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生一個月考了30所院校
今年藝考結束考生轉入文化學習 報考人數比往年略有下降 就業競爭和高昂費用讓家長漸趨理性
提示
3月16日,當夕陽就要落入岳麓山懷抱的時候,一群十七八歲背著畫板,提著畫具箱的高三學生從湖南師大工學院的教學樓里走了出來,迎接他們的是在外場焦急等待的父母和他們熱切的詢問。在這群學生中有一個女孩叫車婉成,應屆美術藝考生。
車婉成剛剛結束本年度最后一場外省藝術學院專業考試,她的藝考之路似乎走完了大半,這也讓她父母一直懸著的心落下了一半。另外一半遲遲不能放下,是因為對于報考了十四所院校的車婉成來說,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學仍是個未知數——文化成績這道“大坎”還在等著她。當然,也等著所有的藝考生。
報考——
奔波輾轉只為“廣撒網”
相比起一般高三學生固坐在教室天昏地暗搞學習,有許多人會覺得藝考生輕松許多,涂涂畫畫、唱唱跳跳,生活顯得異彩紛呈。其實不然,藝考生相比起普通高考生,多了一種在各地穿梭的辛苦。
異地趕考,是眾多藝考生的必經之路。由于一些外省院校沒有在湖南省設置考點,許多考生只能去有考點的城市報考。這其中大部分學生都是與自己的同學結伴而行,少數則由家長陪伴。來自湘潭的聲樂考生常敏講述了自己的趕考之苦:“今年一月我和幾個同學就到師大這邊租房子,但是當時真的是一房難求。最后我們不得不4個人住在一間七八平米的房子里,晚上兩個人擠一張床,白天衣服行李堆一地。”
比起租房子,來自常德的車婉成表示報名更緊張:“有些學校需要先在網上報名,我們就徹夜守在網吧,不停的刷新網頁,有時候訪問人數過多打不開頁面特別著急,生怕自己錯過機會了。一個晚上下來盯著電腦都眼冒金星了。”熬夜的第二天車婉成和她的同學們往往還要趕去現場排隊報名,或者去參加下一場考試……為了學畫畫,每年寒暑假車婉成也很少回常德,“去年一年我就回去了2次,過年那次是大年28回去的,初五又回到了長沙。其實我也很想在家里多呆一會,多吃吃媽媽做的菜。”說起家,似乎已經是小大人的車婉成才流露出了與她年齡相符的稚嫩。
藝考生之所以四處趕考,原因之一是因為藝考生的一個傳統——“廣撒網”,采訪中不少考生都表示自己報取了十個左右的院校。其中一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考生更透露自己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報考了30個學校,平均下來一天考一場。“我報這么多學校,就是想給自己爭取更多上大學的機會。”對于自己如此高頻率的報考這位考生如此說道。
對于這批90后的孩子,藝考已經將他們的獨立性打造了出來——背著畫夾或行李穿梭于各個城市,參加輔導班、報考中意的學校。吃飯、洗衣這些生活瑣事更是已經不再話下。
費用——
考學校是用錢砸出來的
學藝術得花多少錢?采訪中大多數學生表示對沒有進行過準確的統計。來自長沙縣的張路遙從細節處揭露了藝考花費的冰山一角:“一盒120塊錢的顏料能用4次左右, 2塊錢一張的畫紙每天至少要2張,每個月光材料費就要近1000多。”
而學聲樂的常敏更是直言“我們考學校是用錢砸出來的。” “半路出家”的她算了一筆賬:從高三開始她找了一個較有名的聲樂老師輔導,一節課30分鐘左右需要200塊錢;音樂考試需有兩門才藝,學習聲樂之余,她還要學習鋼琴,最普通的老師也要100塊錢一堂課;趕考時除了自己的吃住,還要負責陪考老師的費用;為了能更好的熟悉考點考官的風格,需要在當地報考一個好的培訓班,花費是1000左右;考試之前還需要租服裝、化妝等等的費用……粗估下來她已經花了近2萬塊錢。
除此之外,院校報名時的報名費也成了一大開支。車婉成告訴記者,她報取了14個學校,每個學校報名費從100多元到200多元不等,“光報名費我就花了近三千,也不知道這些錢到時候能不能用有所值。”
按平均情況估算,“半路出家”的考生高三一年的花費至少2萬,高一、高二時的培訓相對沒有如此集中,每年花費也需要將近一萬。如此算來,如果一個學生從高一開始選擇讀藝術,開銷至少需要4萬左右,這些還不包括日常的生活開支。
如此高消費,如果家庭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必然很難承受。采訪中,大部分學生都表示自己的學習離不開家長的支持,雖然藝考生的花費比一般的高考生要多,然而為了完成孩子的夢想,家長們也紛紛坦言只要能考上大學,花多少錢都值得。
競爭——
最害怕作弊與黑幕
來自婁底的周思雯對美術有著狂熱的愛好,她從小就喜歡畫畫,向往著以后可以做藝術設計方面的工作。去年高考的失利并沒有影響到她今年繼續參加藝考的信念,她堅定地表示自己會在這條路行走下去,但是她卻害怕因為其他原因名落孫山。
