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情況看,藝術類考試的熱度已從拋物線頂點滑下——全國美術類報考大戶山東省,經歷了第三年藝考降溫,該省美術類院校的報考人數,從2008年的9.05萬,銳減到2009年的5.4萬,今年,山東藝考生人數繼續跳水,減少到4.6萬。
今年上海美術類統考生人為5700多人,距離最高峰8000多人也有不小的減幅。縱是近幾年躥起的藝考報名大戶河南省,美術類考生比去年下降近千人。
持續了四、五年的藝考熱怎么就不熱了?
教育部清理2010非藝術類專業招收藝考生
教育部去年9月發文要求清理非藝術類本科專業招收藝考生。根據通知,從2010年起,只有藝術類本科專業,以及少數經教育部審核同意的高等學校的非藝術類本科專業,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高職(專科)專業要嚴格按照《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及有關規定執行,只有列入藝術設計傳媒大類(包括藝術設計類、表演藝術類、廣播影視類)的高職(專科)專業方可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招生。這一政策直接導致今年藝考降溫。
考試難度增加,學生自動放棄
幾年前,中國美院的招考從難倒易,專業考試從涉及創作、設計的考題,變為清一色的素描、色彩考試。這是一個雙面的尷尬——一頭,考生太多,如果像以往那樣,一門速寫考試就有十幾張畫紙,面對幾萬考生,幾天的考試時間,這樣過于復雜的流程很難操作。同時,問題來自藝術素質不高考生。對于沒有好幾年的磨練,只在于應試的學生來說,設置創作設計的考題的意義并不大。這么一個循環之后,學校的教學和學生的自身發展都受到影響。今年來,各大美院的改革步伐悄然邁開,并且呈現逐年多元化的趨向。這么一來,往年藝考大軍中,一批很會“默寫”畫面的學生犯難了。
最明顯的例子是,今年,各省美術聯考后,有很大一撥學生主動退出了國美的殘酷競爭。以浙江為例,今年參加省聯考有2萬多名考生,考試合格率95%左右。除了八大美院以外,其他的相關藝術院校和藝術專業,都接受省聯考的成績,錄取率達到70%。能進頂級美術院校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如果能穩進其他院校,又能騰出2個月時間專攻文化課,保證穩進大學,不少學生還是愿意接受這種性價比的選擇。
學費貴就業難
其次,我省幾年來藝術類考生報名逐年增多,致使很多高校在藝術專業領域不是進行擴招,就是開始設立藝術專業,導致畢業生也逐年增多,從而帶來就業緊張。2004年是藝術類考生增加最多的一年,而那一年入學的考生在今年畢業后,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大多卡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境遇:頂尖的藝術行當干不了,基層的美術工作不屑做。這種情況導致今年考生和家長開始猶豫。
同時,藝術類學習巨大的花銷讓很多家庭難以承受。據計算,培養一個大學藝術類學生,即使是從高中才開始學習藝術類,一直到大學畢業,至少需要十幾萬的學費、生活費、補習費,好的藝術院校或藝術專業甚至需要二三十萬元。相反,一些藝術類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報酬并沒有比普通類考生高出很多,所以部分家長及考生經過理智核算過后,覺得考藝術類有些得不償失。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