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副主任章曉明教授,《美術報》副社長、中國美術學院蔣躍教授,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陸琦教授為學員們授課。
如果說,“藝考名師培訓班”前期的課程是對學員們的“洗腦”,灌輸了大量對造型藝術規律的知識。那么,“藝考名師培訓班”最后一周的課程則是對前期課程的梳理和應用。
“人看到了什么取決于看它的方式,而人本質上具有無窮多種看同一對象的方式,隨著這種方式的不同,同一對象呈現千變萬化的形態,20世紀歐洲最具代表性的畫家莫蘭迪,通過寫生發現了人的視覺經驗的無限可能性?!闭聲悦鹘淌谝浴罢鎸嵵械牟町悺睘轭},對意大利畫家莫蘭迪的作品和藝術成就,進行了深入剖析。講座中,他通過自己在法國留學期間,拍攝到的莫蘭迪作品和畫室場景照片,以自己多年來對莫蘭迪作品研究的知識積累,從莫蘭迪的早期繪畫自塞尚與立體主義所得,以及受契里柯的影響,最終成為形而上風景靜物大師,創造出靜穩堅牢的獨特畫境的發展脈絡,娓娓道來,使學員們對這位畫了一輩子瓶瓶罐罐的藝術大師有了清晰的認識。
《繪畫形式語言研究》一書是蔣躍教授歷時10年,精心著作,探索研究繪畫形式語言的藝術理論專著。在名師講壇上,他濃縮書中精華,分成6個章節6次課時,由表及里,運用大量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加以佐證,向學員們講解了構成繪畫形式語言的規律,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蔣躍教授多次在講座中提到書中題記,向學員們傳授學藝之道?!八囆g家的才能在于覺悟,覺悟在于層次。正如潘天壽先生所云:‘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境界層一步一重天。雖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夢見’。”他說,提高審美,掌握構成美的形式語言,能夠讀懂解析大師作品,往往比盲目地畫一百張畫更有意義。
陸琦教授的色彩寫生課,以解讀作品與現場示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受到了學員們的喜愛。他把自己的原作帶到課堂,有靜物,有風景,從如何練習畫小色稿,到構圖、畫面色彩關系的組織,水粉畫的調色技巧,畫面冷暖色調的控制以及對高考色彩高分卷的解析,給學員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教學經驗。
陸琦教授的最后一堂課,還給了同學們很大的驚喜。他把講座的課堂,搬到了自己的工作室,從兩個方面對學員進行了指導。首先,作為藝術家該如何定位,他一邊播放幻燈片展示作品,一邊例舉了自己如何從早期的西藏題材創作“跳出”,找到真正屬于自己藝術語言的表達載體。
其次,作為一位輔導美術高考的教師,如何教學得法,有的放矢,提高學生的應戰能力?比如,在水粉靜物畫表現技法上。陸琦講到:畫一個蘋果或陶罐,能處理好蘋果的凹陷和對陶罐口的塑造很重要,是得分點。在畫面的整體處理上,要有概括能力。首先,在畫面中要有明確的黑白灰關系,重的地方要敢于深進去。然后,在黑白灰里面再分別找出黑白灰。亮面里面找一個暗中亮層次,灰里面也找一個暗中亮層次,依此類推,就是每個層次再細分出三個小層次,畫面就豐富了,這就能體現出歸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