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中戲、北電,為了自己的藝術之夢,向這兩所高等藝術殿堂發起最后“總攻”。這些追夢人中,有為了夢想執著報考N年的,還有愿意放棄大學學業,重新尋夢的……
尋求出路型
“保險起見報考藝術類院校”
穆凡宇,出身山東一相聲世家
來自山東濟南的穆凡宇雖然報考了表演專業,但他出身相聲世家。穆凡宇的爸爸穆旭光16歲拜師學習單口相聲,2002年在濟南成立“大木曲藝社”,曾參加2006年第三屆CCTV相聲大獎賽專業組比賽,手下帶有六七個徒弟。如今,穆旭光的曲藝社已經進駐大觀園茗曲閣(一個專業的曲藝演出場地)。
穆凡宇進去報名時,穆旭光的心態很復雜,自己演出這么多年,兒子也從小跟著,即便只是看,也培養出一些對曲藝的感覺和素養。但最大的問題是,兒子根本沒接受過系統訓練,和那些從小拿畫筆、練芭蕾的孩子比,專業實力差一大截。考試前他想訓練孩子,但這和帶徒弟不一樣,“狠不下心,兒子也不聽”。
穆旭光說,其實一開始沒打算讓穆凡宇學藝術,也就沒把他當徒弟來培養。上高中后發現,兒子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又不愿出國。保險起見,穆旭光才決定讓孩子報考藝術類院校,“試試看吧,我希望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平臺,讓他自己選擇。”
去年,為了突擊提高專業課成績,穆旭光找來山東藝術學院的朋友給兒子輔導,兩個月下來花了三萬多。上課的效果還可以,目前穆凡宇報了傳媒大學、中戲等幾所學校的表演專業,北電的相聲專業,并已經通過了傳媒大學的初試。
這次考試前,穆旭光教了兒子一段傳統相聲,“是我門兒里的段子,別家沒有,內行人一聽就知道”,雖然他希望兒子能考進藝術院校,但心里也清楚,學曲藝苦,“重實踐,沒有五到七年的實踐經驗登不了臺”。
穆旭光曾經鄭重地問過穆凡宇,“你到底是喜歡相聲,還是為了藝考才選擇相聲?”兒子的回答很謹慎,“各占一半”。這位父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兒子能考進大學,在學校里學做人、學獨立,學會對藝術的領悟和感覺,“如果他考到北京來,我打算把我的曲藝社也帶來,濟南的房子賣掉,全家搬到北京來”。本報記者賈卉一
舅舅全力輔導希望外甥“有學上”
凌宇(化名),北京某藝術類高中高三學生
2月24日,春季的北京披著一層灰蒙蒙的薄霧,在南鑼鼓巷閑逛的人們有些意外地發現,通往東棉花胡同的岔路上進進出出、衣著靚麗的年輕人手里拿著幾張表格,表情疲憊卻興奮。這是中戲表演系的報名首日。
在報名處外面等候的家長們閑著無聊,幾個一堆兒地湊著聊天。唯獨一個留長發的男人倚在傳達室門口,顯得格格不入。他叫徐子超,是北京一家廣告公司的導演,戴大墨鏡、束長發,乍一看極像謝賢,今天是陪外甥來報名的。
徐子超說,外甥現在北京某所藝術類高中讀高三,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父母拿他沒轍,只好由舅舅出手管一管。徐子超說,考慮到外甥文化課成績不高,便想讓他嘗試走藝術道路,“至少能有個學上吧”。
徐子超沒法干涉外甥在學校的成績,卻信心十足地包攬了專業課的輔導任務——只要有時間,他就把外甥叫到廣告公司,逼著他在攝像機面前表現。這樣的特殊培訓持續了兩三個月,朗誦、臺詞、小品等都按照徐子超的經驗來,沒有參加任何校外輔導班。用他的話說,自己作為“圈里人”比較有經驗,“知道應該怎么演”。
正說著,外甥凌宇(化名)出來了,白凈瘦弱的一個小伙子,看起來很靦腆,眼神躲閃、不愛講話。“就知道籃球、玩游戲”,徐子超邊數落,邊拍了拍比自己還高一頭的外甥,“如果不是我妹妹的兒子,我才懶得管呢”。
凌宇聽著,只是笑,他害羞的樣子很讓人懷疑是否適合從事表演行業。凌宇玩了幾年籃球,平時沒事愛畫漫畫,也會構思一些虛無縹緲的故事,這些似乎都和他現在報考的專業不沾邊,或許導演、美術更適合他。
