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昨日開始,大批音樂類考生步入考場,參加“四川省2009普通高等院校音樂類”文化課統考。在致民路附近的一間出租房,仁壽來蓉的伍封政和同學丁洪霖正在設法放松減壓。兩天后,他們也將步入考場。此戰,或將成為他們未來人生走向的“分水嶺”。今年,包括音樂類、表演、編導類、美術類等全省報名參加藝術類統考的學生超過44000人。藝考熱背后就業并不樂觀,是為藝術夢還是只為曲線求學?許多人或許沒來得及想,已被卷入藝考“江湖”。酸甜苦辣,何人知曉?
藝術誘惑
轉“戰”北京
3月2日下午,四川音樂學院音樂考生報名點,伍封政和好友丁洪霖努力擠出人群,感覺后背在冒汗。“現在我們干嗎呢?”伍封政笑著問。
伍封政,仁壽一中高三學生。早在去年10月,他便和同學丁洪霖請假來蓉,參加聲樂集訓。伍從小就喜歡音樂。讀初中時,一次看張學友演唱會電視轉播,舞臺上的張學友,很帥很酷,伍被徹底征服了。
因為很愛唱歌,而且唱得不錯,伍很快成為學校各類晚會的主角。伍的成績不錯,但偏科嚴重。數學考試常常不及格。在高三上學期的一次高考摸底測試中,伍只考了500分左右。這距離去年一類本科錄取線差很多。伍琢磨著走“另一條路”———參加藝考。父母很支持,兒子的要求很明確,一定要考名校,至少是一類本科。“選擇參加藝考其實很簡單,就是覺得站在舞臺上很帥、很酷!”
去年10月4日,伍從仁壽來蓉,選擇藝術培訓學校參加集訓。通過熟人介紹,他們在川音附近參加了仁壽人曹先生創辦的藝術學校。這里有20多名藝考生,他們都是來自省內各地的高三學生。伍和另外3名同學被安排在一間出租房內,隔壁的房間里住的是學校老師。
每天早晨7時,伍準時起床。吃了早飯,匆匆趕到教室上課。課堂設在農貿市場的4樓,有專門的鋼琴訓練房。每天都有樂理、試唱、聽音、練耳訓練。晚上下課,一般在8時左右。練習舞蹈的同學,每天要練到晚上10時。“藝術考生文化課錄取分數線很低,只要專業課考得好,很容易考上好一點的學校!”伍的一名同學如是說。
期間,有一名陌生男子曾來學校游說:“給錢可以保證學生一定能通過專業考試!”這被學校創始人曹先生婉拒。他告誡學生,花費數萬元,不如自己苦練。再說,不排除這是騙子。
轉“戰”北京
1月中旬,伍封政得到消息,有幾所大學正在招錄特長生。伍封政打電話讓父母寄了路費,隨后和曹先生一起匆匆趕赴北京。
剛到北京,天氣特別冷,伍封政感冒了。在天津大學的招錄現場,伍選唱的樂曲是《峨眉酒家》。走進考場時,他就感覺身體不太舒服。不出所料,在唱到高音時,他突然感覺頭昏得厲害,差點昏倒。走出考室,曹先生嚴厲批評了他:“你今天到底怎么唱的,怎么連平常訓練的水平都達不到?”伍有些委屈,但卻沒說什么。當天下午,他驚喜接到天津大學的通知,考試成績通過了。校方代表和伍封政當天便簽訂了錄取意向協議。但有一個限定條件,文化課考試要過一類錄取線。
轉戰北京一周多,伍封政一口氣參加了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4所高校的特長生招錄考試,成功通過了兩所大學的特長考試。伍的老師和父母對此戰果表示滿意。
但在回成都的路上,伍封政又猶豫起來。“萬一文化課分數達不到怎么辦?”他原本計劃從北京返回后,就回仁壽一中復習備考。但最終決定留下,參加藝術統招考試。期間,他又參加了成都另一所高校的特長生考試。
4萬余人PK
音樂類統考安排在昨天陸續進行。3月2日下午,四川音樂學院音樂考生報名點前早已人山人海。考生其實不僅僅來自四川。
陽依璇來自湖南,為了追夢,她半年前來到西南民大對面的一所藝術培訓學校進行系統培訓。“我的偶像是李宇春,就想到李宇春上過學的地方學習。”陽依璇的目標是川音流行歌舞系,沒有任何舞蹈和聲樂基礎, 學起來很吃力。“我連五線譜都不識,聽到樂理知識腦殼就暈……”
來自四川省教育廳的統計顯示,今年四川省藝術類報名考生達到44668人,比去年增加4396人,增幅為10.92%。藝考生報名人數連續3年都在增加。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藝考表面上雖熱,實際上就業日益嚴峻。此現象已引起部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注意,并成為近日兩會熱議話題之一。
昨日,大批音樂類考生已步入考場參加統考。兩天后,伍封政、丁洪霖等也將陸續步入考場進行PK。在很多人眼里,此戰或將成為他們未來人生走向的“分水嶺”。
市場調查
家庭作坊多 監管有點難
記者在為期近一周的調查中發現,成都大大小小的藝術培訓點及培訓機構有近百家,但一些屬無證經營,監管存在困難。在個別培訓點,為節約開支,8~12個藝考生擠在一間1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內。在一些出租屋內,廚房也被用來擺放床位,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許多小規模培訓點,老師只有1~2名。他們租間房子,擺幾張桌椅便開始授課。有的培訓點自稱有知名高校老師執教,但學生報了名卻發現,只有高校學生授課。對此,市教育局稱,對在家里辦班或臨時租房辦班的,他們很難監管。對于無證經營的上規模培訓點,教育部門會聯合工商及民政部門集中展開行動。
專家訪談
突擊培訓 當心聲帶長息肉
川音作曲系大四學生周霓裳,在課余時間為各種藝術培訓學校打了兩年的工,其中一名宜賓女生特別讓她心疼。“她考過兩年,參加了6家學校的培訓,但一些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去年,她練習聲樂時突然失聲,去醫院檢查發現已患了聲帶息肉,必須手術。得了這種病,她再當專業歌手就很難了。”
川音聲樂系教授謝桂芬稱,用嗓不科學,會導致不同的喉科疾病,如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帶囊腫,嚴重的還會患有聲帶白斑等。而在舞蹈培訓方面,也存在不科學練習而導致的拉傷肌肉,甚至日積月累形成關節炎、肌腱炎等。“這種病不但影響他們的職業生涯,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
特別個案
“最奢侈”考生 半年花24萬
家在瀘州的柳惠(化名)去年9月來到成都學習音樂舞蹈教育。為了方便學習,她在重慶做生意的父母,專門在川音附近為她租了一套房子。她的姨媽請了半年假,來蓉“陪讀”。和其他藝術生不同,柳惠請專業教師為她上“一對一”的小課。此外,補習文化課請的都是外國語學校、12中等名校的教師。她姨媽算了一筆賬:“每個月平均算下來,一天上課就要1000元,一個月要花3萬元,半年就要24萬。還不算租房子的費用和生活費。”
“競爭太激烈了,我又沒有任何藝術功底,而且長得也不漂亮。”說到前途,柳惠不在乎地一笑,“考不起大學,我就跟到爸爸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