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考生的家長絕大多數都有"陪考”的經歷,那份焦灼,那份期盼想必都歷歷在目。家長陪考好像天經地義,報載,大連市第十五中學的300多名高考考生,卻在20多名老師的陪同下來沈陽參加考試,老師陪學生一起“趕考”,向家長一樣陪孩子吃飯,拿考試用具,送他們去考點等等,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叫好。
首先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藝術類考生要根據自己報考的學校,輾轉多個城市,而高中學生大多在18歲左右,甚至有的不到16歲,要他們奔走多個城市要面臨一次次舟車勞頓且不說,就一場場形式各異的考試,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場巨大的考驗。有這些平時都朝夕相處的老師一路跟著,他們比家長更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深知每個學生的強項和弱項,就陪考過程中可能就隨時隨地指出其注意事項,臨考前幾分鐘的提示,也許會讓這個學生努力克服平時不知不覺容易犯的錯誤,讓考生心里感到十分寧靜。
其次是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是自由職業者,并不是所有家長都能放下手頭工作,陪孩子奔走各個城市,而且招生規則各異,考試形式靈活多樣,別說考生家長,就是普通中學教師也不熟知藝考招生細則,也難說清其中奧秘。家長陪考無非是在起居飲食方面給予孩子照顧,也許會細知孩子喜歡吃什么,但對孩子心里想什么,對孩子的專業更未必了解,陪考有時會適得其反,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結果考試時過于緊張,發揮不好。
最后從教師角度出發。每個教師都會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大的成就,無論是名譽上還是心理上成龍成風并非比父母不較真兒。陪考老師都有自己豐富的應考技巧和經驗,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考前培訓經驗,相當了解并熟知各招生院校的招生細則及特點,甚至對某位主考教授也略知一二,這樣對學生的指導更加具體化。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