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報考
查詢
資料
獨家
各省美術高考分站
美考首頁 > 美術教學 > 基礎教學
色彩理論:打破教條式基礎
整理:中國美術高考網(wǎng)   |  來源:   |  作者:  |  發(fā)布時間:2014-04-24 15:37:32
分享到

  無論何時何地談及大學的基礎教育,都會是一個十分神圣而嚴肅的話題。在中國,色彩基礎教育從幼兒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了,其中所建立的幾項基礎原理將會延續(xù)至小學、中學乃至大學,之后它將成為一種色彩的學術法則伴隨人們的一生。

  然而我們所建立的這種色彩基礎原理是否具備其權威性與不可質(zhì)疑性?它成為一種法則伴隨我們一生的時候,又有多少的指導意義與價值?這種教條式色彩基礎原理是否是一把萬能鑰匙,能開啟與之相關的其它行業(yè)的大門?作為在美術學院已經(jīng)執(zhí)教二十多年的我,不想繼續(xù)保持沉默,我想打破“三原色”的萬能性原理;我想打破色彩的固有冷暖關系;我想打破固定的互補色彩關系;我想打破定論性的色彩情感表達形式;我想打破固有色彩理論的唯一性;我想打破環(huán)境色彩單一性評判標準;我想打破拿來主義藝術色彩教學方式。我曾經(jīng)利用很多機會盡其所能的給予呼吁。我希望能將我在教學中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東西搬上桌面,以此挑戰(zhàn)色彩基礎原理不可動搖的唯一性。

  如果我的挑戰(zhàn)是錯誤的,我會虛心接受并且加以改進,但是在我困惑之時我將會大聲疾呼并且盡其所能的打破這種堅冰。

  一、打破“三原色”的萬能性原理

  關于藝術色彩中正對“三原色”的解說,在學術界有一種通用的解說方式:“所謂‘三原色’,就是指這三種色彩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兩種原色混合產(chǎn)生,而其他色彩可由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來,色彩學上將這三個獨立的色彩稱為‘三原色’。”

  由于科學的發(fā)展與進步,關于“三原色”的說法又有了新的解說定義:“‘三原色’即‘三基色’,‘三原色’和‘三基色’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就是說從理論上講,如果用三種顏色可以調(diào)合成其它任何一種顏色,那么這三種顏色就是‘三原色’或‘三基色’。”從顏色混合原理上講,一般將光學“三原色”稱為“三基色”(遵循顏色加法原理);印刷(繪畫)三原色稱為“三原色”(遵循顏色減法原理)。

  在世界范圍內(nèi)沿用了許多年的“三原色”的稱謂,伴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已經(jīng)喪失了其權威性的定位,它所給予的含混的解說方式,讓人們對藝術色彩基礎教育原理的構建形式產(chǎn)生了許多疑問。

  疑問一:“三原色”真的能夠混合出世界萬物中所有的色彩嗎?

  基于藝術的角度我認為,“三原色”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混合出世界萬物中所有的色彩。

  在色彩基礎世界中,“三原色”的解說方式讓人產(chǎn)生許多的疑問。因為解說“三原色”的基礎原理要看所依附的載體,根據(jù)依附載體的不同、解說“三原色”的方式是不同的。以 “色光三原色”所公認的解說原理為例:“人的眼睛是根據(jù)所看見的光的波長來識別顏色的,可見光譜中的大部分顏色可以由三種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這三種基本色光的顏色就是紅、綠、藍。這三種色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達到一定的強度,就呈現(xiàn)出白色(白光);若三種色光的強度均為零,就是黑色(黑暗)。這種混色方式也就是人們通常所稱之為的‘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于電視機、監(jiān)視器等主動發(fā)光的載體中。以“顏料三原色” 所公認的解說原理為例:“‘顏料三原色’在打印、印刷、油漆、繪畫等靠介質(zhì)表面的反射被動發(fā)光的場合,物體所呈現(xiàn)的顏色是光源中被顏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減色法原理’。‘顏料三原色’的組成形式分別是青、品紅和黃”。由于“三原色”的組成定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三原色”的混合定義也將會發(fā)生根本的改變。

