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北京電影學院的招生都備受世人矚目,不僅是因為這里匯聚了全國的俊男靚女,更因為這里是培養中國演藝圈未來明星的搖籃。特別是,今年北京電影學院新增了相聲專業的招生,成為社會關注和討論的熱點。
其實,藝術院校開設相聲喜劇班,電影學院并非首創,戲曲學院早有相聲大專班,而今年首度亮相央視虎年春晚的賈玲就是畢業于中戲相聲大專班。但北京電影學院此次開設的相聲本科班尚屬首次。
對于這一創舉,諸多專業相聲演員都表示歡迎和支持。著名相聲演員師勝杰認為:“專業的教育對于相聲的傳承來說無疑是個好事。”相聲界的“大腕”姜昆也樂見其成,并表示倘若邀請他去講課會欣然接受。
可是,除了相聲演員之外,還有另外一些人對此表示擔憂,他們認為相聲作為傳統藝術,其傳承一向是口傳心授,“科班教育能否教出好的相聲演員還很難確定。”
姜昆
著名相聲演員,師從馬季。代表作有《虎口遐想》、《電梯風波》、《如此照相》等。
師勝杰
著名相聲演員,生于天津相聲世家,師從侯寶林。代表作有《郝市長》、《肝膽相照》、《小鞋匠奇遇》等。
傳統口傳心授“太狹窄”
不可否認,在郭德綱火爆全國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相聲這個傳統藝術形式一直處于低潮,央視春晚舞臺上長期也就那么幾張“老面孔”,新的相聲作品越來越少,諸多相聲演員改行他就,相聲的傳承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對此,師勝杰說:“像我們這樣的相聲世家出來的演員,肩上天然背負著承上啟下的任務。相聲作為一個老百姓喜歡的藝術形式,過去一直都靠師徒傳授的方式來傳承,這種口傳心授的方式確實比較容易培養出好的相聲演員,但這個系統太狹窄了,演員隊伍的量一直都上不去,長久來說,要完成相聲的傳承和推廣并不容易。”
一個行業能否出現大量的優秀人才,往往取決于基礎從業人員的多少,師徒傳授的教育系統則限制了從業人員的基礎數量,這使得相聲的傳承陷入困境。而從業人員越來越少,新作品、新風格、新流派的創作自然也就無從談起,長期“吃老本”的相聲,難免最終被觀眾拋棄。
時代不同,培養方式不同
實際上,相聲界想將這門藝術引入課堂甚至是高等院校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過,比如1958年屬于中專性質的天津曲藝學校成立,2001年中央戲劇學院開設相聲創作、表演大專班,馮鞏、侯耀文、姜昆等眾多相聲界的大腕都參與辦學和教學,只可惜后來因為中戲取消成人教育沒能堅持下來。
姜昆對于相聲本科班表示肯定,他說:“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有語境問題,在當下新的語境里不可能再用老的語言來說。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需要,也有不同的培養方式。”師勝杰也表示,當前的相聲需要更多有文化的年輕人繼承、開拓,“相聲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更需要有文化有素養的大學生,大學開辦相聲喜劇班,對于現在受眾群體越來越窄、從業人員越來越少的相聲行業無疑是很有好處的。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行業里,只會讓相聲越來越好,不會越來越壞,這個道理很簡單。”
戲曲學院給相聲做榜樣
社會爭論的關鍵在于,像相聲這樣傳統藝術的演員的培養,往往需要漫長的學習、刻苦的磨煉以及精心的教授才行,而學院教育顯然不具備這些要素,四年時間是不是真的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相聲演員,科班教育是不是真的能代替傳統的口傳心授?
姜昆認為這并不是問題,“戲曲同樣是傳統藝術形式,它早就有了先例,不僅有專業的大學甚至已經有了研究生院,而相聲現在還沒有。”師勝杰也對相聲的科班教育表示樂觀,他說:“大學培養學生,除了擴大相聲從業人員的規模,對于學生本身的藝術素養也有好處。”
先招生后確定授課老師
北京電影學院今年首度增設相聲喜劇班,那么其相聲教育上的實力如何呢?對此,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院長王勁松曾向媒體透露,馮鞏目前已確定為主考官、授課老師,至于其他老師人選,他表示:“這些老師一定是相聲行當里有能力、有技藝的明白人兒,而不一定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而僅就入學考試而言,相聲喜劇班一試、二試都由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的老師“充當”考官,馮鞏等專業相聲老師要到三試才能面試學生。也就是說,除了馮鞏,北京電影學院相聲喜劇班的大部分專業老師將在三試時揭曉。
師資力量顯然是業內人士和報考學生最關注的問題,師勝杰在接受記者采訪之初就問到相聲喜劇班的老師是誰。而姜昆在被記者問到會不會去相聲班授課時表示:“倘若他們邀請我,那我會很高興地去!”
到底行不行,最終臺上見
按照北京電影學院的說法:“高校開辦相聲專業,不僅是要培養市場所需要的相聲表演人才,也要向人才培養的縱深發展,提高專業人員的相聲理論水平。”另據了解,“被錄取到相聲、喜劇方向的考生將學習研究相聲理論、學習相聲表演和喜劇創作。”但是,任何一種藝術的學習,都需要大量的實踐,科班教育固然更加科學和嚴謹,可是光有理論知識而缺少舞臺實踐的大學生能否成為觀眾接受的相聲演員呢?更重要的是,畢業后就業的機會和空間又如何呢?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院長王勁松曾表示,該專業畢業生主要流向各類影視劇組及各大電視臺、電臺、文化藝術團體等。而作為這次北京電影學院相聲喜劇班的發起人之一的馮鞏也表示,相聲喜劇班的出路并非只有舞臺,電影、電視劇、話劇同樣需要眾多的喜劇演員。實際上,電影、電視劇、話劇本身就有科班學院,到底需不需要相聲喜劇班的學生呢?看來,上大學學相聲究竟行不行,還要在舞臺上見分曉。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