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戲劇學院考場

北京電影學院面試現場
“輔導機構從某個角度講對考生有一定幫助,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考生的藝術綜合素質。”上海戲劇學院編導專業招生老師牛文佳表示,考前班更多的是教技巧上應對考試的能力和一些基本常識,而在招生時,老師更多的還要看學生是否具備學習藝術的潛力和素質。“藝術培訓本身就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東西,一定是長時間的熏陶和積累、感受與理解,不是用一兩種技巧就能完成的。藝考培訓給予的只是技巧上的補充,最重要的還是考生的綜合素質。”牛文佳說。
有“藝考”的,也有“被藝考”的
北京與上海兩地藝術類名校向來是藝考生選擇學校的首選,可每年真正能如愿踏入這些名校校門的學生可以說是萬中挑一的佼佼者。對此,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傳媒學院的黨委書記周星告訴記者,“尤其在一些人口大省,像山東、河南,之中龐大的藝考軍團讓這些藝考培訓機構也多了起來。當然,這些藝考生中有因為喜歡一定要‘藝考’的,還有一些人是因為藝術院校的文化課分數低,這些算是‘被藝考’的,在他們看來上大學是第一位的,所以有很多人口大省的考生自我選擇就是藝考。”周星表示,不論是“藝考”的還是“被藝考”的,一定要看考生的自我需求和目的,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的輔導項目,不要耽誤考前寶貴的復習文化課的時間去不正規的考前機構浪費時間與精力。“選擇考前班學習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有的孩子在考學前根本不了解各個專業的方向和內容就盲目報考,甚至也花了大把冤枉錢去所謂考前班學習,效果適得其反。”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招生老師也表示,學生在選擇考前班時一定要先了解各個系的招生標準和基本教學內容,不要“撒網式”的報考和學習,一定要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就像很多來報考導演系的孩子,壓根不知道戲劇學院導演系主要是學什么的,問他為什么考,學生就答說自己想成為一名電影導演,讓老師們哭笑不得。”
“一張白紙”也許會發揮得更好
“‘一張白紙’進來之后發展十分成功的學生不在少數。”“我們招生還要看你本身是不是有藝術素養,即便你從未接觸過也沒關系。”“老師還是更喜歡對藝術本身有熱情的有潛質的考生,即便一些熟知藝考程序的考生但已經失去了淳樸性,還是會被淘汰。我們經常遇到考生在藝考階段就已經頻繁向老師表現出自己比別的考生更加‘專業’,總是聲稱自己已經掌握了很多專業知識,這樣的學生反而最容易被淘汰。”在采訪中,各大藝術院校的老師紛紛表示,沒有經過培訓的孩子有時反而發揮得更好。“面試的時候聽一些考生朗誦,總覺得很別扭,似乎是被誰給硬性規定了所有的重音和語調,非常模式化,但我們要看的是考生有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以及考生自身的條件,有很多要求不是光靠培訓就能達到的。”記者了解到,有的培訓班為了體現自己的“專業水平”之高,總是喜歡找來一幫所謂教授、專家來和考生講一些高深難懂得學術理論。“這些東西考生不容易懂,而且也沒必要在考試前去學。這樣浪費考生的寶貴時間,為培訓班增收課時費提供了借口,也加重了考生家庭的經濟負擔。藝術類院校招生的原則并不是要看學生在考試前是否就達到了多高的專業水平,而是要看你是否具備以后學習該專業的潛質。”牛文佳說。
藝考沒有“保過”這一說
對于市面上“保過”的“協議班”,可以說是每年藝考學生無法抵擋的“誘惑”。即便很多考生對此“擔保”持疑,但還是禁不住的想要一探究竟,對此,周星表示,“供需不平衡導致這些‘協議班’出現,這里面相當多的只是誘餌,比如他們在選擇學生的時候就選了一些質素比較好的,也許這樣的學生不花錢也能考上。”另外他還提醒考生,文化課一定不能耽擱。“文化課不能落下,即便經過短期突擊拿到了文考證,文化課上不去也不行。所以選擇考前輔導一定要選擇比較正規的、有針對性的,不要耽誤自己的時間。”藝術院校的老師提醒各位考生,如果之前根本沒有接觸過藝術類學習的考生可以適當的參與一些考前培訓,有針對性的了解一下專業的基本信息。但在選擇時一定要選適合自己的,不要盲目崇拜所謂“協議班”,藝術考試沒有“保過”這一說。“要抱著一個健康、輕松的心態學習,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為跟其他的專業相比‘藝考’并不是一條捷徑,可能遇到的挫折更多。希望所有考生能把自己更加本真的東西發揮出來,取得滿意的成績。”牛文佳說。
【記者觀察】藝考:擋不住的誘惑
回顧2011年全國藝術類大學的考試,依稀還能嗅到藝考戰場上硝煙的味道——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音樂學院……這些頂尖的藝術院校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上百萬的考生“赴京趕考”,但慘烈的競爭中只有少數的人才能通過一次次的面試留到最后,成為這些人中的佼佼者。據記者了解,還有很大一部分的考生是因為對文化課成績信心不足而轉為選擇報考文化課錄取分數更低的藝術院校或專業,通過這條捷徑跨入大學校門。
