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演系設喜劇班,上戲今年是第一次。不約而同的是北京電影學院也首次推出喜劇班。這個全稱為喜劇相聲表演班的專業,由馮鞏牽頭開設,首批招生20人。南北兩家藝術院校同期推出喜劇班,讓逐夢學子們驚喜不已:往年千里挑一的表演系,終于將門縫開大了一點。然而,什么樣的學生能進喜劇班?喜劇班考什么內容?考生們稀里糊涂,家長們也迷迷糊糊。
喜劇班考場:驚現“打樁模子”
喜劇班會招些什么樣的學生,考生們有疑惑;考些什么內容,考生們也多半稀里糊涂。
于是,在北京、成都、沈陽等考點,“趙本山”來了,“小沈陽”來了,“周立波”來了,“笑林大會”的大角小角們也一起到來。考生們刻意模仿著這些喜劇明星,以博取考官的好感。
在沈陽考場,來了個女“周立波”。上來就模仿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經典段子―――“打樁模子”:手插褲兜,癟著嘴,踢著小腿往前走。只是南橘北枳,海派清口到了這位北方考生身上,當然成了“四不像”了。還有考生,則一上來就模仿“小沈陽”,臺詞之間,“嗯哼”之后又“嗯哼”,讓考官們哭笑不得。上戲表演系副主任何雁告訴記者:“這樣低劣的模仿,考生表演得十分不自如,表演的真實感、幽默感全被這些低劣的模仿淹沒了,顯得很不真誠。做演員什么最重要?―――真誠真誠再真誠。”
谷亦安認為,外界對喜劇班甚至表演系都存在很多誤解,“小沈陽”一火,以為“小沈陽”就是喜劇的正宗。為掃除考生們的這些誤解,上戲表演系要求考官們盡量“中正平和”。不久前,表演系一位年輕考官剃了個“地中海”式發型:兩邊頭發剃光,只留中間的長發,并且將中間的長發染成黃色。系主任龍俊杰婉言勸說他把這時尚發型剃掉了,改回“中正平和”的發型。對此,師生們有爭議,認為藝術院校的老師無妨先鋒一點。然而,上戲宣傳部長張生泉認為:“考官造型太過先鋒,自然會讓一些衣著普通的考生有擔憂:這位考官追逐時尚,我卻穿得這般普通,考官是不是會不喜歡我?如果考官們的打扮都中正平和一些,考生們的這些無謂擔憂就會少一些。”
“歪瓜劣棗”:擠進喜劇班?
每逢3月份的藝考,華山路上都會熱鬧好一陣子。昨天的上戲校園里,考生依然摩肩接踵。喜劇班的開設,讓考生們興奮,老師們也議論紛紛。面對記者,一位導演系老師有些如釋重負:“以前,那些‘歪瓜劣棗’,表演系不要,老師們會說―――去試試導演系吧。今年不一樣,同樣面對‘歪瓜劣棗’,說法變了―――影視班不要,那就去喜劇班吧。”
進喜劇班的,真的就是一些“歪瓜劣棗”?同在一個表演系,喜劇班的學生就比影視班的低一等?事實上,上戲表演系在北京、成都、沈陽招生時,考生和家長都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這樣的質疑,讓上戲表演系教授、首屆喜劇班“掌勺人”谷亦安徒生出幾許煩惱:“喜劇演員,只會比一般演員要求更高,而不是更俗氣。”谷亦安說,喜劇班當然不會只挑一些“美人坯子”,然而,如果“美人坯子”也有喜劇天賦,那當然更好:“閻妮不好看吧,但她演喜劇,節奏感、速度感、表演的精準度都很到位,你能說,她也是‘歪瓜劣棗’?”
事實上,上戲表演系為掃除考生家長的困惑,小心翼翼地將這個班的名稱推敲成“表演(戲劇影視-喜劇)”。該系主任龍俊杰告訴記者:“如此用心良苦,就是想讓考生知道,戲劇影視班教的內容,這個班的學生都能學;畢業后,他們完全可以演話劇、拍影視劇。只是,我們在戲劇影視這棵大樹上,又多長出了喜劇表演這根枝,開出了這一朵花。”
然而,對喜劇表演班這個新生事物,考生們還是猶豫著、觀望著,這從報名人數上可窺一斑。2月21日,北京電影學院報考首日上午,“喜劇相聲表演班”僅有5人報名。在北京、成都、沈陽3個考點,上戲表演系戲劇影視班收獲考生2400人,而喜劇班只有492人報名。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