  在色彩的混合與調(diào)配方面,最為典型的兩個極限色彩白與黑是“顏料三原色”無法混合與調(diào)配出來的。其實我們在色彩印刷書籍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解說:“目前還沒有生產(chǎn)出有足夠純度的油墨,顏料三原色不能混合出所有色彩來……”。也許我們會從書本中翻閱到這樣的解說方式:“黑色顏料可以用‘三原色’調(diào)配而成”。但是在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我從來未能夠用“三原色”調(diào)配出真正意義上的黑色顏料。另外,白色顏料是永遠也不能夠用“三原色”調(diào)配出來。此外,世界萬物中還有許多的色彩是“三原色”所無法調(diào)和的,其中金或者銀的色彩以及熒光的色彩等,均無法用簡單的“三原色”調(diào)和而成。因此,我質(zhì)疑于“三原色”能夠混合出世界萬物中所有色彩的唯一性的論斷。

  疑問二:教學中如何闡述“色光三原色”與“顏料三原色”的含混解說方式?

  過去在藝術與藝術設計教育中,我們所灌輸給學生的色彩觀念一直是以“顏料三原色”為準則的。也就是說在人類還沒有認識到“色光三原色”之前,我們所認識的“三原色”是以紅黃藍為基準色彩標準的。

  自從發(fā)現(xiàn)了“色光三原色”之后,教學中也盡其所能的將“顏料三原色”與“色光三原色”同時歸納到色彩基礎教學體系之中。但是紅黃藍與紅綠藍這兩種色彩組合方式有著天壤之別,也可以同樣稱之為“三原色”,讓教學中的大多數(shù)教師與學生感嘆其科學的飛快進步與發(fā)展。但是在這種進步與發(fā)展之中,我們在實驗性教學上發(fā)現(xiàn)了一些無法解釋的新現(xiàn)象。例如用“色光三原色”可以調(diào)合的色彩,在“顏料三原色”中完全無法調(diào)合;以“色光三原色”的排列形式組合出來的精彩圖畫,如果同樣應用于“顏料三原色”中則不僅稱不上精彩,甚至有可能會在表達的觀念與創(chuàng)作的意境上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雖然權威性的“顏料三原色”的色彩基礎理論被打破之后,增加了“色光三原色”的色彩基礎理論,但是我們在教學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的現(xiàn)象同樣無法得到解釋,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困惑——是否還有一些科學的觀念沒有被我們所認識或者掌握?是否還有一些更為深入的基礎理論需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看似十分簡單的“三原色”理論還隱藏有多少秘密需要我們?nèi)パ芯颗c拓展?

  二、打破色彩的固有冷暖關系

  色彩的固有冷暖關系在什么時候能夠打破?如今色彩的固有冷暖關系的教條性理論在世界各國的藝術教學中不時出現(xiàn),它充斥了世界范圍內(nèi)許多大學教育的神圣殿堂。

  藝術性色彩理論的教學體系,在世界性范圍內(nèi)一直沿用了一種印象派色彩的理論——感受、歸納、尋找與表現(xiàn)物體的冷暖關系。如果我們計算一下印象派繪畫的起始年代,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開始,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了。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色彩的理論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印象派的時期,黑白照相機感光膠片的發(fā)現(xiàn)與使用才剛剛開始,“顏料三原色”的發(fā)展與應用才日趨完善與成熟,由莫奈、德加、高更與凡高等一大批藝術家所創(chuàng)建的印象派繪畫,采用當時科技發(fā)展與進步的成果,創(chuàng)建了獨立的色彩表現(xiàn)方式與理論,其中色彩的固有冷暖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是印象派繪畫的重要理論基礎。印象派藝術家們將世界萬物的色彩塑造方式,以色彩的固有冷暖關系相互對比與相互烘托為依據(j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表達體系,為后來的色彩研究與科學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與審美觀念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我認為世界萬物中每一種物體都有自身的體現(xiàn)方式,并不是說因物體的位置不同、構架關系不同而必須完全去遵循這種冷暖關系。色彩固有冷暖關系是否需要體現(xiàn)在繪畫藝術的每一個角落,是否不能打破?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現(xiàn)代藝術家開創(chuàng)了色彩的多種表達形式,例如色彩的相似組合與排列,藝術的思想表現(xiàn)形式大于色彩的技術表達方式等,突破千人一面的色彩理論觀念已經(jīng)成為時代進步的一種需要。

