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藝考不僅是將來的藝人考試,但若說最引人注目,那就非娛樂相關科目莫屬。這些考生未入行,已然受到了一套不一樣的標準和待遇,從報名到面試到放榜,一舉一動,皆被媒體放大與關注。
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鞏俐、趙薇等大腕歷經藝考之后脫穎而出,他們由此成為榜樣,鼓勵和指引著眾多青年沖向藝考。每年,藝考永遠不只是藝術考試,里面有青春、有奮斗、有回憶、有熱血、有很多故事……
壹,新軍藝考:興趣?or升學?
徐狂熱,今年20歲。他是煙臺一所重點中學的學生,理想專業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和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去年他報了文學系,結果“復試的時候起床起晚,被刷了”。今年是他第二次到北京參加藝考,但感覺并不良好。
徐狂熱告訴我們,面試時《潛伏》導演姜偉做了他的考官“我對他真的是無語了!復試小品,他居然出了叫《除夕停電》的題目,讓我愣住了。還有他問我的那些問題,他是青島人,問我煙臺和青島是不是離得很近?兩者有什么區別?我又沒有在青島呆過,也不太了解青島,我怎么知道有什么差別?當時就愣住了,愣了半天,就隨便說,說著說著最后說跑了,說到煙臺的一些水果上,然后他就讓我停住,我就想:完了,沒戲了……”
“沒戲”的后果極可能就是再等下一年。
3月2日下午,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初試成績放榜,在報考的4297人中,有1535人進入復試,七成考生被擋在了復試門外。而這僅僅是初試,復試將更加殘酷——2010年北影本科招生中,10個院系、24個專業方向招生人數只是453人。而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類本科專業,686個招生計劃則吸引全國1.8萬人報考,最熱門的播音主持專業淘汰率超過98%。
藝考外表光鮮,但對許多學生來說,其實極不容易。首先,趕考就是一大難題。
許多懷揣夢想的考生千里迢迢只身一人從各地趕到北京,他們許多人很快就摸到“門路”,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了落腳處——由于經費有限,他們往往就在考試學校附近住下,房東都是常年做藝考考生生意的,一些苛刻的房東,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小房子,可以擺了十幾個床位,甚至還不分男女,只要誰出錢就出租。
接著,他們會為了成功率高一些,參加培訓班,而且多報考一兩家學校和專業。考生當中極少數只華山一條道僅僅報一個專業的。
針對性極強的輔導班效果是明顯的,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員老戴就告訴我們“我個人覺得今年80%的考生能夠進入面試階段的,都參加過輔導班。”
輔導班為臨陣磨槍提供了一條“有勝于無的捷徑”,因此報名輔導的大有人在,在我們采訪的眾多學生之中,極少沒參加過輔導班的。而收入頗高的輔導班遍地開花,成為如今藝考產業鏈一環。
至于那么多考生蜂擁藝考,目的何在?北京電影教員老戴那么多年觀察下來,他有他的看法:“01、02年的學生,大部分還是因為喜歡電影,從各地的普通高中生過來參加考試的,從03年開始,各地的考生就把考電影學院,看成跟考其他大學一樣的一種升學的途徑了。他們會專門參加一定的藝術培訓班。”
但正如北京電影學院醒目的標語:夢——開始的地方。藝術考試,確實有別于數理化的高考,考生們懷揣夢想奔赴北京等地奮力一搏,成為無法視而不見的力量。
對于未來的打算,徐狂熱的夢想是成為導演。“我想把夢到的夢境給體現出來,因為我在夢里面的世界太美妙了,每一個夢就是讓你覺得特別神奇,然后希望把一些社會情況拍出來,而且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的作品是什么樣的,反映出我這個人是什么樣的。”
第一年參加藝考的紫薇便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報考:“電影學院很有名,而且比較喜歡。最開始好像是因為電影學院出了很多明星,就慢慢了解到了這個學校,就想考。”但是談到畢業后的目標時,肖紫薇不是太明確:“看自己愛好吧,目前想做雜志社的編輯。”
來自山東諸城實驗中學的小滕則是非常堅定的想當演員:“我就想當演員,我也知道挺困難的,但沒辦法。就拿考試來說吧,今年考的應該比往年少一些了,我聽說前年是六千,去年是五千多,但還是挺難的。走一步算一步,人只能朝著這個奔,到時候當不了演員也沒辦法。”
來自內蒙的小賀今年報的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和相聲喜劇表演,他說:“我屬于臨陣磨槍。我在電視上看過一些節目,一些專業演員他們都說,哪怕學的是這個也未必以后可以真正從事這個行業。但我覺得現在既然有理想,既然喜歡,那么還是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畢竟還年輕,有夢想就要去追逐!”
人們不能接受的是考生不是為藝術而參加藝考。有關學校負責人告訴我們,藝考火爆是很自然的,當高考升學越來越困難、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只要你有一技之長,藝考便成為相對容易的升學途徑。特別是如今文藝的價值越發得到社會的認同,文藝產業蓬勃發展,藝考也就比往年更加得到家長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