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傅欣彥攝影報道 “明珠學校既不是貴族學校,又不是窩棚學校,是老百姓都上得起的精品學校。”羅湖區委書記劉學強曾經這樣評價明珠學校。建校于1997年的深圳市明珠學校從教師到學生,從校園管理到安全工作,一直著眼于創造特色、走精品化道路,打造精品學子。
精品課堂打造精品學子
在明珠學校,學生低進高出、中進優出的奇跡并不罕見。2008年,一名進校只有477分的學生經過明珠學校打造之后,成功考入山東大學,同時學校將500分以下的22名同學紛紛推上了本科學校。2009年,學校再一次把500分以下的一批學生分別送進本科以上的學校。
欲問明珠學校的精品學子如何打造?這還要得力于明珠學校打造的精品課堂。明珠學校在課堂上運用“四人小組”形式,對學生實行目標教學,讓每節課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種課堂模式關注學生需求,把每一個學生的需要作為推進教學進程的重要依據,同時配合“教學案”的使用,讓每一節課都有效地發揮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這樣就增強了精品課堂的有效性。在這樣的精品課堂上,學生逐漸地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動性明顯加強,從根本上吸引學生往精品發展。
近年來,明珠學校一直堅持“改革課堂教學方式”的主任務,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記筆記、合作學習、舉手提問等等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作為引領者帶動學生的學習氣氛,因此學生在課堂上慢慢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課堂成為交往互動的課堂,成為師生思想碰撞產生新知識的課堂,成為拓展訓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課堂,也成為打造精品學子的精品課堂。
精品評價鼓勵特色學生
學生需要學校的培育,更需要學校的肯定,明珠學校在新課程下有一種科學評價學生的機制。新課程理念要求教育承認學生的差異,更要發現學生的特異。明珠的精品評價機制把這種差異視為一種財富。例如,學習成績突出者可以獲得“學習之星”稱號,而“學習之星”又分為“學習全能之星”和“單科學習之星”;有科技制作小發明特長者,可獲評為“科技發明制作之星”;音樂、書畫、動漫設計有天賦者,可獲評為“藝術之星”;此外還有“組織管理之星”、“體育之星”、“遵紀守法之星”、“愛心之星”、“環衛建設之星”等等。
同時學校積極推進特長生教育的特色立校方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文藝活動,讓特長生在活動中展示才華。例如特長學生可組建社團,參加一年一度的校運會、藝術節,讓同學們充分彰顯自己的個性特長。在2010年術科專業考試中,明珠學校共有44名學生參加了體育、美術、音樂、傳媒聯考和單考,其中達術科本科線者40人(含重點18人),通過3年來的努力,特長生上線數成為明珠學校高考上線數的增長點和支撐點,初步形成特長生教育辦學特色,連續3年被評為“深圳市高考先進單位”。
精品隊伍培育優秀學生
明珠學校的精品學子能如此優秀,還有賴于這里的幕后精品隊伍——高尚又時尚的明珠教師。明珠學校從教師入校的第一道關口就把好關,進校后又嚴把培訓關,用明珠的教學理念熏陶、培養、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教師講壇”、“青籃工程”等教師培訓課堂有時會請進專家學者來校作專題報告;有時派教師外出學習專家、名師的教學經驗;同時針對教師開展“推門課、研討課、示范課、邀請課”等課程,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在明珠學校系統的教師培訓中,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年年上升。
高尚既是人民對教師的贊美,也是人民對教師的要求。而明珠的教師針對明珠的學生去尋找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打造自身過硬的本領,以適應時代要求,適應明珠學生的要求。這就是明珠學校既有高尚職業道德又有與時俱進思想的精品教師隊伍。
正是因為明珠學校的精品教師、精品課堂、精品評價機制各部分互助聯合,方能創造教育奇跡,打造出精品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