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概況
1.學校全稱:寧波大學。
2.學校國家代碼:11646。
3.學校辦學層次: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國家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4.頒發畢業證書及學位證書的學校名稱:寧波大學。
5.辦學地點:
主校區: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風華路818號。
梅山校區:浙江省寧波市梅山保稅港區七星南路169號。
植物園校區:浙江省寧波市北環東路1188號。
二、招生專業及計劃
美術類專業的計劃類別為藝術類專業,2021年總招生計劃數為200人,各專業具體招生計劃如下:
招生專業(類) | 層次 | 學制 | 招生計劃 | 備注 |
設計學類(包括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業) | 本科 | 四年 | 110 | 主校區 |
美術學(師范) | 40 | 主校區 | ||
服裝與服飾設計(中外合作辦學)(中法合作) | 50 | 植物園校區 |
招生省份及各省招生計劃如下:
省份 | 設計學類 | 美術學(師范) | 服裝與服飾設計(中外合作辦學)(中法合作) |
浙江 | 35 | 14 | 25 |
山西 | 0 | 4 | 0 |
河南 | 10 | 0 | 0 |
湖南 | 13 | 4 | 4 |
山東 | 15 | 0 | 0 |
安徽 | 15 | 6 | 5 |
江蘇 | 10 | 3 | 0 |
湖北 | 12 | 0 | 4 |
廣西 | 0 | 3 | 0 |
江西 | 0 | 3 | 4 |
四川 | 0 | 0 | 4 |
重慶 | 0 | 0 | 4 |
上海 | 0 | 3 | 0 |
總計 | 110 | 40 | 50 |
注:1.具體招生計劃以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最后公布為準;2.使用省統考成績,不單獨組織專業校考。3.報考設計學類的考生,按設計學類招生,進校后第一年按大類培養,一年后根據“志愿+考核”的原則進行分流并確定專業。4.服裝與服飾設計(中外合作辦學)(中法合作)專業不允許轉專業。
三、報考條件
報考對象和條件參照各省藝術類統考安排和要求執行。報考我校美術類本科專業的考生,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參加考生所在省份的藝術聯考并取得合格證;
2.高考文化成績達到考生所在省份劃定的藝術類分數線(本科線)。
四、錄取原則
我校將根據各省投檔規則,對于進檔考生,按綜合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綜合分換算方式:綜合分=文化總分(高考總分折合成750分制計)×50%+專業成績(總分折合成100分制計)×7.5×50%。
五、附則
1.新生入學后,我校將進行全面復查,若復查發現不符合條件者或弄虛作假者,將取消其入學資格。
2.學費嚴格按照浙江省物價局批準或備案的標準執行。學校實行學分制收費辦法,新生入學時按學年制學費標準預交學費。
3.本招生簡章由我校本科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同時在學校招生網站上公布。上述內容如與國家和相關省份招生政策不符的,以國家和省級招生政策為準。
六、聯系方式
1.本科招生辦聯系方式:
地 址: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風華路818號
郵 編:315211
招生電話:0574—87600233
學校網址:http://www.nbu.edu.cn
招生網址:http://zsb.nbu.edu.cn
2.設計學類、美術學(師范)專業聯系方式:
專業咨詢電話:0574-87609558
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官方微信:寧大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3.服裝與服飾設計(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聯系方式:
專業咨詢電話:0574-87605595
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微信:寧大聯合之窗
學校簡介
寧波大學是一所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新興地方綜合性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寧波市共建高校,國家海洋局與寧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剛先生捐資創立,鄧小平同志題寫校名。經過幾代寧大人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奮斗,學校目前綜合實力已穩居全國高校百強行列。
寧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設有25個學院,2家直屬附屬醫院,占地3037畝,建筑面積123.57萬平方米,圖書館面積5.1萬平方米。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6856名,各類研究生7324名,來華留學生2497名(其中學歷生1907名);教職工2890名,其中正高職稱人員452名,博士學位人員1297名。現有全職引進院士8名,其中我國兩院院士2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其他發達國家院士5名等,以及國家級特優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等各類高層次人才188名。學校設有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以及62個本科招生專業。據ESI公布的數據,工程學、臨床醫學、化學、材料科學、動植物科學、農業科學6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
寧波大學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及設計學類、美術學(師范)專業介紹
一、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介紹
