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火、臟、灰、花就是色彩作業中常出現的問題所在,關于這幾個問題,中國美術高考網為各位藝考生解答其原因和解決方法。
問題一:粉
原因:“粉”的原因主要是白色的運用沒有控制好,處處加白。畫面干了之后,白色會泛出,畫面顯得“粉氣”。
辦法:白是重要的一種顏色,它可以提高其他顏色的明度,或降低他們的純度,通過白色的介入,顏色可以擴大色域。一般而言,畫面暗部不加白,但在一些不是很重、很悶,給人以透明感、色彩也較豐富的暗部,就不能一概排斥白色。可以說,白色在水粉畫中既能載舟,亦能覆舟,是一種既重要而又危險的顏色,作畫時要認真對待。一開始起稿時,如用到白色,通常會加入固有色和環境色與之調和,只有到最后點高光時,才能用一點純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問題二:火
原因:“火”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純度過高,顏料幾乎沒經過調和就直接上色,如一紅蘋果,有的學生直接上紅顏色,給人感覺像是要著火,事實上紅蘋果中也有黃色和綠色的傾向,在調色時就要注意加些黃或綠的顏色。另如一塊黃色襯布,直接上土黃、中黃之類的顏色,也會讓人感到“生”、“火”。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用色過程中顏料太厚。部分考生通常是在最后收拾畫面的時候,用筆喜歡“干拖”、“干拉”,都會造成畫面的“火氣”。
辦法:解決“火”的問題,要從調色和用筆上下功夫。作畫時,觀察到的顏色,或者想要表現的顏色要能調出來,首先就要有分析和解剖顏色的能力,通俗說就是一塊顏色要知道它含有哪些顏色成分。這里簡單介紹兩種基本的調色方法:“熟”調法。使各種顏色成分充分混合,反復攪拌,從而產生一種新色,原有色的特征消失。這種調色方法調出的色發色性差,在色彩訓練中一般較少采用,通常說顏色調死了。“生”調法。使各種顏色稍加混合,甚至只用筆蘸了一下,畫出的色殘留原有色的色彩特征。這種調色方法很常用,其色彩富有個性,不離共性,顯得生氣勃勃,色彩的表現力得以張揚。實際上,調色不僅在于“調”,更在于“找”、“看”,有了敏銳的眼光,調色的過程就會變得自然而然、輕松自如。用筆上,由于水粉畫筆頭部扁平,用筆時要根據其特點,“刷”、“擺”、“提”、“拖”各種方法要靈活運用。還有就是毛質上的區別,狼毫、羊毫、兼毫筆都要了解其特性,方能掌握好用筆。
問題三:臟
原因:其一,有相當部分的考生不注意自己顏料盒內顏料是否干凈,本來很干凈的顏料被弄得面目全非,有的時候自己都認不出顏色,這勢必要造成用色上的誤差。其二,在調色時,不注意筆中是否帶有其他雜色進行調色。特別是塑造水果時,有的考生筆沒洗干凈,還帶有其他的顏色,造成塑造時出現臟的顏色。其三,初學水粉畫或經驗不足的考生,用臟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較厚的第一層色上揉擦修改畫面,以求畫面協調,往往顏色干后就會產生臟的感覺。
辦法:解決“臟”的問題,首先要保護好顏料盒內顏色的干凈透明且富有厚度,顏料始終要保持一種“牙膏狀”,和盒裝的顏料盒內沒什么區別,用起顏色來就很舒服。其次要注意用筆的干凈性,調錯顏色時,要洗干凈筆,切不可為了省事偷懶,不洗筆調入其他顏色后再上色。再者還是要熟悉顏料的特性,分析理解顏色,要會調色。
問題四:灰
原因:“灰”可以和素描的關系聯系起來,沒有明暗的區分,色彩中更多地是強度明度、冷暖的對比或區分。有些襯布或靜物顏色因明度不高、純度不夠從而產生灰的感覺。考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顏色,調配的顏料種類太多,復色間相調,或直接用現在市場流行的“八大灰”顏料,必然產生灰悶的感覺。另外,調顏色時,用水過多也會產生灰的感覺。
辦法:這些問題的出現,和水粉顏料的特性有很大關系。水粉顏色主要由填充劑和色劑組成,調和次數過多或加水過量都會使飽和度降低,畫面色彩就顯得灰暗。解決此問題最好的辦法是熟悉顏料的特性,要會調色和用筆,要明白水粉畫畫時和干透后的變化,這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反思。
問題五:花
原因:“花”亦可以聯系素描的概念,對物體的明暗關系缺乏把握能力,往往這類考生的素描基礎較弱,不能從整體上把握素描關系。色彩畫面中,處處找到同樣的顏色,一味地摳畫局部和細節,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色彩的冷暖及色調傾向。
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色調。所謂色調,就是構成色彩的總傾向,也稱色彩基調。色彩的稱謂很多,明度上可分為亮、灰、暗調子,色相上可分為諸如紅、黃、藍調等等,色性上分為冷、暖、中性灰調。其次要把握好色調,要尊重自然,客觀寫實,做到主次有別,變化中求統一,同時運用好補色對比與轉調。補色對比是色彩對比中最為強烈的對比,既要保住色彩的強烈,又要尋求協調。轉調即對比色的雙方通過色彩的漸變和偏移,逐步接近對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