  在上一個世紀畢加索所創(chuàng)造的“藍色時期”以及“玫瑰色時期”,其實已經(jīng)突破了色彩固有冷暖關系的教條,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津津樂道的品味著畢加索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藝術作品。如果拿出“藍色時期”的某一幅畫進行分析,畢加索所表現(xiàn)的鄰近色、相似色同時加入明暗的對比,形成了長存于世的繪畫藝術的經(jīng)典。在我看來,色彩的冷暖關系固然尚需存在,但也大可不必如“幫八股”般教條似的強加于我們的教學中或者教學考試的衡量標準中。藝術家或者學習繪畫藝術的學生去追尋一種類似色彩、鄰近色彩與無冷暖關系的色彩因素,在現(xiàn)代繪畫語言與藝術設計語言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打破色彩固有的冷暖組合形式將是我們教學中一種新的思路。

  三、打破固定的互補色彩關系

  為什么紅色與綠色、黃色與紫色、藍色與橙色是互補色?在過去的教學理論中有一種定義性的解說方式,正如“顏料三原色”的色表所體現(xiàn)的圖形解說方式,三色中任意兩色調(diào)合之后便是另外一個顏色的補色。而且這種解說方式直到今天我們?nèi)匀辉趹谩?/P>

  如果我們繼續(xù)認定了“顏料三原色”所體現(xiàn)的色彩互補關系,那么“色光三原色”的基礎色彩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色表所顯現(xiàn)的紅綠藍的另一種現(xiàn)象,完全顛覆了“顏料三原色”的基礎色彩排列形式。我們是否仍然以過去的互補色彩關系去認定“色光三原色”的互補關系呢?

  由于以上的一些原因,我對互補色彩關系的基礎性理論產(chǎn)生了疑惑?互補色彩關系在教學中從來都是一種權威性的指導性用色標準。基于“三原色”才產(chǎn)生的互補色關系,在“三原色”的唯一性與不可動搖性已被質(zhì)疑的時候,這種教條理論就顯得蒼白無力了。互補色彩更多的不再是“三原色”的疊加與重合所得來的,而是意向、情緒、審美情趣等這些抽象的因素所賦予的一種新的色彩關系。在基礎色彩構架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的時候,互補關系從何尋找?色彩教學中更多需要傳達的是一種色彩理念而不是一種色彩理論,特別是被尊崇為一種不可逾越的教條理論。

  關于色彩的互補關系,在早期的哲學家歌德的著作中有這樣的描繪:“一個苗條身段的少女迎著光從門外走進房間,她身穿的紅裙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當她離開之后,門框內(nèi)隱約閃爍著一個浮隱浮現(xiàn)的綠色的少女輪廓影像,也許它正是因強烈的紅色光芒的刺激作用之后,人體肉眼所需要尋求的一種補色效應罷了。”根據(jù)歌德的補色效應的原理,如果色彩的互補關系存在于人文與自然之間,它會因為時間與空間的不同差異,體現(xiàn)出一種多元的互補關系,那么這樣的互補原理應該不會像“三原色”的圖表解說方式那么簡單。如果色彩之間真的存在著某一種相互補充的固定方式,我認為這種互補的因素將同時存在于一個龐大的色譜體系之中,因此,我質(zhì)疑于色彩的互補性因素,也許是因為還有很多的色彩原理以待我們進一步研究與重新加以發(fā)現(xiàn)。

