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院校的提前招生考試,是追逐藝術夢想的學子激烈競爭的舞臺。在擠向被稱為“象牙塔”的大學之路上,曾有過表演系考生揣著抗抑郁藥趕考這樣令人感嘆的新聞。
仿佛聽到藝術女神繆斯的嘆息。藝術曾給多少心靈帶來希望、美好和深切的安撫,她才是一味擺脫人生平庸的安慰劑和“抗抑郁藥”。
因此,你真的是發自內心、摒除功利地熱愛并追逐藝術嗎?不妨停下腳步,捫心自問。
讓我們追尋一下“象牙塔”的本義。它原本用于描述新娘美麗的頸項,19世紀的法國詩人奧古斯丁創造性地把內心主觀幻想的藝術天地喻為心靈的“象牙之塔”。如今,才漸漸被用于指代學校和研究院。
原來,藝術的“象牙塔”不只存在于苦苦追逐的藝考之路的那端。
誰說藝術大師從來誕生在校園?梵高不是科班出身,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卓越的畫家;齊白石也沒讀過大學,可他的畫技出神入化。
繆斯女神并不垂青人間的學歷和名位,她與個人的閱歷、天賦、感悟和追求有太深的淵源。
追求藝術的過程可以用飲水來比喻。同是一條溪中的水,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用泥制的陶杯喝水。那些既無金杯又無陶杯的人,就直接用手捧水喝。
水,本來是沒有任何差別的,又何必拘泥于飲用的容器。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藝術的甜美。藝術的“象牙塔”不只在遠方的某處校園,它就靜駐在我們每個凡人的內心。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