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姓名:宋晨(女)/黃東炬(男)
年齡:18歲/18歲
籍貫:廣東省深圳市
經歷:兩人同為深圳市福田中學高三學生
成績:都通過深圳大學藝考的最后一關
夢想:成為舞蹈演員或老師/成為電臺DJ,或電視主持人
他們在同一張課桌上探討問題、在同一間教室內練功起舞、在同一塊操場上揮灑汗水……
宋晨和黃東炬這對兩年的同桌,攜手從廣東進京趕考北京電影學院。共同的電影夢讓他們成為同桌,又一起走上藝考的戰場。
雖然未能進入北影,但兩人在相互扶持、默契配合下,還是圓夢考場,順利通過深圳大學藝考的最后一關,即將走進各自的藝術殿堂。
北電初試
為了省錢 坐公交車趕考
2月19日,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初試的日子。早上6點半,黃東炬來到旅館,輕輕敲開宋晨的房門。怕吵醒同屋的兩名女生,宋晨摸黑抓起前一晚就收拾好的背包,跟黃東炬打了個手勢,躡手躡腳地從屋里摸了出去。
初春的早上氣溫還很低,這天又刮著小風,倆人裹著羽絨服,縮著脖子低頭在路上走著。
“起得太早了,困得我有些發蒙。”黃東炬說,兩人默默在路上走了會,宋晨突然問準考證帶了沒有,“我當時沒反應過來,她拉我書包,我才趕緊檢查了一遍”。
為了省錢,倆人選擇了坐公交車,宋晨提前就查好了乘車路線。
早上7點50分,他們到了北京電影學院門口,此時候考區內已經人山人海。黃東炬讓宋晨去排隊,自己跑到門口買早點。一個雞蛋灌餅、一杯豆漿,就是兩人的早餐。填飽肚子后,他們邊排隊,邊練習朗誦,互相當考官挑錯。
考完初試 逛校園當踩點
考試開始后,宋晨先被叫進考場。臨走前,倆人互相擊掌鼓勵,往考場走的宋晨不時回頭看看黃東炬,黃東炬則一直向她揮拳示意。
“其實那會兒我也特緊張,但不能讓她看出來。”宋晨走后,黃東炬發現握拳的手心里都是汗。
黃東炬進考場的時候,宋晨還沒有出來。進入教學樓,每經過一間考場,他就探著頭往里看一眼,“她是我最熟悉的人了,看到她就不那么緊張了。”
考完試后的那頓午飯很簡單,兩人就在校園附近的一間小店要了兩份蓋飯,一邊吃還一邊討論著考試的場景。兩人自我感覺不錯,準備趁著下午的時間,逛逛校園。
他們看了貼著明星畢業照的紀念墻,去宿舍區轉了一圈,連食堂、洗衣店的位置都摸了一遍。“萬一考上了呢,先踩踩點。”黃東炬笑著說。
出門的時候,倆人在校門的牌子前合影,“回頭發到微博上,也算我們來過北京電影學院了。”
身高不夠 打馬虎眼過關
兩人考完北京電影學院后,又馬不停蹄地跑到首都體育學院,參加重慶大學和南京藝術學院的招生考試。
報名時要測量身高,黃東炬身高比專業要求的173厘米差一些,宋晨提前讓他穿了帶氣墊的鞋來“拔高”。無奈測身高要脫鞋,眼看黃要“露餡”,宋晨靈機一動跟旁邊的老師搭話,轉移其注意力。黃東炬趕忙踮了踮腳后跟,幸運地“蒙混過關”。
宋晨考過表演出來,找到候考的黃東炬,神秘地交代了幾句。原來,表演的內容是固定幾個題目,她已經跟前面幾撥考生打聽過了,偷偷告訴黃好讓他早有準備。等黃進考場報上來歷時,考官發現兩人來自同一所學校,得知還是同桌時,笑言他們是“組團”來考試的。
黃東炬出考場時,宋晨一直守在考場門口。見同桌出來低著頭不說話,估計是考得不太好,于是宋晨湊過去講笑話逗樂,還安慰他,“還有幾所學校要考呢,有機會的!”