  四、打破定論性的色彩情感表達形式

  在色彩教學中,我們往往會從中學習到以下的一些表達色彩情感的基本信息:“黑色代表死亡,白色代表純潔,紅色代表熱情,黃色代表明快,藍色代表寧靜……”。另外我們在解說色彩歐洲色彩的時候會提出:“德國色彩傾向于冷色;法國色彩傾向于……”。

  也許我們在色彩的情感表達上可以尋求到許多種不同的解說形式,并且有一些解說方式因人類的一種習慣生活方法而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解說原則。但是以色彩為表現(xiàn)基礎的藝術工作者,切忌用一種通俗的解說方式將藝術性色彩的情感表達形式解說為一種定論性的模式。在藝術家的眼光里,色彩是一種會說話且具備生命力的物體,它不會因為某一種解說形式的不同而掩蓋了它所具備的多種表達原理。

  其實色彩的多元表達形式是由其本來所具備的多種因素而決定的,其中色彩的情感表達方式也同樣離不開以下的幾個條件:(1)、色彩對人的視覺神經(jīng)的撞擊力;(2)、人的視覺神經(jīng)本能的接收能力;(3)、人在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接收過程所具備的諸多生理或心理因素等。如果人們在接收色彩的情感表達信息方面出現(xiàn)了瞬息之間的差異,定論性的或者約定俗成性的接收效果就會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因此有那么多權威的教義性著作,讓我不得不對色彩情感的表達形式產(chǎn)生諸多的困惑。

  探索色彩情感的表達形式一直是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一種夢想。這種夢想不僅存在于繪畫藝術與設計藝術之中,也同樣存在于其他的藝術領域。俄國作曲家史克里雅賓(A。Scriabin,1872-1915)曾經(jīng)試圖將色彩與音調(diào)的共生情感譜進他的第五交響曲,他將音樂與色彩水乳交融的構想羅列到所譜寫的曲調(diào)之中,通過音符每秒震動的次數(shù)和色彩對應表的排列,形成相交輝映的視覺與聽覺的特殊畫面。其中通過研究與排序,羅列出以音符中每一秒的振動與史克里雅賓所設計的色彩對應表,形成一種相互呼應的對應關系。(見圖4):

圖表:史克里雅賓創(chuàng)建的音符與色彩振動的對應表

C調(diào)

256次

紅色

升C調(diào)

277次

紫色

D調(diào)

298次

黃色

升D調(diào)

319次

森林的鋼鐵之光

E調(diào)

341次

珍珠白和月光的閃爍

F調(diào)

362次

暗紅色

升F調(diào)

383次

水藍色

G調(diào)

405次

偏玫瑰紅的橙色

A調(diào)

447次

綠色

B調(diào)

490次

珍珠藍

  圖表 4史克力亞賓“音符與色彩振動的對應表”

  如果史克里雅賓不是希望以教條式的因素去找尋音樂與色彩情感的結合因素,作為探索與追尋色彩藝術的我,愿意跟隨其足跡繼續(xù)進行研究與發(fā)現(xiàn)。

  學術與科學有著如此深奧的原理讓我們永無停歇的去尋求,其中冰山一角的色彩情感的表達形式具有如此眾多的道路需要開拓,我們對色彩情感的表達形式的疑惑越多,就越接近學術的真諦,我們的探索永遠也不會停歇。

  五、打破固有色彩理論的唯一性

  自從牛頓發(fā)現(xiàn)了三棱鏡的色彩實驗,即太陽光被分解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譜之后,談及色彩的固有因素,出現(xiàn)了很多解說方式。

  法國印象派藝術大師們的色彩理論認為,自然物體本身是沒有顏色的,人們認識色彩的必要條件是通過光的輻射感受到了顏色。印象派繪畫理論不承認物體固有顏色存在,人類必須通過可見光源的外部條件去認識色彩,沒有色光即沒有色彩。

