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靜蕾說自己的人生挺順,但她特別想做的事都做不成,自己不太想做的反而都能成,小時不喜歡寫字,卻被父親“逼著”在市少年宮書法班學習,而現在寫得一手好字。后來看人家畫畫就喜歡上了畫畫,17歲的她騎著自行車穿梭于偌大的北京城,走很遠的路去學畫,學畫一年,一心要考中戲的舞美系和工藝美院,卻名落孫山;當年報考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化妝專業時,徐靜蕾楞是被拒之門外。沒成想出來的時候遇上一位導演,沖著她那股純情少女的味道,錯把馮京當馬涼,把她誤認為是表演系的學生,使她猛然動了上北京電影學院的念頭。考電影學院的時候,徐靜蕾連一段舞蹈都沒跳完,考官無奈地讓她繞著大教室跑一圈!”就這樣,這個瘦弱的18歲女孩居然就糊里糊涂地跑進了表演系。但這樣也沒有為她增加多少自信,在大學時她不愿也不敢上臺去表演和排練,害怕在人前表現自己,總是躲在后邊能躲一節課算一節課,大三時拍《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第一次正式拍戲的徐靜蕾居然在鏡頭前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出來。這種情況持續了很久,慢慢地表演多了,才習慣在鏡頭前表現自己,但是私下里見到陌生人還是不會相處。
回憶起當年金榜題名前的一刻,她顯得很興奮:“專業考試時,老師讓我表演兩個小品。一個是命題類的,題目是‘二樓的女孩愛上了一樓的男孩’。我和同學設計的情景是我剛搬到二樓,突然樓下的男孩來敲門,他說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地方就讓我告訴他。我當時有點煩他,也表現了出來。這個男孩有些生氣,就走了。后來在我收拾屋子的時候,發現一只老鼠,我大喊了一聲后,男孩就來了。再后來的事就是像題目里說的那樣了,這個小品主要是講人與人之間要多一些善意,這樣才容易相處。另一個小品是語言類的,要求我在表演時用到‘是你,是我’。我當時就假裝在街上走,走著走著就在一個有電視的櫥窗前停下來看電視。旁邊有一個人一直在擠來擠去的,我就瞪了他一眼,誰知道他就是我在電視里看到的那個人,然后我就說:‘是你’,和我配戲的那個同學接著說了句:‘是我’。”記者問徐靜蕾,當年和她搭檔的兩個考生最終是否成了她的同學,徐靜蕾很謙虛地說:“他們兩個都考上了,因為他們都是有一些經驗的演員,我能考上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對手很好。對我來講,那次考試真是超水平發揮,之前我對小品的了解也僅限于春節晚會上的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