體,一般讀者大都還能接受,換成照片行嗎?
囿于我國的國情,涉及政府部門的批評言論,配圖注意不能過于隨意,既要保持鋒芒,又不能觸及敏感地帶。要善意批評,切忌挖苦。還要正確使用繪畫元素。
直指其名的批評言論,配圖時要化個人為群體,要批一種現象,不要挖苦特定的個人。這樣同樣能達到效果,又可以避免麻煩。
畫面如果需要出現知名人士形象的,首先必須保證消息來源可靠,事實清楚。最好把他(她)畫在非現實的環境中,營造出“純屬虛構”的效果??當然黨政領導不行。我國與西方的輿論環境不同。西方報刊體上有大量的政治家漫畫形象,我們是無緣效法的。
時評漫畫的幾種主要創作思路
時評漫畫作品的創作千人千面,要說規律,還是有章可循的,這就像圍棋的“定式”、武術的“套路”??靈活使用、交叉延伸,能演變出無窮的局面來。要說明的是,以下的分類只是相對的。很多時候,一幅作品中會兼有幾種思路。
擬物法
這是時評漫畫中運用頻率非常高的思路。嚴格來說,所有這里列出的方法概括起來,只有兩大類:比擬和延伸。擬物法的思路就占了比擬類的一半。有些動物富有人的性格、行為、七情六欲,漫畫借動物作褒貶更有趣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犟牛、笨豬,也是借物詠人。③擬物法一般用動植物形象來比擬現實中的人群或事物,有時也可以用器物等沒有生命的東西來比擬,不拘一格。只是要注意,比擬雙方之間不管怎樣風牛馬不相及,一定要有某種共性或聯系,哪怕是畫面刻意營造出來的。
預示后果法
預示后果法在時評漫畫中運用頻率也比較高,它屬于延伸類。充分發揮想象??假設社會上已存在的一些不恰當的、丑惡的現象任其惡化,會導致怎樣的結果?想象越離奇越荒唐,諷刺的效果越佳。注意想象再大膽,也要合“理”??融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科幻式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