  翻閱目前色彩理論書籍,我們會發(fā)現(xiàn)解釋“固有色”的一系列指導性觀念,其中最為典型的學術解說方式仍然沿用了印象派的“色光理論”。其實“固有色”的稱呼由來已久,由于印象派“色光理論”權威性學說的影響,解說“固有色”的方式千奇百怪。有人將“固有色”解說為不是一種科學上的術語,它是一個習慣用語;有人將“固有色”指定為物體在正常穩(wěn)定的光線條件下呈現(xiàn)的“支配色”;有人將“固有色”的產(chǎn)生,解說為沒有可見光,就沒有色彩。或者說可見光的誕生,就伴有“固有色”的誕生等等。

  印象派“色光理論”構建方式,基于兩個主要因素的條件,第一是光的產(chǎn)生創(chuàng)造了色彩的出現(xiàn);第二是人的感官與發(fā)現(xiàn)鑄就了“色光理論”的基礎。總之以人的唯我獨尊超越世間萬物,沒有自我的感官與發(fā)現(xiàn)便沒有世間萬物的出現(xiàn)。

  其實我所理解的“固有色”,并不完全主張色彩依附于光的存在。“固有色”本身存在于世間萬物之中,人類發(fā)現(xiàn)與否并不重要,地球或者宇宙的生物體系也不止人類一種。變色龍為了生存的需要,時常變換身體的顏色加以躲藏,其它眾多的生物體系同樣在利用與感官色彩。我們將一個紅色的西紅柿放置在眼前,通過光的照射,我們能感受到耀眼的紅色。當光線消失,黑暗一片的時候,我們是否不再承認西紅柿的存在,同時也不再承認西紅柿的紅色光芒了。如果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們是否是在掩耳盜鈴呢?其實西紅柿是永遠存在的,西紅柿的紅色也是永遠存在的。如果因為我們不能感受其存在的定義,就好像在哲學中爭論已久的存在與意識的學說。存在與意識誰是第一性?究竟是意識決定存在,還是存在決定意識?這樣的爭論是永遠沒有結果的。

  印象派的“色光理論”,已經(jīng)影響了我們幾代人,如果茫然的否定其權威性價值,好像又走進了另一個極端的學術空間之中。是存在或者不存在,是感受或者沒有感受,作為教學它可以是中性的,作為個人它可以是極端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會打破固有色彩理論的唯一性解說方式。

  六、打破環(huán)境色彩單一性評判標準

  繪畫藝術中關于環(huán)境色彩的解說方式?jīng)]有過多的爭議,只有一句話的解說——被畫物體周圍環(huán)境的色彩因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體色彩變化,稱為環(huán)境色。

  解說環(huán)境色彩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尋找環(huán)境色彩的相互關聯(lián)與作用,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論述方式:“每個物體的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互相輝映的,既受特定色彩環(huán)境的影響,又成為構成特定環(huán)境的組成部分,反映的光還影響到其他物體”。

  環(huán)境色彩的影響力毋庸質(zhì)疑,它超越于我們想象的范疇而影響著整個世界,它作為基礎的繪畫理論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表達環(huán)境色彩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用純現(xiàn)實主義的寫實手法所表現(xiàn)的一種藝術形式普遍應用于一般的教學之中。目前在藝術大學的招生考試中,通常將能否表達環(huán)境色彩的準確性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指標,使之成為色彩寫生的評判標準。

  另外意向性地去表達環(huán)境色彩,以畫面需求的方式合理應用想象性的環(huán)境色彩,是藝術大師們表達其靈感再現(xiàn)的手法之一。例如張曉剛的油畫作品,時常采用其精湛的光源,充分體現(xiàn)物體之間環(huán)境色彩的互動因素,形成一種主觀性的表現(xiàn)形式,用以表現(xiàn)想要表達的思想及情感。

