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聲樂的人不可以感冒
1月24日是小蘭考試的日子,中午11點半考完以后,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宿舍和姐妹們慶祝。
其他三個女孩都是學聲樂的,只有小蘭是學鋼琴的,為了不讓自己的手指因為凍僵而影響發揮,早晨去考試的時候,小蘭借走了岳曉清的熱水袋。她回來的時候不僅帶回了熱水袋,還帶了滿臉的笑容。
也許是因為有過一次考試的經歷,小蘭這次考試發揮得特別好,盡管練習曲彈得一般,但后面的樂曲彈得很流暢,沒有間斷,應該可以取得個好成績。但就算如此,一曲彈畢,她的后背還是被汗水濕透了。
“評委都在簾子的后面,你看不見他們,對著攝像機自己彈就行了。”小蘭說,“不過千萬別彈錯了,要求是彈一個練習曲和一個樂曲,我前面的一個男生把練習曲也彈成樂曲了。”
練習曲40分,樂曲40分,如果彈錯了一個40分就沒了,另一個彈得再好,扣分再少,成績也不會高。
盡管聲樂不會“彈錯”,但可能會唱“破音”,岳曉清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在1月20日的模擬考試中,她就唱破了一個音,隨后而來的緊張感讓她后面一直沒有唱好。
“聲樂方面現在練也沒用,基本已經定型了。我這段時間一直都在放松,希望28號考試的時候可以有個好狀態。”岳曉清說。
放松心態,吃得飽,睡得好,這還不夠。在飲食上,學聲樂的人為了保護嗓子還要以清淡為主,所以當小蘭捧著一根雞腿大吃特吃的時候,岳曉清她們這些學聲樂的人只能在一邊“眼巴巴”地看著。
“宿舍里無論誰考試都會帶上我的熱水袋,天氣這么冷,很影響發揮的。”岳曉清說,“我們還特別害怕生病,如果是考文化課的話,感冒一次只會讓你成績差點而已,而藝術考試的時候如果感冒了,那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為了考試時“一分鐘”的表現時間,她們壓上了8個月的時間學習專業課;她們壓上了幾百塊一課時的培訓費;她們壓上了所有的細心和勇氣,為了考試。
“我們一直都很努力”
“有的時候也感覺苦,但我從來沒后悔過。”岳曉清說,“因為這個是自己的夢想,并且已經走到現在,想后退也不可能了。”
岳曉清對音樂的喜愛是從小開始的。小時候一次生病住院,媽媽怕她在醫院無聊,所以給他買了一個小隨身聽,當時宋祖英的歌讓剛剛上小學的她著迷不已。
上初中以后,作為一項愛好,岳曉清就想學藝術,不過和現在的聲樂不一樣,那時她想學的是吉他,媽媽當時的意見是想讓她學古箏,而她覺得古箏太“淑女”而拒絕了。那個時候她還不知道有“藝考生”,音樂只是她單純的愛好。
剛上高中的時候,岳曉清的成績還是不錯的。為了繼續學習吉他,她聯系到了學校里的音樂老師,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才知道“學藝術也能上大學”。為此,本來選學理科的她轉成了文科。但幾乎所有藝術生選擇藝考的道路時,第一道門檻就是家人的反對。
“我至今還是很不理解,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對藝術生有誤解。一說是要學藝術,很多人就感覺你不學好了。”但在岳曉清的堅持下,最終父母還是妥協了,那個時候,她就告訴自己“一定努力學出成績,讓家人看到自己學習藝術也一樣可以考上大學”。
而學藝術的第二道門檻是自身條件。豆豆原本是學習鋼琴的,可是身材小巧的她,指頭總是沒辦法按下足夠多的按鍵,于是才轉學了聲樂。
“我們都是因為喜歡才學習藝術,開始是不知道自己行還是不行,到了現在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了。”岳曉清說。她也因為自己的音色和領悟能力的問題遭到過批評。
第三個門檻就是文化課了。這次聯考只是這些藝術考生的第一步,聯考完后是報考學校的考試,最后是高考,這三個考試哪一門不過關也不行。
“其實學習藝術也是有點偷懶的心理,因為藝術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求不高。”岳曉清說,“到現在才知道,藝術生要比其他考生多一倍的負擔。對在教室里學習三年的人來說,考400多分都不是容易的事,更何況我們還要兼顧藝術學習。”
岳曉清現在特別羨慕大學生,因為他們可以專心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不過她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將來也可以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因為她相信“我們付出這么多,一定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