隨著2012年“藝考”的臨近,眾多考生紛涌至藝考培訓機構,使各大考前集訓班再度成為年底的熱門話題,而越來越高的淘汰率讓很多原本準備“考前突擊”的學生們不得不將報名接受專業培訓的時間一再提前。以影視、戲劇類院校為例:北京電影學院報考人數約20000人,而整個學校的招生名額只有488人;中央戲劇學院本科報名超過14000人,而招生名額不足500人;中國傳媒大學共招700人,可報名足足有30000人之多,比例高達50:1。每年浩浩蕩蕩的藝考大軍使近幾年來藝術類考前培訓機構越辦越多,他們招生范圍廣,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的輔導班,有的甚至還專門設立了供學生、家長住宿的宿舍,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但由于這一領域監管力度和市場成型較晚,很多的藝術考試培訓機構出于贏利的目的匆忙上馬,無論從教學硬件還是師資資源的選擇上都缺少專業的準備,大環境依舊呈現良莠不齊的局面。就記者觀察,目前,在各大藝術院校附近,已經有許多貼有“藝術類專業課強化沖刺特訓營”、“藝術課全日制輔導”、“藝考百日提百分特訓營”字樣的廣告,更有甚者還會向考生拋出種種“擋不住的誘惑”:有的側重突出高回報,一些培訓機構甚至開出了一期高達8萬元的價格,宣稱“高投入才能高產出”;有的側重師資,號稱知名藝術院校的權威教授親自授課;有的則側重承諾,用類似“保過班”這種字眼沖擊著考生們的敏感神經。盡管如此,報名參加考前培訓的考生還是絡繹不絕,甚至同時兼報許多家的課程,這其中大多是沒有接觸過專業性藝術輔導的應屆高中生,希望能夠通過短期密集的培訓達到藝術院校的招生水準,甚至不惜花重金購買“擔保”協議。“考前班”為何能有如此神力,“擔保”考生瞬間就能在萬人中脫穎而出,考取理想的學校?難道沒有經過訓練就真的不能得到藝術院校的青睞?近日,就戲劇、影視類方向的藝考輔導,記者通過考前機構、考生、藝術院校三方面采訪,以望為考生提供有益的幫助。
【考生】
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后悔
“藝考”在2000年后一直是考生和家長眼中的一條高考捷徑,較高的升學率引來無數考生擠上這條路,這使得“半路出家”的考生帶動了藝考熱潮。據每年藝考考生的數據調查顯示,每年參加藝考的考生中,有很多都是來自山東、河南等高考分數線頗高的省份的應屆高中生。“起初想要學這個確實是為了較低的分數線”,來自山東的劉文靜說,“要靠拼文化課進入好的大學實在太難,用較低的分數還能進入名校確實很吸引人,但是接觸到這個專業后才發現自己真的喜歡上了。”在所有接受調查的學生中,除了為了較低的分數線,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更促使他們走上了這條路。“我準備考導演專業,因為我覺得做導演能夠表達我的想法。”來自香港的羅兆麟目前正在中影人影視藝術沙龍進行考前培訓,這個1994年出生的男孩似乎比同年齡孩子更加沉穩,“上網查看了各大院校的排名,我的目標是中央戲劇學院。這個培訓機構真的使我有了很大的提升,接觸到的人改變了我的性格和觀念,我想無論結果如何,這樣的選擇我都不會后悔。”羅兆麟說。
每年藝考過后,各大報紙新聞都會頻頻爆出藝考中的不少“潛規則”,對于這一點,當記者還在小心翼翼地試著提問時,孩子們已經七嘴八舌的聊了起來。“黑幕多,這我們早就知道。”河北保定的樊澤程告訴記者,“以前參加過一些輔導班,告訴你幾萬塊交了就保你上,但簽合約保你上的學校根本就不好,也有一些名校的‘協議’,有50萬元的、80萬元的,這也要看你要考哪個系。”考生們紛紛表示自己或周圍的朋友都碰到過類似的“保過”協議,但這里面更多的是拿了錢不辦事或是最后索性只給考生一個指標之外的“廢名額”。樊澤程還說:“說實話即便家里有這個錢我也不愿意讓爸媽花這個冤枉錢,因為對于我們學生來說這是負擔,自己有沒有能力自己知道。”正當記者吃驚于這群“90后”的孩子竟能對所謂“黑幕”如此侃侃而談時,來自廣東的女孩李潔儀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沒有辦法說要完全公平的競爭,這些我們從小就知道。就像現在,考前班中的同學們之間都會幫我糾正我的廣東腔,所有在這里學習的人真的都很努力,但一想到那些花錢就能上學的人,覺得十分不公平。但已經走了一半的路沒有辦法回頭,我只能更加努力才行。”
“其實我父親一開始并不同意我參加藝考,他更希望我考一個好的大學。”安徽的夏傲告訴記者,自己最初在選擇藝考這條路時也是十分猶豫的。“大環境就是這樣,如果你不接受那你就別在這待著。既然來了就盡可能的多學、多看,現在在北京的考前班里,學到了很多應試的能力和技巧,這比在地方那些教授開的理論性的‘大班’要好的多。對于地方來說,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藝考,輔導的老師也不是專業院校畢業的,他們的水平根本比不上北京當地的考前班。”當問到如果考試結果不如意時,孩子們一時靜了下來,此時樊澤程一拍手喊了句“那就再來一年!”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卻也引起記者深思:激烈的競爭和壓力下,這些心中懷著對藝術赤誠熱忱的孩子們還要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藝考大軍中奮戰多久才能踏入夢想的大學?哪怕一次次的落榜、復讀過后,還能繼續堅持自己的藝術之夢嗎?作者:于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