寧波大學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簡稱“潘藝”,PADA)惠澤于潘天壽大師的藝術教育思想,得到了寧波市的大力支持,凝聚深厚的地方文化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發揮寧波大學的綜合性優勢,整合原藝術學院美術系和藝術設計系、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工業設計系等校內資源,借助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潘公凱先生的社會影響力等外部資源組建而成。2015年6月正式掛牌成立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2019年4月整合建筑工程與環境學院建筑系,更名為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學院以潘公凱先生提出的“設計就是生產力”的思想為指導,積極響應寧波大學從教學研究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轉型的整體規劃,以及寧波市委市政府對經濟與文化發展的戰略思想,力求突破綜合性大學藝術學院的單一發展模式。學院集創新、科研、育人、服務于一體,整合寧波市高校、產業園區、龍頭企業等各方設計資源,建立創意設計產業聯盟,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國際視野和創新引領能力的一流現代藝術設計學院。
學院堅持高起點辦學、差異化競爭的建設思路,致力于構建開放、靈活的藝術設計協同創新體系,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造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端藝術設計人才。學院由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建筑與城市設計專家、教授、博導,曾任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央美院院長的潘公凱先生任名譽院長;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原院長徐仲偶教授擔任院長;美國國家獨立藝術與設計學院聯盟主席、芝加哥藝術學院終身院長托尼·瓊斯先生擔任顧問和包玉剛講座教授;中國著名設計教育專家、北京教學名師、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周至禹先生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同時,吸收校外企事業單位資深專家和高級技術人員成為我院學術顧問和兼職專家,開放學術講壇與學術活動,建立教學實踐基地與合作培養基地等。學院大力推進以“大師+團隊”方式引進國內外教授及團隊開設講座、論壇、短期課程或工作坊,多渠道提升國際化師資。每年組織國際藝術設計專業領軍教授來學院講學,吸收國內外藝術設計領軍人物成為學院學術委員會成員,在我院學科建設、學術評價、科研發展及相關領域內發揮重要作用。
學院首創籌建成立的“新生活方式設計研究院”,作為特色鮮明的理論與應用協同性創新研究機構,推動著學院的科學化、特色化發展,在國內藝術設計院校中獨樹一幟。作為“產學研用”孵化器與人才培養驅動器,研究院以“學術為先,應用為本、服務到家”為基本定位,打造教學、科研、學工“三位一體”育人格局,以學術創新為命脈、以科研生產為核心、以服務地方為特色,引領高端文化設計的學術創新與實踐應用。
學院現有美術學(師范)、工業設計、環璄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建筑學專業,有“設計學”和“藝術碩士”兩個碩士研究生學位點。學院現有教職工118人,其中專任教師94人,正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5人。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87人,留學生110人,研究生19人。學院有“藝術設計實驗室”和“建筑學實驗室”2個中心實驗室,下設10個實驗室。學院重視國際化培育工作,鼓勵師生出國進修和學習,每年有一批師生出國交流、交換或深造,目的地包括英國、美國、法國,瑞典、韓國、臺灣、香港等。目前,學院已與多所海外知名院校達成合作意向,開展本科階段的互訪交流活動。
近年來,學院學生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競賽、浙江省大學生攝影競賽、浙江省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浙江省大學生鄉村鎮振興創意大賽、浙江省高等學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等多項國家級賽事中均取得優異成績,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二、設計學類專業介紹
設計學類包括視覺傳達設計和環境設計兩個本科專業。
1.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面向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適合時代發展特色的專業視覺傳達設計人才以及具備一定的品牌設計思想、藝術綜合素養和創新設計能力,精于品牌整合設計和熟悉現代多媒體創意方案的專業人才。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設品牌設計、數字媒體兩個專業方向。
品牌設計方向旨在培養具有行業領先的品牌設計思想和品牌整體塑造能力的專業人才。主干課程包括版式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史、字體設計、標志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品牌形象設計、展示與陳設、印刷與設計、廣告攝影、影視廣告、網頁設計、設計心理學、廣告通論、速寫與卡通造型、插畫設計等。
數字媒體方向以數字藝術與電腦技術為基礎,通過交互設計、數字展陳、三維動畫設計、數字影像拍攝制作、VR&AR等手段,來展現數字產品和企業品牌的最佳視覺效果和文化底蘊,并及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內容在網絡新媒體等平臺呈現。旨在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養和藝術文化素養,掌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相關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能,結合自身較強的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敢于創新同時擁有國際化視野的應用型和復合型專業高端人才。數字媒體方向模塊主干課程包括數字藝術創作方法論、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數字拍攝、視頻特技與非線性編輯、三維造型與建模、數字影像光線設計、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VR & AR)、動畫與游戲設計、視聽語言、新媒體舞臺藝術、非真實感繪畫、網絡新媒體藝術、現代社會研究方法等。