“其實外在的辛苦我們都可以接受,怕就怕‘有人’實力比你強很多。”車婉成說起了考試中自己直面作弊的一幕——一名陪考與考生同時報名,并在考場中交換畫卷,對此車婉成很無奈:“我才剛剛構圖,那邊就已經三下五除二刷刷畫完了。”
據了解,美術考試現場只有兩名監考老師,并沒有安置攝像頭,這也為作弊者提供了一大保障。“其實今年的考試算是抓得很嚴的了,因為作弊要禁考一年,但是難免有大膽的漏網之魚。”車婉成說道。
由于音樂類考試都采取“拉簾”的方式,相比起美術考試時的“貓膩”則很少見,但是不少學生還是反應考前聯系考官買指標的情況還是存在,尤其外省的院校更為直接。采訪中,有學生透露曾有上一屆學生以8萬塊錢“搞定”外省某知名音樂學院的指標,并順利入讀。
嚴抓替考舞弊考生、學校招生錄取透明公平眼下已經成了許多藝考生最大的心愿。
人數——
總體略有下降
2010年湖南高考報名人數為41.3萬,較前年、去年分別銳減約12萬、9.5萬人。伴隨著高考人數的整體減少,今年藝考生的人數也略有下降,以往藝考生排長龍報考的現象也不如往年壯觀。
“今年報考人數的下降,和文化成績改革有關,現在數學百分之百計入成績,這讓我們很頭疼。”車婉成分析到,她還透露她所在的藝術高中,班上55名同學只有5個復讀生,這個比例也比往年小了很多。
在目前整個就業形式困難的大背景下,藝考生的就業前景也很難預測。湖南師大音樂學院聲樂系老師侯燕妮透露,很多學生畢業后并沒有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聯的工作:“現在我們的一些畢業生學生都在做一些銀行、稅務的行政工作。”
一位培訓機構的肖老師也分析到,藝考的高代價——培訓費、材料費、車旅費、報考費等種種花費也經讓許多家境一般的學生望而卻步。
文化課——
大多數藝考生止步于此
采訪中,學生們表示報考藝術的原因有二:一部分學生是從小熱愛藝術,一部分學生則是文化成績一般,只是為了能考上大學而“獻身藝術”。這兩者中后者的比例還要更甚,不少“半路出家”的考生甚至只學了兩三個月就匆匆上了考場。但不管是“一直熱愛”還是“半路出家”,對于藝術類考生來說文化成績是他們的“短腿”。“一般藝考生都是‘死’在文化成績上。”車婉成對文化成績如此總結到。
而作為湖南師大音樂學院聲樂系老師同時也是本次藝考考官的侯燕妮也透露在去年的考試中有200多個人過了藝考,但文化分數線一出來剩下的就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了。侯燕妮無奈的坦言由于藝考生文化成績跟不上,導致目前生源的素質一般:“現在的學生專業好的文化不好,文化好的專業一般,最后考上的可能是各方面相對均衡的,有些專業素質很好的苗子被刷掉了。
目前,藝術專業朝著多學科綜合的方向發展,實用藝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侯燕妮表示:“藝術創作必須有文化素養的積累,藝術作為一門修養教育,對個人修養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文化成績的改革加上高昂的學費使得許多學生在選擇藝考時更加理智,而日趨激烈的入學競爭與不明朗的就業前景也讓“藝考是上大學捷徑”的這種觀念在逐漸改變。
鏈接
后湖的后現代藝術身份
后湖,位于長沙河西大學城天馬公寓附近,從清水路以北一直延伸到阜埠河路以南。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安靜的漁場。
由于湖南省藝術聯考的報名點湖南師大音樂學院、美術學院位于后湖附近,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培訓機構選擇在后湖扎營駐寨。憑著靠近考點的地理優勢,與能賜予人藝術靈感的優美山水,后湖已經成為了藝術培訓機構的集散地。圍繞著后湖,湖南師大音樂學院附近的左家垅、中南大學新校區附近的后湖小區、王家灣的五星小區、靳江路附近的陽光小區是藝術培訓機構最為集中的地方。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遍布當地的畫室和藝術培訓機構達100多家,開設了如音樂、美術、體操、書法、舞蹈、器樂等藝術類高考全部的專業課程,從業老師超過1000名,年培訓學生已近30000人次。其中像黃紅蘭畫室、金鷹藝校、晨曦畫室、智博畫室、五星藝校、京紅畫室等大型培訓機構的學生能達到數百人,小畫室也能有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
《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