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薇


徐靜蕾


章子怡


湯唯
為什么考生會有這樣先入為主的成見?“這種現象不是學校、老師能夠改變的,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相信學生心理上不會受到影響,我們表演系的學生觀察社會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如果這樣的事情都能讓他們精神崩潰,心理上承受不了,那他也不適合這個專業。”周老師這樣告訴記者。
“我認為媒體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孫振虎老師分析道,“媒體過分追逐爆料,只報現象卻忽略結果,不斷地推波助瀾,而不是正確地輿論監督,報道的倫理判斷很薄弱,盡管受眾有知情權,但是作為媒體更應該有引導公眾輿論的責任。”
像趕大集一樣的藝考也催生了獨特的藝考經濟,其中的藝考培訓是眾老師所痛斥的對象。“培訓機構學出來的東西根本沒用,不過是誤人子弟,我必須指出這一點,否則很多跌進河里的孩子都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掉進去的。”談到藝考培訓孫老師感慨萬千。
假定一件事情是正確的,若一千個人里有一半的人同意,或許堅持起來還很容易;若一千個人中有九百九十九個人反對,最后的那個人即便再有良心,或許也只能選擇沉默。在藝考招生的過程中,我們的內心的確可能要面臨這樣的抉擇。某些漆黑的真相令考生崩潰,令他們最終放棄,如果說這樣遺憾的結果,只能歸結于他們自身心理素質不過硬的話,未免有不負責任的推托之嫌。即使藝考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也不等于我們要默認這樣的“潛規則”,如果沒有人揭露和批評這些黑幕,那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何在?又怎么能斷言“這對孩子的心理不會有影響?”真正壞的影響不是他們的心理崩潰,而是默認這樣的規則為合理。
藝考不是西天取經,要經歷人為的九九八十一難才方見正果,說到底,它首先只應是一種科學的選拔體系,假若在西方藝術體制中,同樣出現了不公平競爭的現實,選擇中途退出的考生,可能會因其對自我尊嚴的維護而贏得喝彩,但在中國的中庸儒家思想的教育下,大多數考生只能選擇默默隱忍,盡管他們寒窗多年,屢次嘗試,甚至耗盡青春。在未來的藝術家心中,如果過早就被迫接受那些陰暗面,他們又會怎樣看待現實與理想呢?這同向河道里排污,毒害后代生理健康的做法有何本質區別?藝考之毒,唯有院校、培訓機構、考生家長三方達成一致的良知,才能真正得解。
未來:能否考出中國的卡梅隆?
《阿凡達》帶熱了北電攝影系,今年34個招生計劃吸引了900多名考生報考,考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一倍。然而,作為培養中國藝術人才的門檻,藝考是否能選出中國的卡梅隆?
“電影市場有自己的運作模式,包括商業導演的形成、運作模式、電影技術的成熟,這些都不是一個藝術院校能夠培養出來的。我們的目的是培養擁有合格藝術素養的創造者,使好的學生變得更好一點,但不能在更好的基礎上發生質的飛躍。因為這是很多綜合力量發生的改變。”在何老師看來,卡梅隆在中國的誕生,學校能夠承載的功用很有限。
周老師認為我們未來的路還有很長,“我們現在的影視藝術還處于起步階段,剛剛改革開放30年,已經發展得很快了,我們在奮力地跑,但這是一個整體的文化環境,需要共同成長。對表演來說,世界觀和思維很重要,我們要開闊眼界,真正提高欣賞水平,讓大家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表演。”
事實上,藝考并非唯一出路,周迅、孫儷、范冰冰,還有王寶強,他們并非學院派出身,但一樣成為華娛圈一線明星。“在歐洲,藝術人才不僅來源于藝術學院,非常的多元化。我們現在也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我覺得還是要英雄不問出處,要回歸民間,要多元化,只有真正商業化和規范化,藝考才不會這么熱,而剩下選擇學院的才是真正熱愛這個專業的人。” 周老師認為,我國的藝術人才選拔范圍太過局限、單一。
對于未來,藝考老師和學生都有自己的期待。“在未來藝考會有進一步的增長趨勢。但我的理想狀態是,希望沒有那些培訓機構誤導考生,同時各地方非專業院校不要胡亂開辦藝術類專業;現在中戲的錄取率是100∶1,我希望理想的狀態是20∶1,我們能在優質的學生里邊挑選。”而在孫老師的眼中,未來中國藝考必定能夠趨于理性,“我覺得將來藝考不會像現在這么火爆,人們的選擇將會偏于理性。”