目標相同
互相“折磨” 練發聲快缺氧
宋晨和黃東炬雖然都就讀于深圳市福田中學,但之前并不在一起學習。直到高二時分班,兩人才成為文科班里的一對同桌。
他們都有心在高考時報考藝術類院校,因此成為好友。
與宋晨從小學舞蹈早就打下底子不同,黃東炬學藝算是半路出家,一些形體基本功要從頭練起。18歲的男生身體已近長成,再練“童子功”十分痛苦,宋晨就成了他最好的老師和陪練。
早上7點,黃東炬就被宋晨叫起來去練“腿功”。黃東炬站在齊腰的欄桿邊,把腿跨上去,身子盡力向抬起的大腿靠攏。
身后的宋晨會扳著黃東炬的肩膀往下壓,直到身子壓到腿上為止。最折磨黃東炬的是下“一字腿”,兩腿分開坐下,上身向前趴在地上。宋晨就一屁股坐在黃的背上,壓著他十分鐘不讓起來。
宋晨“折磨”黃東炬很用心,黃也找機會“回敬”。宋晨的臺詞、朗誦是弱項,黃東炬就讓她站在四百米操場的一頭,用丹田之氣大聲朗誦,自己在另一頭,直到他能聽到為止。
為了練宋晨的氣息,黃讓她大聲念a、o、e這些元音,并盡量將尾音拖得越長越好。“經常就那么喊缺氧了”,宋晨抱怨這是黃“公報私仇”。
復習文化課的時候,宋晨又占了上風。每當黃東炬背政治打磕巴時,就逼著他下“一字腿”。為了盡快翻身,黃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背會課文。
相約趕考
避免遲到 打電話“叫早”
2010年底,各校的藝術類招生簡章已經出來,于是,兩人將資料攤在課桌上,共同研究趕考路線。宋晨把要報考的學校,按先后順序整理到一張表上,每天去哪兒考、什么時間考,一目了然。
今年2月初,黃東炬提前1個月到北京做“適應性訓練”,跟著一位中戲的師哥練臺詞。宋晨春節后與黃會合,黃東炬幫她訂好旅館,當天接了宋晨去住下。
兩個獨自來京趕考的學生都很省錢,宋晨和兩個女生擠在一間七八平方米的旅館里,三人睡一張床。這樣的條件每天住宿費是168元,宋晨還有些嫌貴。黃東炬的條件略好,也只是比宋晨“幸福”地多了臺洗衣機,為此還得承擔幫宋晨洗衣服的重任。
早上,宋晨打來電話以四聲為準“叫起”,黃聽到鈴聲就會起床,不致遲到。
為了節省漫游的電話費,兩人每晚在宋晨住處附近碰一次面,吃10元一頓的便餐。拿著行程表,商量第二天坐哪趟公車去學校報名、趕考。
終成正果
放棄北電 同桌夢圓考場
結束在北京的考試后,兩人回到廣東繼續考試。宋晨連考華南師大等三所高校,黃東炬考了深圳大學等四所高校。考慮到北電競爭太過激烈,兩人雖然通過了初試,卻放棄了復試的機會,而全力以赴廣東高校的考試。
目前,宋晨和黃東炬都過了深圳大學藝考的最后一關,已經回到高中安心復習文化課準備迎接高考。也許今年秋天,兩人將一起走進深大的校園,再續同窗之緣。
談到自己未來的規劃,從小學舞蹈的宋晨還是想做一名舞蹈演員或老師,當然也夢想有朝一日進電影圈,成為周冬雨第二。黃東炬高中時是學校廣播站的主力,夢想著從播音系畢業后,能在地方電臺或電視臺做一名主持人,有一批喜愛自己的聽眾。
更多相關信息查詢請訪問:藝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