本專業學生畢業主要去向為文化傳媒公司、影視公司、電視廣播單位、數字廣告設計公司、文化產業機構、高新科技公司、科研組織、規劃局、市政設計單位及宣傳單位、獨立創業與自由數字藝術創作設計等。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形成了合理的學術梯隊,積累了較高的學術成果。目前,擁有教師18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名,博士5名。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專業以創新創業精神引領專業結構的調整,不斷探討社會實踐項目結合的教學模式。與社會、企事業單位密切聯系,讓學生走出去,企業走進來,推動課堂內外的互動,實現課堂操練真課真做,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成果豐碩。近年來,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浙江省大賽學生攝影競賽、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等各項重要國家、省級競賽中,獲得包括全國一等獎5項在內的70多項國家級獎項;獲得省級一等獎25項在內的120多項省級獎項。
2.環境設計專業
環境設計專業旨在培養為現代人居生活服務,符合地方區域特色,關注國際最新環境景觀、公共藝術、室內居室,商業空間,展覽展示,為現代人開拓高品質生活空間環境空間的,具有人文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環境設計專業設公共景觀設計、室內空間設計、家居設計三個模塊方向。專業教育平臺課包括效果圖表現技法、材料設計與表達、概念空間設計、人機工程學等課程。模塊主干課程包括園林景觀設計、園林植物設計、城鎮規劃設計、室內空間設計、跨領域空間設計、獨立式住宅與庭院設計、品牌規劃與設計、家居軟裝設計、家具設計及制作等。
本專業學生畢業主要去向為長三角區域及全國范圍的建筑設計研究院、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建筑藝術設計公司、景觀設計公司、室內裝飾設計公司、家居軟裝公司、文化藝術單位和獨立創業等。
環境設計專業現有專職教師15人,其中副教授5人,講師10人,博士7人。專業著力于研究新農村建設、現代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東方美學空間設計等問題。現擁有雕刻實驗室、木工機械實驗室、裝飾材料實驗室、燈光實驗室、3D掃描及打印實驗室、公共藝術實驗室、數字工作室等多個實踐型實驗室。專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吸收校外資源,促進課程教學與實際項目結合,推動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
三、美術學類專業介紹
美術學(師范)專業旨在培養具備堅實的美術學基礎理論、核心知識和美術教育教學技能,擁有寬廣的藝術視野、全面的審美素質,掌握基本的藝術創作規律,并具備教育研究與創新實踐能力,能勝任基礎教育學校美術教育的專業人才。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美術學(師范)專業以繼承和發揚潘天壽大師與潘公凱先生的藝術教育思想為特色,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設繪畫、書畫、設計三個方向模塊。專業強調扎實的專業基礎與前沿的美術教育理念并存,強調傳統藝術與現代思維相融合,強調教育教學能力與人文素養共同提升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適應當代需求和未來發展的美術教育人才。
美術學(師范)專業設有美術教育、美術理論、繪畫、國畫、書法、設計六大教研室,主干課程包括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鑒賞與批評、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實習、美術課程與教學論、設計基礎、電腦繪畫與媒體技術、書法與篆刻、人物素描、寫生色彩、人體寫生、繪畫主題創作、書畫主題創作、主題創意設計、畢業創作與論文等。學生畢業主要去向為學校、社會藝術教育機構、群文單位等。
美術系現有專任教師19人,其中錢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學位7人。教師專業背景涵蓋美術教育、中國畫、油畫、書法、水彩、版畫等,在國家級、省級等各類美術展賽和教育教學比賽中頻頻入選和獲獎,科研成果涵蓋國家、省部級項目、高級別學術論文、學術著作和教材。培養的學生獲得浙江省高等學校師范生教師技能競賽一等獎、長三角美術師范生教師技能競賽特等獎和一等獎、“創青春”中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銅獎、浙江省第十屆“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二等獎等各類獎項。
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及服裝與服飾設計(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介紹
一、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簡介
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的,由寧波大學與法國昂熱大學合作舉辦的非獨立法人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教育部許可證編號MOE33FRA02DNR20171835N),為寧波大學直屬學院之一。學院位于寧波大學植物園校區,毗鄰寧波植物園,由旅游系、地理與空間信息技術系、服裝與服飾設計系以及法語教研部組成。學院引進法國昂熱大學的先進辦學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旨在培養旅游、地理和時尚產業急需的國際化、跨文化、復合型高端人才。現設旅游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服裝與服飾設計3個中法合作本科專業以及旅游管理中法合作碩士學位點。
