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是每一個參加高考的學生都需要去面對的現實問題,不論是學生還是學生家長,幾乎都是第一次接觸這個領域,大多數不知道應該了解和掌握哪些有關高考填報志愿的信息,缺少獲取和利用高考填報志愿信息的途徑和方法。本文通過當前高考志愿填報常見的幾個誤區,引申出考生和家長在共同填報志愿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以此來增強高考志愿填報的針對性、有效性,提高高考錄取結果的滿意度。
高考如戰場,如果說高考考場是高考的上半場的話,那么志愿填報則是高考的下半場,上半場的戰果客觀存在,下半場如何發揮好,則變成整個高考取得勝利的關鍵,有時候甚至在不利條件下扭轉局勢、一招取勝。縱觀每年的高考,從報紙、網絡等媒體都能看到這樣那樣因高考志愿填報失誤而導致的高考落榜或不如意,綜合起來,這些常見的志愿填報誤區有如下幾種:
誤區一
越俎代庖,家長包攬
大多數高三學生對目前我國大學專業設置不是十分了解,對于想報考的專業既不了解其培養目標,也不知道相應課程,對就業方向和前景更不清楚。要想詳實了解這些信息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正在緊張學習的高三考生難以有較多精力顧及,這時作為家長,不妨代做資料搜集的功課,但決不能在孩子選擇專業方向上越俎代庖。一些家長喜歡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最終導致好事變壞事。
建議家長和考生盡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場折中處理,家長在孩子填報志愿時在給出中肯建議的同時,最好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主。
誤區二
缺乏分析,不知規則
填報志愿一定要做很多分析和研究,慎重填報。高考平行志愿填報要把握“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原則,志愿之間拉開梯度,以確保最終這一批次能有院校“兜住”,否則,就是直接落到下一個批次了。很多學生落榜的原因,要么是院校志愿沒有梯度,要么就是專業志愿不服從調劑。而專業志愿排序一定要研究該校分專業的原則,看是分數優先、志愿優先還是設置級差,不同分專業的方法對考生專業志愿排序是不一樣的。
誤區三
望文生義,望“名”填報
不少家長易感性判斷,認為“信息化”就是學計算機,“新聞學”就是當記者等等。而一些高校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專業與“貿易”、“信息”等聯系起來,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實內情,紛紛報考,結果并未如愿。要提醒家長朋友的是,碰到許多名字好聽但是不了解專業內涵的,一定要多請教志愿填報方面的專業人士,最好能登錄相關網站,查看該專業的介紹及課程設置,甚至到開設該專業的院校貼吧里發帖求教等,這樣就能避免望文生義給報志愿帶來的負效應。
誤區四
服從調劑,就會吃虧
如果“服從專業調劑”,考生檔案被投進某所大學后,所報的各專業均未被錄取時,有可能被調劑到該校未錄取滿額的專業。對于不具備分數優勢,又不愿復讀的考生,最好服從專業調劑。特別是對孩子心儀的大學,如果它的所有專業孩子都能夠接受的話 ,應該選擇“服從專業調劑”。老師再三強調,平行志愿情況下一定要“專業志愿服從調劑”,否則,一旦因“專業不服從調劑”被高校退檔,該批次的錄取也就結束了,意味著考生落榜。
誤區五
提前批一定要填
提前批錄取的院校越來越多,提前批雖然增加了考生被錄取的機會,但它還具有攔截功能,把握不好就會帶來損失。為此,廣大家長在為孩子填報提前批志愿時,最好要填報略高于自己孩子實力的高校,即便錄不了也不吃虧,對于在全省排名靠前的頂尖高手,報提前批更要慎重。“提前批志愿”是把“雙刃劍”,它既能增加一次被錄取的機會,也能阻止考生進入下一批次的錄取,所以要舞好這把劍需慎之又慎。
誤區六
目光狹隘,故土難離
不少家長不愿讓孩子到外地上學,寧可躲在“家里”讀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讀一本。其實,各地都不乏部屬重點以及特色鮮明的普通高校,與北京高校相比,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相對較低,當考生競爭北京的大學實力不足時,可以主動把眼界放寬,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其他地方的大學。填報志愿要以上學為目的,特別是要找到適合個人興趣的學校和專業,如果僅僅以地域加以區分就會舍本逐末,失去好的錄取機會。
很多名校的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過于集中,“撞車”現象嚴重。而且專業是否熱門常常是市場主導,四年后大學畢業了熱門專業未必仍是熱門。建議家長們,不要追逐所謂熱門專業,而要選擇高校的優勢學科,要多了解高校信息和情況,綜合分析填報。
其實,繞過以上誤區并非難事。填報志愿時,對比評估各高校、專業的錄取情況,充分利用相關數據、資料,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大膽填報,做到情況熟悉、目標明確、選擇慎重、信心充足、有后路可走,這樣自然會取得合情合理、令人如意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