徐子超說,家里也曾想過讓他學動畫,但最終還是轉投表演。另外,徐子超希望外甥天馬行空的想象能力能夠有助于他的臨場發揮,“他可能會展現出和同齡人不一樣的東西”。
凌宇看著舅舅笑,他說,自己對報考中戲的表演專業也沒什么把握,北電也報名了,只想著最好能考上大學,“因為有學上才會有機會,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這是他在交談中說得字數最多的一句話。
鍥而不舍型
“我有的是時間,直到考上為止”
韓佳紋,16歲,新疆藝術學院附中中專部學生
韓佳紋身材小巧玲瓏,氣質卻與眾不同,站在人頭攢動的中戲報名隊伍中格外打眼。這清爽的氣質源于6年的專業芭蕾修為,“最早接觸舞蹈是在4歲,只是參加一些業余的舞蹈培訓班。從小學開始專業學習專業芭蕾。”接觸芭蕾以后,佳紋覺得自己愛上了在臺上表現自己的感覺,并許下一個心愿,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成為明星。
為了實現女兒的夢想,父母不遠萬里把佳紋送到廣州藝術學校深圳分校,讓她接受更專業的訓練。因為在深圳開銷很大,僅學費和必要的交通費一年下來就要上萬元,還不包括生活費等其它開銷,所以佳紋很節儉,很少上街買衣服,一心為她的夢想奮斗著。今年藝考她報考了中戲、北電、上戲和傳媒大學的表演專業。“傳大和上戲的初試已經通過了!”剛考完北電初試的佳紋興奮地通報。她對自己在北電的考試比較滿意,考試中她準備了《天山景物記》的朗誦,小品環節抽到了應征工作的題目,韓佳紋扮演應聘者。在角色扮演中,佳紋也不忘秀一下自己的特長,在臺詞中這樣設計道,“我是來找工作的,薪水要高一點,因為我是學芭蕾出身……”
有了傳大和上戲的開門紅,佳紋對最后一門中戲的考試更加有信心,“中國傳媒大學的初試考的是朗誦和小品,上海戲劇學院考的是朗誦、唱歌和小品,而中戲的初試只有詩朗誦一項,所以壓力不是很大”,佳紋胸有成竹地說,“我為中戲和北電分別設計了兩套備考方案,因為中戲的初試是詩朗誦,所以我準備了與北電不同篇目——詩歌《美》。如果初試通過,將在中戲復試中朗誦散文《白色山茶花》”。同時,她還為中戲和北電準備了兩個舞蹈,一段芭蕾,一段新疆舞。
談及夢想,佳紋堅定地說,“我要成為像孫儷一樣的明星,因為她也是舞蹈出身,所以我也可以!”當被問及如果今年落榜,明年是否會繼續報考,佳紋毫不猶豫,“今年我只有16歲,有的是時間,直到考上為止!”本報記者李琦
“只要自己開心,能說相聲就行”
徐志航,19歲,河南省藝術學校學生
2月25日上午十點半,天氣開始轉冷,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學樓外等待了一早晨的記者已有些倦怠,一個矮個子男孩的出現,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他面目黑瘦,頭發緊貼在額前,穿一件舊藍色運動外套,腳上的運動鞋已經看不出顏色,和周圍化淡妝、拎名牌包,三五成群的俊男靚女相比,徐志航簡直像從另一個世界走出來的人。這個來自河南新密今年19歲的小伙子,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許多,“我是學相聲的,今年北電正好招這個專業,所以想過來試試”。徐志航說,他在河南省藝術學校上學,已經學了兩年半的對口相聲,從小聽姜昆、馬季的相聲長大,非常喜歡說相聲。
徐志航沒參加過專業課輔導,在朗誦、形體等方面都沒什么經驗。“我以前在縣里電視臺說過相聲,得了榮譽證書,還給一些朋友做過演出,都是有報酬的”,徐志航說,自己有比較豐富的演出經歷,這次來北京參加考試沒法帶搭檔,他就在朗誦環節準備了一段傳統相聲。說起這段與眾不同的才藝表演,徐志航很興奮,“當時我說,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一段相聲貫口《八扇屏》,話音未落,所有的老師‘嘩’抬起頭看我,周圍的同學也看著我,大家都特別感興趣,新鮮!”
