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李琴(化名)背著畫夾,走出了太原師范學院的考場。半個小時后,她左拐右拐,走到了一堆垃圾堆旁,毫不猶豫地踩著垃圾走了過去。她回到臨時租住的王村南街的小平房,打開電暖氣,鉆進被子,開始看書。
李琴今年19歲,陽泉某中學高三的一名美術考生。從正月初四到太原,22天的時間,她已經(jīng)參加了16個學校的美術考試。在李琴看來,“我這也不算考得多的,好多學生一天考一個學校,也就是22個。”
像這樣的考試,李琴還要繼續(xù)到2月28日,她只是無數(shù)藝考生中的一個。
考前三個月學畫
李琴的媽媽是醫(yī)生,爸爸做生意,家庭條件在當?shù)匾菜闶遣诲e的,最初,她并沒有想過學美術。
由于學習成績一般,上高三的第一天,班主任找到了李琴的父母,建議讓她去學美術,用老師的話來說,這叫“曲線救國”,走藝考這條路進入大學。聽了班主任的建議,一家三口當晚召開家庭會議,最終決定,送她去太原參加高考美術沖刺班,參加特長考試。在她的父母來看,培訓三個月就參加考試,似乎很離奇,但班主任告訴她媽:“藝考生有一多半是集訓出來的,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嘛!”
2008年11月,李琴父母四處托關系,找到了太原鄔城路一家美術培訓班,這個培訓班的老師是李琴表哥的同學。父母在畫室和宿舍里左看右看,感覺條件不錯,最終定了下來,并交了每月2000元的學費,和三個月的住宿費300元,總共6300元。
從那天開始,沒有任何美術功底的她,便開始了在太原的學畫之路。
打車考試走路回
這二十多天來,除了第一天考試打車來回外,其他時間李琴都是打車去考場,走路回家。在她看來,每天打車來回16塊錢,實在負擔不起。可是如果來回都走路,背著畫夾等走到考場,也就沒有力氣畫畫了。后來她決定每天晚上走回家。
雖然出門前,爸爸一再叮囑不要省錢,照顧好身體,可是對于每個月省吃儉用,還要花去3000多元的李琴來說,很難繼續(xù)向爸媽開口。李琴給《山西青年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從開始學美術到現(xiàn)在,鉛筆、水粉、紙張等等費用,外加學費,已經(jīng)超過15000元了。雖然我家條件不算差,可這樣花誰能負擔得起?”
李琴看著床上扔的各個學校的報考宣傳單說:“你看,什么沈陽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等,這些我都考了,每個學校考試報名費要200塊,而且每次去報名,都是人擠人,簡直就像到了人才市場,經(jīng)常就會出現(xiàn)去晚了,報不上名的情況。”
藝考后沖刺文化課
藝考結束后,緊接著還有幾個月的文化課沖刺,李琴的很多同學都已經(jīng)報好了太原的沖刺班,根據(jù)老師的好壞,補課費每月1000元到2000元不等。最終李琴選擇了回陽泉復習,因為在她看來,她已經(jīng)無法再向家里人開口了,而且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在自己,老師的好壞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山西青年報》記者結束采訪時,已經(jīng)天黑了。當記者一個人慢慢走出小巷子的垃圾堆時,腳下一滑,幸好旁邊有兩個女孩幫忙扶了一把。記者定了定神,看到其中一個女孩肩上也背著畫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