目前國內藝考的現狀或許根本造就不出一個中國的卡梅隆,盡管我們在了解了那些現實、不公之后,還是在努力發出一些理性的、出自良心的吶喊。但中國的藝術院校,受制于其多年來罕見改變的體制,并不能挺身而出,更好地承擔起培育創造型人才的責任。個中原因,難以深究,就像那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招生體制與人才素質始終是相互依存的,從單方面不可能根治問題。而藝術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性,代表了人們對精神領域的最高追求,中國藝考若偏離了這條神圣、純潔的軌道,摻雜進太多功利因素的話,或許將變得和中國足球一樣,成為大眾心中永遠的切膚之痛。
痛定思痛,或許未晚。
學院派PK草根派
學院派
趙薇
北京電影學院
考試當天丟了準考證,最后在慧眼崔老師的幫助下補辦了準考證,出落成了人見人愛的“小燕子”,她的一夜成名為藝考火爆注入了強心針。
北京電影學院
一心要考中戲舞美和工藝美院,卻名落孫山,后被某導演誤認為是表演系的學生的她順利考入了北影。現在的徐靜蕾還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面試招生的主考官。
章子怡
中央戲劇學院
11歲開始學舞蹈,但跳了6年后,她發現自己可能在這行做不了最優秀的,清華北大肯定上不了,當時她聽別人說只要長得漂亮,80%都能上電影學院。
陳凱歌
北京電影學院
緊隨張藝謀之后考入該校,電影世家出身的他是為尋覓自己的理想而來,這恰好是中國電影翹首以待的人才。
湯唯
中央戲劇學院
學的是美術,兩年考中戲的表演系都沒能考上,2000年考入導演系,畢業后還是當了演員。
張藝謀
北京電影學院
當時的張藝謀是年值26歲的咸陽棉紡織廠的一名搬運工,考入北電時領的結婚證,畢業時舉行婚禮,當年學的是攝影,現在卻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大導演。
北京電影學院
開始考上海戲曲學院被刷,后來考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很順利,現在也是北電表演系考試的主考官。
草根派
范冰冰
上海謝晉恒通明星學校
可謂星運亨通的典型代表,雖未在藝術科班院校就讀,但因上學期間與劉雪華合作拍攝電視劇《女強人》,被相中推薦給瓊瑤,1997年參演《還珠格格》之后,演藝之路順利地發生重大轉折。
周迅
浙江省藝術學校
作為藝術感覺良好的中國第一線女演員,未曾受過任何專業的表演訓練,不到20歲,這位曾經的“掛歷上的大眼睛姑娘”“雜志封面少女”兩次被電影導演發掘,如做夢一般地偶然踏入了影壇。
中國工運學院公關文秘專業
2000年接拍了一個在網民中引起轟動的廣告,“想知道清嘴的味道嗎?”這句話讓人記住了那個青春俏皮的“清嘴”女孩。接著在2001年參拍《十七歲的單車》并奪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正式開始演藝之路。
北京軍區文工團
高中畢業后進入北京軍區文工團,后參軍,轉業后幾經周折,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任美工師,由于多年好友搭檔葛優的推薦,參加上海電影節,才正式開始了拍片生涯。大導演之路其實全憑自己摸索。
葛優
養豬之后就進了文工團
成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中學畢業之后,便來到北京郊區插隊養豬,25歲時進入了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成為一名話劇演員;1984年,很偶然地在《盛夏和他的未婚妻》中扮演一個小角色,未來影帝的電影生涯才初見端倪。
王寶強
嵩山少林寺
出生貧苦的河北農村,8到14歲時在少林寺做俗家弟子,之后闖北京,在各個劇組當武行做群眾演員。16歲時,被導演李揚挑中,主演獨立電影《盲井》 ,一夜之間蛻變為金馬獎最佳新人。
孫儷
上海東方文化學院
從5歲就開始學舞蹈,11歲代表上海東方小伙伴藝術團出國訪問,后來在部隊文工團呆了3年,退伍后參加各種舞蹈比賽,后來在各種電影里跑龍套,瓊瑤劇《情深深雨濛濛》里就看見過她的身影,直到《玉觀音》才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