看周圍來報考的考生都穿得花枝招展,還有人手里拿著寶劍等道具,徐志航覺得沒必要,他也不在乎這個,“考試嘛,就看你的實力,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眼神、動作,作為一個考生,沒必要放太多的精力在外表上”。初試回去后,徐志航有些沉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說,來考試的時候就做好了思想準備,可沒想到比自己條件好的人這么多,“今年估計希望不大了”,他說。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當一名相聲演員”,如果考不上,畢業后就隨便上一所大學,或者外出說相聲掙錢。他覺得,河南人對相聲不太感興趣,天津的高手又多,現在自己還沒想好去哪兒合適,“將來不管干什么,只要自己開心,能說相聲就行”。
卷土重來型
一名之差落榜今年再考表演
喬鑫(化名),河南考生,去年藝考河南省第四名
喬鑫是河南省一所普通高校的往屆生,但來頭卻不小,是去年藝考河南省第四名。
談起去年的藝考,喬鑫有些不好意思,“其實原本我沒有參加藝考的打算,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經朋友介紹參加了一個編導培訓班,雖然只有兩周,卻不知不覺喜歡上這個行當。去年的藝考我基本沒準備,只想試試看,我知道自己的文采不出眾,所以沒敢報導演系,只報考了云南藝術學院的表演系,沒想到考了第四名。可惜云南藝術學院在河南省只招2名考生,全省第一名被中戲錄取了,第2、3名進了云藝,正好卡到我這兒,哪都沒錄。不甘心,所以今年準備再試一把,報考了中戲的表演系、北影的表演專業、相聲專業和云藝的播音主持專業。”
對于為什么喜歡導演卻不報導演系,喬鑫解釋,“這是迂回戰略”。他很清楚自己的強弱項:“外形和聲音條件都是我的強項,但導演必備的文學功底卻是我的弱項。所以我打算先利用優勢邁進這個門檻,再迂回接近我的夢想。”如果今年有幸考上,喬鑫準備在學習的同時,自修一些導演課程,多看些書,并試著創作些故事,把心里的想法轉化成具體的東西。“我相信藝術之間是相通的,無論考上哪個專業,都會對我的最終夢想有所幫助。”喬鑫信心滿滿。如果今年考不上,他也不會放棄做導演的終極目標,“現在的藝術院校很多,可以到像謝晉藝術學校等不錯的地方院校繼續深造。”
棄文從藝型
“如果能考上,我愿意放棄傳大學歷”
李健喆,中國傳媒大學文藝編導專業大三學生
今年北電新增相聲戲劇專業,相對于以相聲為備選的考生來說,也有個別沖著相聲專業來報考的考生。李健喆就是其中之一。
與大多數應屆考生不同,他是中國傳媒大學文藝編導專業大三的學生。一身黑色運動裝,相貌與衣著一樣低調,身材微胖,雖然外形普通,但說起話來活躍的面部表情和標準的京腔,卻憑添幾分搞笑因素。僅排隊等著交報名表這幾分鐘的時間,李健喆就與工作人員熟絡起來,有人還親切地稱他“小胖子”。“可能我本身就是個帶有喜劇元素的人。”李健喆這樣評價自己。平時他經常寫點小段子自娛自樂,風格都是那種無厘頭的、搞怪的創作。他還經常為戲文專業的師哥師姐們編寫作品。但鐘情于相聲和喜劇是緣于去年暑假參加的一個表演培訓班。“當時覺得戲曲很好聽,而相聲這門藝術應該由我們這一輩人繼續傳承下去”,李健喆說。經過培訓后,老師認為他很適合走喜劇表演的路線,所以這次來北影小試牛刀。
談及為考試做了哪些準備,李健喆還著實下了番工夫,“我找了幾個首師大戲劇社的朋友幫忙選段子,剛開始選的是《鍘美案》,練了1個月,朋友說我聲音不行,就廢了!后來又選了個寫張飛的《莽撞人》,總算過關了。準備考試前再過幾遍。”。他信誓旦旦地說,“如果能考上相聲班,我愿意放棄傳大的學歷,重新學過!”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