  藝術作品的價值體現(xiàn)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值得思考的是,藝術家完成了藝術作品之后,是否需要尋求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展示環(huán)境,用以還原或者體現(xiàn)其最初的作品構想?如果無法滿足展示環(huán)境的需求,隨著環(huán)境色彩的變化與影響,作品本身也就形成了一個與之適應的物體。如果因為展示的原因無法完全實現(xiàn)作者的構想而導致作品價值的貶值,或者在展示的過程中因環(huán)境色彩的影響而出現(xiàn)新的變化與發(fā)現(xiàn),將帶給藝術家更多的體驗。

  環(huán)境色彩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設定評判標準的時候不應該限定在一個范圍之中。但是實際上,藝術院校在招生時,卻約定俗成地將表達環(huán)境色彩的真實性與否作為色彩寫生分數(shù)高低的評判原則。這種評判原則已經(jīng)嚴重阻礙了具有藝術天賦與藝術個性的學生進入大學殿堂。如何打破這種招生評判標準的單一性,這是我們這些色彩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與努力的方向。

  藝術的表達方式本來就是建立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之上的。因此,如何遵循多樣性的環(huán)境色彩表達形式,需要我們?nèi)ブ匦滤伎肌?/P>

  七、打破拿來主義藝術色彩教學方式

  我們的藝術性色彩教育體系沒有中國式的理論特色和基礎,這和我們一味向西方學習,長期采用一種拿來主義的教學方針,而不從傳統(tǒng)中繼承和吸取營養(yǎng)是有關的。加之缺乏對藝術性色彩理論一些專項課題的基礎實驗與研究,導致了我們今天藝術性色彩教育停滯不前的局面。其實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給我們留下了數(shù)之不盡的寶貴財富,例如絢麗多彩的敦煌壁畫、氣勢磅礴的青綠山水、沉穩(wěn)端莊的唐代侍女,無不讓我們感受到傳統(tǒng)藝術帶給我們的巨大震撼力。

  我倡導藝術色彩教育的民族性,并不是想用一種簡單思路去模仿某一種傳統(tǒng)藝術色彩的表達形式。我們在研究西方色彩教育中發(fā)現(xiàn),西方的色彩教育體系從古至今貫穿著一條脈絡,并一直延伸下來,這條脈絡橫貫東西,涉足到不同的角落與領域,形成一個龐大的網(wǎng)絡,它們在相互支撐又各司其職地進行新的探索與研究,通過不同領域的更新與匯集,逐漸完成后又進入新一輪的更新體系。

  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在清朝末年之后的六七十年時間里,我國各個文化領域的發(fā)展已經(jīng)基本停止了。對藝術色彩教育民族性的傳承與研究,我們落后了西方六七十年的時間,追趕西方的文化與教育,不是用盲目的阿Q精神便能夠?qū)崿F(xiàn)的。在國家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尋求藝術色彩教育的捷徑便是拿來主義。首先我們要想修復六七十年時間的耽誤所帶來的空缺,僅憑盲目追趕與不切實際的探索是不夠的。拿來主義,就好似踩在西方巨人的肩膀上迅速的向上攀爬,它的確給我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與學術的底蘊。但是我國的藝術色彩教育就像蹣跚學步的小孩到了應該摔掉拐杖獨步行走的時候了,實際上,拿來主義的色彩教育方式經(jīng)歷了三十多年的時間與變遷,甚至已經(jīng)不再是拐杖,而是一塊絆腳石。我們要突破重圍,依靠自己的腳步去獨立的行走,這已經(jīng)迫在眉睫了。我們隨時可以擯棄拐杖,不再沿用拿來主義的原則。但是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一種文化思潮與一種色彩理論觀念,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與提升,我們在尋求進步的過程中,需要各方面的互動與提高,這好比“以一發(fā)動全身”。藝術色彩教育所牽涉的范圍極其廣泛,他的學術脈絡同樣橫貫東西,涉足到不同領域的方方面面。

