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深秋的北京雖然寒冷,但是到處彌漫著周末的愉快氣息。但是,清華大學東門外一間寫字樓中,仍然是一派緊張的氛圍。
畫室中的備考考生
這棟寫字樓涵蓋了好幾所美術專業藝術類考試培訓學校。灰塵、顏料、碎紙屑鋪滿地面,算不上明亮的白熾燈,為教室中近百名學生的作畫提供著光源。學生們正分組進行著速寫練習,人味、煙味混集于此。教室的一個角落里,憂郁的音樂聲從錄音機中傳出。“我們有時也會放搖滾,算是對這種枯燥生活的調劑。”一位復讀學生告訴記者。
我與我的畫板
藝考復習的日子不堪回首
19歲的北京女孩兒張茵,如今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07級學生,同時也在一所美術培訓學校代課。
早上8時30分進入畫室開始畫畫,中午休息1個半小時后繼續,直到晚上9時30分下課回家。藝考生的生活周而復始。順利的話,應屆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張茵說,每年的畫室中,都有近1/3的學生是復讀考生。他們中,有往年專業課沒有通過的學生,也有文化課成績不夠沒有考取理想大學的學生。
據悉,美術類藝考學生通常分為造型和設計兩類。前者相對而言要求的繪畫功底更強,因此美術類藝考大軍中備考設計的學生占了絕大多數。“每天周而復始的畫畫,讓大家都很疲憊。”張茵說,自己在給學生指點繪畫時,大家的表情都有些木訥。“學設計的學生太多,有時候教師記不住,因此給學生指出的永遠是存在的不足,很少有學生可以體會到表揚。”因此,從7月份堅持下來的學生,進入10月、11月,心里面雖有憧憬,更有茫然。
多次藝考沖刺消磨了心中的理想
陳南,河北籍學生,今年已是他復讀的第二年,算上高二時提前參加的藝術類考試,如今已是他第三次沖擊藝術類考試。
“我從小喜歡美術,高中還是特長班的學生。”陳南說,高二時參加的藝術類考試,自己的目標就瞄準了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等頂級美術院校,但是至今,曾經的“心潮澎湃”已經被生活所消磨。“能夠留在北京,進入較為理想的藝術院校就可以了。”陳南今年的目標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動畫專業。“那里有很多好朋友。”
前后三年的備考經歷,陳南的身上有太多故事。
進入2月,各藝術院校的專業考試陸續展開,學生會為了自己的目標到全國各地的考點進行考試。陳南給記者講述了自己2005年初的那次“傳奇”經歷。第一天,參加完中國人民大學藝術類專業考試后,陳南需要第二天就回到河北石家莊參加藝術類省級聯考——坐火車抵達河北已經很晚了,下了火車還要找地方租房。當晚,由于陳南臨時沒有找到住處,只好在網吧里過了一宿。聯考完畢后沒兩天,陳南前往清華美院設在鄭州的考點(河北學生必須到鄭州考點考試),之后立刻返京備考中央美院。
據陳南介紹,在這些美術專業 藝術類考生中,中央美院考試是他們心中最高級別的專業院校考試之一,任何細節都不敢疏忽。那一年凌 晨2時,考生、考生家長們就來到學校門口排隊等號,“前300號的學生可以被分配在有‘天光’的教室中 考試,更有利于考生作造型、考色彩。考試需要占據天時地利。”
考試結束當天,由于感覺自己發揮不好,陳南便臨時決定下一個目標——中國美術學院,考點設在上海。由于中國美院需要提前1星期報名,陳南當天購買火車票,前往上海浦東報名考試,“考點連上海出租車司機都不認識。”抵滬后,由于人生地不熟,陳南沒有像在北京一樣租住地下室,而是選擇了安全系數較高、費用也高一些的賓館。“考點周圍的旅館費用不低,住了不少藝考學生,賓館甚至派專車送學生去考試。”陳南回憶道,自己在上海從報名到考試的一個星期中,共計花費5000元。
陳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來北京備考藝考的近三年時間,學費、生活費、住宿費、材料費要達到10余萬元,全部由父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