學院現有中國籍教職員工80人,其中正高職稱人員10名,副高職稱人員21名,博士學位教師50名。浙江省“萬人計劃”人文社科領軍人才1人,浙江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獲得者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獲得者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寧波市社會科學帶頭人3人,寧波大學浙東青年學者培養對象1人,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培養工程人才2人,寧波市“泛3315計劃”創新人才1人。現有常駐外籍教學和研究人員14名,每年另有約70人次的高水平師資(包括教授、副教授及國際企事業高管)定期來華授課,其中5名教授先后入選國家外國專家局外國高端文教專家。
二、服裝與服飾設計系簡介
寧波是紅幫裁縫發源地,也是中國最大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之一。服裝產業是寧波傳統優勢產業,占全市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占比11%,擁有全國最大的西服和襯衫品牌企業,男裝實力在全國名列前茅。隨著近些年女裝、童裝、戶外運動裝異軍突起,作為“中國制造2025”首家試點示范城市的寧波市已形成以西服、襯衫產品為龍頭,女裝、童裝、休閑裝為補充的服裝產業體系,服裝產業生態結構完整、品質領先,紡織產品總體接近國際水平,擁有20個中國名牌、25個中國馳名商標。依托寧波市強大的服裝產業成長起來的寧波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已有20年的辦學歷史,是寧波市唯一的本科層次的服裝類專業,2012年獲批為寧波市特色專業,2017年納入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與昂熱大學服裝類專業群攜手開展中法合作辦學新征程。
法國時尚業引領全球,占全球時尚市場份額的20%,是法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合作方昂熱大學發端于11世紀,定名于1356年,是法國僅有的兩所開設服裝類專業的公立綜合大學之一。昂熱大學服裝類專業群開辦在臨近昂熱的肖萊校區。肖萊被譽為法國服飾工業制造之都,以服裝制造技術、高定成衣制造而聞名于世,IKKS、Jean Bourget、Catimini等著名品牌均產于此地。昂熱大學服裝類專業群下設服裝設計、時尚產業發展與銷售、時尚產業創新三個本科專業以及時尚管理、法國藝術和奢侈品國際管理兩個碩士研究生專業。
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系現有中國籍專業教師10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博士(后)6名,另有常駐法國籍教師1名、定期來華授課的法籍教師和專家10余人次/年。在中法合作辦學框架下,本系與法國巴黎LA FABRIQUE時尚與裝飾工藝學院等一批歐洲著名時尚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目前,引進多位校外兼職教授,包括法國服裝工藝大師、全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全國十佳服裝版師、浙江工匠、港城工匠等行業優秀設計人才與服裝制版技術專家,組成了一支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的教師梯隊。專業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科研能力,取得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市廳級10項、校級27項,正式出版專著6部(其中1部獲得浙江省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教材15余部(其中“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省重點規劃教材3部)。
三、服裝與服飾設計(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介紹
服裝與服飾設計(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旨在為中外服裝產業培養優秀的設計、制版及經營管理人才,要求掌握服裝設計、服裝生產和服裝產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熟練掌握兩門外語——法語和英語,融會貫通兩種文化——中國文化和歐洲文化。畢業生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操守,過硬的語言文字表達及人際溝通能力,熟悉服裝產業鏈上的時尚潮流、工藝流程、企業運營和品牌管理,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或嘗試解決服裝設計、制作與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中國)和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法國)。
本專業的主干課程有:服裝設計基礎、成衣設計、材料設計、服裝畫技法、西方服裝史、立體裁剪、服裝數字化設計、服裝結構設計、創意時裝設計、市場營銷、服裝CAD、公共關系、時尚社會學、藝術史、客戶忠誠管理、消費者行為學、時尚史等,其中40%以上的專業課程由法方教師擔任。另開設各類法語課時合計1292個。在完成國內三年的學習后,各科成績合格、語言過關的學生赴法國昂熱大學完成第四年的學習。
本專業擁有3000余平方米的“品牌服裝設計實驗室”群,由10個服裝實驗分室構成,包括企劃實驗室、設計實驗室、結構實驗室、工藝實驗室、制版實驗室、整燙實驗室、特種設備實驗室、印染實驗室、面料資料室、樣品展示室。實驗室設備先進,環境優雅,構建起同服裝產業運作一一對應的完整的校內實訓基地。
本專業在學生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學生已在全國各類服裝設計大賽中取得三等獎及以上獎項41項,優秀獎及以上獎項66項,指導學生發表論文18篇,指導學生科研項目46項。
學生畢業主要去向:一部分進入中、法等國服裝品牌公司、服裝設計工作室、服裝貿易公司、時尚媒體、服裝營銷公司、文化藝術單位等從事設計和管理工作,另一部分考取中外服裝院校深造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