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專業視成績而定
熱線聲音:考生張定一打來電話,稱一流大學的一流專業肯定“擠破頭”,填報志愿時選好的學校,可能要舍棄好專業;選擇好的專業,則意味著在學校的選擇上要退而求其次。這時該如何抉擇?
專家觀點:學校和專業的選擇要看具體情況,如果考生成績很好,在選擇院校和追求專業方面就可以比普通學生具有更多的選擇權和兼顧權。成績優異的學生首先要做出一個判斷,是大學的名氣對自己的意義更大,還是學什么專業對未來發展更重要。畢竟名校對未來的就業、讀碩博等都有長遠的影響。而對于另一些分數不是太高的考生來說,應該在專業方面下點工夫。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專業,即便綜合實力不是很強的學校也有很好的專業。比如西安交大的管理系就比清華大學的管理系還要有名氣。而對于普通考生來說,如果對某個專業情有獨鐘就應該降低院校層次的要求。所以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去判斷,不要只盯著某院校某專業不放,找到最佳結合點就是最明智的選擇。
家長切勿越俎代庖
熱線聲音:考生瑤瑤打來電話反映,從考試結束到現在,她和父母之間的“暗戰”從未停歇。基于就業的考慮,父母要求她讀中文或英語等專業,而她自己對廣告學很感興趣。沒能達成統一意見,她和父母就這樣一直僵持著。
專家觀點:大多數考生在備考階段全身心投入學習,對各個大學目前的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等信息根本無暇顧及,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也沒有一個明確目標。因此,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自己填不好志愿,干脆就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方面越俎代庖。
毋庸置疑,家長引導孩子選擇志愿很有必要,但如果忽視孩子的主體作用,大包大攬,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強制孩子做出某種選擇,就難免出現偏差。有的考生迫于家長或就業的壓力,選擇了自己不喜歡或不擅長的專業,在整個大學階段都不適應,有的甚至出現心理障礙,中途輟學,結果得不償失。建議家長在孩子填報志愿時,應在尊重孩子自身意愿的基礎上給出指導性建議,使之心悅誠服并最終達成一致。
選熱門不如選師資
熱線聲音:張先生一心想要孩子讀一個熱門專業,他想了解目前哪些專業最熱門。
專家觀點:盲目擠熱門對考生長遠的發展很不利。首先,熱門專業錄取分數高、競爭激烈,一旦選擇失誤,就有可能被退檔。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 其次,熱門專業并非一成不變。在市場經濟的調節下,專業的“熱”與“冷”總是相對的,一段時期的“熱”可能會帶來另一段時期的“冷”,現在看來是“冷門專業”,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興產業的崛起,過幾年也許變成了“熱門專業”;再次,熱門專業并非都適合考生的發展。考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潛能是有區別的,如法學、金融學、臨床醫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熱門專業,有的人適合學,有的人則不適合。因此建議考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目前的“冷”與“熱”,該專業是否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此外,如果考生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不熟悉,尤其是一些高校的新增專業和特色專業,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或咨詢有關專業人士,分析其將來的需求量、經濟收入、社會地位、工作穩定性、發展前途等,若都符合條件,可考慮填報;最后要特別提醒考生,如果要學到真本事,就應注重選擇師資力量雄厚的院校或專業。
相關鏈接
教育部公布“紅黃牌”專業
紅牌專業:指那些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薪資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這些專業有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其中,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已經連續兩年被掛紅牌。
黃牌專業:指失業量大、就業率低、薪資低等問題較紅牌專業稍好的專業。他們有美術學、藝術設計、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
興趣第一兼顧就業
熱線聲音:考生楊立咨詢,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目前的就業率很低,能否堅持自己的意愿,報考這個專業呢?
專家觀點:由第三方調查公司麥可思公司發布的“2009級大學新生志愿填報及滿意度分析”調查報告顯示,2009級大學新生中,37%的同學最終就讀的大學不是高考第一志愿,42%的就讀專業不是第一志愿,2009級新生對就讀大學的滿意度僅為35%,對專業的滿意度為44%。
盡管很多人當初選擇專業的原因是出于“興趣愛好”,但依然有近六成的新生對自己的專業感到不滿。所以,考生應明白一個道理,職業興趣不等于休閑興趣。職業興趣是人們對某種職業活動較穩定而持久的心理傾向,而休閑興趣往往不具備持久性,與職業發展未必相關,如愛看動畫片并不意味著能成為動畫專業人才。因此建議考生結合自身能力、特點、個性,從適合的職業范圍中了解相關職業的真實情況,包括職業內容、工作價值滿足、工作環境等,明確一定的職業目標;再去了解該職業對應的專業及設置這些專業的學校的就業情況、報考分數等,進行理性判斷。
考生被錄取后,對專業不滿意怎么辦?
據了解,許多高校在新生進校后都有再次的選拔考試,給新生提供了改變專業的機會;其次還有比較寬松的轉專業管理辦法:低年級本科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學學習后,部分優秀學生有機會根據自己的學習志趣和已具備的相應特長等申請轉專業學習;再者,高校部分優秀本科生可以免試直接攻讀本校或外校研究生,一部分可以攻讀相關學科的研究生,還有一部分可以選擇跨學科或學科方向攻讀碩士或博士研究生。
從目前情況來看,很多院校已經建立起了規范的轉專業機制,具體考核要求一般是看大一的成績和表現。盡管如此,還是建議考生不可因為能轉專業而不重視高考填報專業志愿,因為各高校調換專業未知因素很多,最好是在剛入學時就確定理想的專業,一步到位。
不能太看重地域因素
熱線聲音:王女士打來電話,稱兒子估了586分,但在選擇學校時將目標全部鎖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兒子表示,自己寧愿報考大城市的一般院校,也不愿上小城市的名校。
專家觀點:根據往年經驗,我市一本線以上的考生,往往傾向于報考北京、上海、湖北、陜西、廣東等省份的高校。考生能到經濟相對發達、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求學深造無可厚非,但這些地區的院校同時也要求考生的成績有足夠的競爭實力,因為往年的錄取事實已經一再證明:地域優勢明顯的院校錄取分數往往會很高。
因此建議考分優勢不大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應巧用地域因素,同樣考分的情況下,沿海及一些大城市的院校可能錄取無望,但報考二類城市的高校卻能避免“扎堆”,而且被自己理想專業錄取的可能性還很大。事實上各地都不乏“985”、“211”工程和部屬重點高校,大家應根據大學的實力來選擇。若學校的綜合實力強,照樣能在那里學到很多的知識,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