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發應該體現頭部的主要形體特征。不管對象是何種發式,要注意它的球體特征。它與臉部的結構是一個整體,同樣有明暗交界線、反光和亮部。由于人的頭發表面光滑,所以會出現高光,這些高光都是由一根根彎曲的頭發集合而成。表現時要注意它與一般的高光形式不同,畫得不好,會像“白斑”或灰白頭。
(2)要注意頭發外輪廓的變化。不同的發式對外輪廓有一定的影響。簡單的發式,外輪廓的變化也簡單,反之則復雜。由于頭發的色調很重要,因此,外輪廓的變化主要利用素描的虛實手段來處理。
(3)要注意處理頭發與臉部的銜接方式。鬢角部分是一種過渡形式,發際部分具有一定的厚度,這種厚度會給額頭造成投影。
(4)發式不但可以反映人物的性別,而且也是表現人物件格與愛好的重要方面。發式的變化多種多樣,無論何種發式,表現時都要注意頭發的組織、穿插和結構的透視縮變。
頭像素描中,頭發的表現很重要,希望學習者拿出研究五官的態度來研究它的表現,同時也要注意它在整個頭部中的主次關系。
耳的畫法
耳位于頭部的兩個側面,形體與頭部向后有20°夾角。臉部正面時,雙耳顯得比較偏遠;側面時,單耳位于頭部的中間,所以對耳的了解和表現不能忽視。
耳由外耳輪、內耳輪、耳屏、對耳屏、三角窩、耳殼、耳垂幾個部分組成。除耳垂是脂肪體之外,其他部分是軟骨組織。
耳輪自耳孔處環繞至下方耳垂,上端有耳輪結節(達爾文角),是人類進化遺留的痕跡。內耳輪與外耳輪平行于內側,上方呈三角形凹窩,掩在耳輪下。
耳的形體結構是一個殼狀,整個外輪廓呈C型,上端寬,底部窄,中央是一個凹形的碗狀體。表現耳朵時要注意它與臉部側面的平面關系和自身的透視縮變,還要注意耳朵各部分之間的穿插、結合。耳部的形態比較好地體現了線的流暢和由線向面自然過渡的優美造型。
眼睛的畫法
眼睛是頭像素描表現的重點,這不但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更重要的還在于,構成眼睛的不同材質和眼睛復雜的結構變化。
眼睛處在面部的中心位置,它是五官中運動最頻繁的器官。兩只眼睛的結構方向正好相對,這更增加了它的表現難度。因此,對眼睛生理結構的了解,就顯得尤其重要。
眼睛由眼球、上眼瞼、下眼瞼、眼眶和淚阜組成。眼球呈球體嵌在頭骨深凹的眼眶內,通過上下眼瞼構成的眼裂,我們才能看到眼球的暴露部分,即部分眼白和虹膜、瞳孔。表現眼球要特別注意它的精細變化。它的上部有上眼瞼投下的陰影,下部有球體自身結構形成的暗部。虹膜是一個變化復雜的深色透明體,黑色的瞳孔上,有小而亮的高光。眼瞼與眼裂呈弧形,分上下兩部分包裹著眼球。上眼瞼比下眼瞼厚和長,位置也靠前,覆蓋著眼球的大部分。眼睫毛呈放射狀生長于上、下眼瞼。上部的睫毛較為粗、密、長,而且能影響眼球的光照。在表現中要盡量多刻畫眼部的這些結構特點,特別要注意眼球的體積和眼瞼的厚度部分。
眼瞼的形狀與瞳孔的位置,與表現人的精神狀態有很大關系。哪怕只一點小小的變動,就能造成神態的很大差異。因此,畫者要認真觀察對象這一部分的變化,及時捕捉造型需要的神態。
眼睛的表現,不能只局限于眼睛本身,還應當包括眼部周圍的形體表現。與眼部結構關系比較大的是眉毛和眶上緣。眶上緣是眼眶與額頭結合處大的結構轉折。由于眉弓的穿插,使轉折的邊緣產生了多變的平面,其間還有濃淡變化的眉毛,更使此處的變化顯得模糊和微妙。這一部分的表現,直接影響到眼部刻畫的可信程度,因此,一定要弄清這一部分的骨骼結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