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說話不是很多,但經過交談記者了解到,彭真來自臨沂農村,父母在家務農,她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雖然哥姐都已成家,但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供應一個藝術生,確實很困難。年前,為了考出好的專業成績,同學們都在濟南輔導,彭真也輔導了五個月,僅僅這五個月,就花去了近萬元,說到這,她臉上露出心疼的表情。“以前因為愛好選擇了這個專業,沒想到會有這么高的花費,我好幾次都不想上學了,但我爸不讓,說我上學花多少錢他都不會心疼,不管怎樣一定讓我堅持下去。”最后因為拗不過父母,彭真決定堅持學下去,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她很努力地練習專業。
參加藝考,來回路費、報名費、住宿費都是很大的開支,彭真只從家里帶了600元錢,學校給她補助了700元,現在已經報考三所院校,去掉報名費和這幾天在路上的花費以及住宿費,她身上已經沒剩多少錢了。“不想報那么多學校,報多了光報名費也是不小的支出,就報幾個有把握的學校,報一個好的學校就算了,剩下的時間就是好好復習文化課,一定考上大學,至少得對的起花的錢!”
26日早7點到新華中學,一直在考場外面等到8點,等待的過程中,她小聲地告訴記者,昨晚自己沒有休息好,直到晚上11點才睡著。考場門一開,彭真就被潮水般的考生趕到了校園,找到考場后,彭真自信又略帶羞澀地跟記者揮手,然后走進了考場。
大多數同齡孩子都在父母的呵護下準備高考的時候,彭真獨自背上畫板,離開學校,異地學習,異地考試,她比同齡人提前懂得了什么是“獨立”。在各個考點奔波、考試,在希望與擔心中一天天度過,漸漸習慣了早起去擠公交車,習慣了與很多陌生的人一起等著進場,習慣了和既是伙伴又是對手的考生一起面對畫板。只因她和所有考生一樣,懷揣對夢想的渴望。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