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心態:
錄取分數高 專業自然好
高校招生中的“冷熱分明”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盡管熱門專業門檻高、競爭激烈,但每年仍有不少考生和家長對此進行追捧。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記者采訪了多位考生及家長,他們的回答都大同小異:選專業是為了將來就業,而判斷熱門專業的一個標準就是錄取分數。
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小華(化名)預估分數已超過一本線,他打算挑選的是各大院校的新聞學專業。“新聞系歷年來錄取分數都很高。”小華告訴記者,自己在高中時的優勢科目是數學和英語,雖然語文成績平平,但新聞專業的就業前景吸引了他。小華的父母對兒子的選擇也表示支持,“每年都那么多人搶著讀,說明就業的環境不錯。”
小華一家代表了絕大多數考生以及家長的想法。考生和家長心目中的所謂熱門專業,其實完全是“跟著感覺走”,有很大的盲目性。雖然不少專業人才比如法律、工商管理、會計等,近年來已經相對飽和,但對考生和家長而言,它們依然是一份好工作的代名詞。
實話實說:招生“熱”不等于就業“熱”
近日,《中國青年報》對目前位居就業率前十位的專業進行了報道,它們分別屬于地礦類專業、航海類專業、土建類專業、機械類專業、材料類專業。而在同一篇報道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上述提供高就業率的專業,在招生時,卻有90%的生源為調劑生。
與就業熱門專業90%是調劑生相反,法學、醫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環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專業是報考熱就業冷的專業,很多考生都以高分第一志愿才得以入門。
曾在上海某高校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柳州妹黃斯,如今已經在上海一家外貿公司謀得一份工作。“我原來一直想進銀行等金融機構,但是結果卻失敗而歸。”她表示,當初因為金融經濟類專業的就業形勢不錯,才放棄報考理工類專業,但四年后卻發現有這樣想法的人很多,結果金融經濟類的人才扎堆,競爭空前激烈。
“當時高中同桌選擇了給排水工程專業,還沒畢業,就被一個大型交通集團簽走了。”談到自己當初的選擇,即使是在畢業四年后,黃斯依然感慨萬千。
專家支招:能創造幸福感的職業值得關注
怎樣的專業更有就業前景?柳州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任春華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在經濟發展及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大背景下,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將會得到提倡。“比如說現在喜歡藝術、投資的人越來越多,將來必定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任春華指出,專業的熱門程度隨就業市場的需求而變化,未來的就業市場中,有關人文、藝術、投資金融、旅游、心理等能創造生活幸福感的相關專業,或許將會受到關注。
“考生的個人興趣對未來的職業規劃來說也很重要。”任春華指出,家長和考生在挑選專業時,不應把就業作為眼前惟一的指標。一個人步入職場打拼,一方面是為了生存,另一方面是要尋求自我發展,這種體驗無法取代。被迫學習一個毫無興趣的專業,將來從事一份不喜歡的職業,或者迫于生存壓力不得不去做某件事,不僅很難做到完全投入,而且自身的專業素養、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也不會太強,就業競爭力就很難提高。
需要強調的是,業余愛好并不等于職業興趣。“一個人平時喜歡看書,但他在思維方式上或許是偏理科的,不妨就挑選理科專業,綜合性學科不見得適合。”任春華指出,在探索興趣的過程中,考生不妨多問問自己適合什么,有哪方面的性格特征,這樣更有助于理性挑選合適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