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句古語映襯出了當下藝考生的競爭格局。
藝校考生:薄弱的文化課是硬傷
來自山東煙臺藝校的陳佳瑛(化名)今年才15歲,自小學習戲曲表演的她去年剛剛從藝校畢業。“今年已經是第二次參加藝考了,去年因為文化課沒有過,基礎太差,很難補。”
小陳在小學畢業時就進入了藝校學習京劇表演,“現在想起來,如果初中畢業后再選擇藝校的專業訓練會更好,因為文化課一點基礎也沒有,并且藝校的文化課開設也不是很多,現在每次參加文化課的考試都頭大。”
去年藝術高考結束后,小陳干脆報了一個高考輔導班,去年一年的時間小陳就在書本中度過。“很多知識幾乎是從零開始,還是蠻難的。”對于這次藝考,小陳還是抱有很多期望。“如果這次不行的話,還可以有下次,我們還很年輕啊。”
來自臨沂藝校的薛老師這次帶隊參加藝考,他告訴記者:“很多自小就接受藝術訓練的孩子,他們不缺乏天賦和努力,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擺正心態。如果僅僅是想到未來的職業,或許藝校畢業就足以讓你有一份工作,但如果目標是考大學,那就必須要努力學習文化課。”
普高考生:拼過專業課就有希望
周曉(化名)初五就從聊城來到濟南。“這次我報的是舞蹈學專業,文化理論方面的考分要高些,這也是我的優勢。”小周明白,和眾多的藝校考生相比,自身的專業素質并不及他們,揚長避短選擇舞蹈學也是小周深思熟慮的結果。“我做過的幾套模擬試題基本都是400多分,這樣的分數對于我報考的學校而言是足夠的。”
然而對于僅僅一年的專業訓練,小周也顯得有些忐忑。“畢竟要兩手準備,高二是很關鍵的一年,書本的知識肯定是不能放下的,萬一考不上的話,還是要拼高考。”也正為此,小周在半年前才完全放下書本,全心地投入舞蹈訓練。“選擇藝考,就是想試試,畢竟通過自己喜歡的專業進入大學,是非常向往的一件事情。”
雖然壓力很大,但是每每想到學校里之前那么多成功的師兄師姐,小周也就有了自信。“去年我們學校藝考的錄取率是60%多,我的成績還是比較有希望的。”
記者在這些參加藝考的考生中調查了解到,有的高中藝考生對于專業課僅僅突擊訓練了半年,甚至更短時間,僅有少數的高中學生訓練了兩年或者兩年以上的時間。
藝術夢與大學夢:哪個是途徑,哪個是終點
圓自己的大學夢是眾多藝考生參加藝考的動力和夢想,這種情況在普高考生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小周告訴記者:“我更希望能夠讀大學,高考和藝考都是獨木橋,只是藝考的競爭沒有高考那么激烈,值得自己去試試。”為了自己的這個夢想,小周在下午考完后,第二天就去濰坊,然后再去南昌……“估計要考十個左右吧,我的另外一個同學準備考二十個。”
相比小周,小陳則表現出對于自己的專業的倍加珍惜,“自己對大學有夢想,考大學是為了繼續深造一下,磨練一下。但是,如果考不上,自己也不會丟了戲曲。”
藝術夢與大學夢,哪個是途徑,哪個是終點?或許,正是在這個問題上的不同選擇,也造就了藝校考生與普高考生在藝考舞臺上的競爭格局。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