  我們不想追隨拿來主義的框架與原理,或者我們不想完全追隨西方藝術色彩教育的全套體系,我們想加入自己的教育思想與傳統(tǒng)的民族色彩元素。作為一種學術觀念,能夠深入淺出地進行研究與發(fā)掘,需要具備諸多的條件與相關領域的配合。首先研究者需要騰挪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潛心的研究;其次需要一個相關的團隊進行不間斷的實驗與挖掘;另外需要廣闊領域的支持與配合;最后需要強大的經(jīng)濟支撐作為堅強的后盾。

  首先作為一個普通的大學教師,我雖然有相關學術基礎,也有二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但是由于生存的需要,卻拿不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沉醉在潛心的研究之中;其次我沒有更好的條件組成一個純專業(yè)的團隊進行不間斷的實驗與挖掘;另外藝術性色彩的研究除去本專業(yè),還牽涉到光、電、波等很多其他領域,我作為一個普通教師很難尋求到相關部門的配合?最后,一種學術的研究需要強大的經(jīng)濟支撐作為堅強的后盾,更何況這種經(jīng)濟的投入是一種高風險的行為,因為這種研究有可能成功,同樣也有可能會失敗。

  拿來主義藝術色彩的教學體系還在延續(xù),站在講壇上教學的我,也仍然在左沖右突,盡其所能的拿出時間與精力,希望有所作為。將教學與藝術探索作為第一生命的我,站在藝術色彩教育體系的十字路口茫然與困惑著,我想拼命的沖鋒陷陣,我愿意像黃繼光一樣去堵上“槍眼”,像董存瑞一樣去炸掉“碉堡”。但是學術的研究在沒有找到方向的時候,舍命與忘我的精神是沒有用武之地的,我找不到想要尋找的敵人,我仍然站在茫然與困惑的起跑線上。但我知道拿來主義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過時,我必須打破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找尋新的方向再次起跑。

  八、結尾

  我們的藝術工作是遵循生活與自然的原則去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研究與發(fā)掘的道路上,必然有新的發(fā)現(xiàn)與新的困惑。我不是要去刻意否定色彩的基礎性理論。我不想推翻“三原色”存在于多年的基礎地位,我只想打破“三原色”的萬能性原理。

  關于色彩的冷暖關系、互補關系以及色彩的情感表達方式等,幾百年來已經(jīng)根生蒂固的扎根于人們的思想深處。在漫長的年代里,人類通過不斷的總結與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团c創(chuàng)新。但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擁有一份教學的熱情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我,提出一些疑問與困惑,試圖擯棄與打破一些不必要的觀念,僅供學術的參考與借鑒。我愿不斷探索學術的真諦,尋求新的發(fā)現(xiàn)。

  在我國政治構架日趨穩(wěn)定和社會經(jīng)濟更加繁榮,百家爭鳴的藝術氛圍越來越濃的今天,我們應該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中國的藝術思潮將引領世界的藝術潮流。

更多美術高考教材信息查詢請訪問:美考網(wǎng)

掃碼關注美考官微,獲取各省統(tǒng)考信息
美術生的報考神器:美考網(wǎng)—美術高考報考指南

← 輸入專業(yè)分,測測你想上的學校,需要多少文化分?
← 實時發(fā)布最新的藝考資訊,解讀藝考最新政策、招生簡章、錄取規(guī)則。
← 解答在藝考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全程提供藝考報考最佳方案。

免責聲明
(一)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
(二)免費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nèi)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郵件:mkaocn#163.com (發(fā)郵件時請將#替換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一对一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匹| 久久久久777777人人人视频|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国产精品第9页|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8050午夜网| 欧美在线一区视频|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亚洲va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免费a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97|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调教办公室在线观看| 日本一道dvd在线播放| 四虎麻豆国产精品| 一级一级一级毛片免费毛片|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欧美黑人xxxx又粗又长| 在体育课被老师做了一节课视频|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18禁无遮挡无码国产免费网站|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你懂的中文字幕| 777xxxxx欧美| 最新jizz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www免费视频|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亚洲jizzjizz妇女| 蜜桃成熟时3之蜜桃仙子电影| 性导航app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jizz.日本|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