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一
課堂上藝術生缺席
最近,高三班主任孫老師接連收到班里四個藝考生的請假條,“藝考漸漸臨近,4個人都是要在校外參加全天候的藝術補習,我都給了假。”孫老師說,自己當了三年高三班主任,每年藝考前班里空幾個座位都習以為常了,都是藝術生告假去補習的。有的考生還上幾節主科的課,下午自習時才走,有的干脆就不來了。
記者聯系我市某高中的一位美術老師,他的電話一直沒人接聽。第二天,他解釋說自己一直在畫室給學生上課。當記者提出采訪要求時,他婉拒道:“我現在就要去畫室給學生指導作畫,一直到晚上九十點鐘才下課,實在沒有時間。”
“我們也知道文化課很重要,可距離藝考統考只剩一個多月,時間太緊了,只好專攻藝考。”我市某高中校長告訴記者,學校有專門的美術班,平時跟普通學生一樣上文化課。藝考統考前,學校都會把文化課停掉,讓專業老師帶領學生從早畫到晚。他表示,每年確實有個別專業成績出色的學生,因文化分不夠而影響升學。為此,每年專業考試結束后,學校還會集中時間補習文化課。
調查二
高價考前培訓班火爆
“專業通過率100%”、“保過班”、“名師授課”……越到藝考前夕,打著各種招牌輔導班就越受藝考生追捧。有些輔導班還推出“一對一”藝考培訓,以“高端、精品”的噱頭賺足了眼球。
在中山區秀月街,記者經過多方打聽,找到一家藝考考前培訓學校。當工作人員聽說記者要替表妹報名培訓后,便熱情地陪記者在學校轉了一圈。只見里面畫室、宿舍、食堂一應俱全,每間畫室內都坐滿了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認真作畫。“我們的授課教師都是央美、魯美和國美的研究生,每年學校學員的一本錄取率80%以上,本科大學專業合格率100%。”工作人員說。參觀完后,工作人員遞過一份招生簡章。記者注意到,美術專業每月學費為4000元,授課時間是每天的8時到晚上10時。
在西安路科技廣場的一家藝術培訓學校,記者又以考生家屬的身份咨詢了一對一編導培訓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普通班培訓費為190元/小時,“一對一”班為300元/小時,“時間有點來不及了,讓孩子快點來吧,正好有個班還空一個名額。”
專家觀點
雙管齊下
才能后勁十足
隨著藝術高考的逐年升溫,藝考之路也越發擁擠,考生間的競爭也是異常激烈,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得到的答復幾乎一致:文化課成績已經成為名校藝考生最后的角逐籌碼,完全放棄文化課補藝術不可取。
“藝考生如果有計劃上名校,譬如北影、中戲、上戲等重點院校,尤其是打算上清華等名校,文化課成績是絕對不能馬虎的。能夠入學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文化課成績要過線,而這些院校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越來越高,比如,清華美院的招生簡章中明確要求,專業課成績排名全國前35名的考生,文化課成績不僅要達到該院規定的最低分數線,并且語文和外語均不能低于90分。”
——十五中副校長姜復越
“現在很多藝術專業人才較平面化,知識基礎的欠缺是一個重要原因。藝考生只有文化課和專業課雙管齊下,才能培養較高的文化素養,在以后的發展中后勁十足。需要提醒突擊藝考的學生,知識和藝術血肉相連,文化課并非藝術道路上的障礙,而是達到藝術深層境界的基礎,能激發考生深厚感受力和創造力,助其在藝術之路上走得更遠。單攻專業技能而缺乏文化素養,只能成為工匠而非藝術家。唯有文化素養深厚的藝術人才,才能在藝術領域中出類拔萃。”
——遼師人文學院教授謝景芳
相關新聞
藝術教育遭遇文化困局
“居然有考生認為蘇東坡是清代人。”在今年10月末結束的藝術研究生考試閱卷中,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傳席就遇到這樣一個哭笑不得的答案。“這是很低級的歷史常識錯誤,但在閱卷過程中卻屢見不鮮。如果加上錯字,差不多一半以上都要得零分。”笑過之后,陳傳席不免有些傷心:“藝術考生的文化素養問題非常嚴峻。”
有學者指出,當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后,少數被錄取的藝考幸運兒便開始系統的藝術專業學習或研究。面對大學更為開放的知識環境,“應試藝考”催生出來的短期效應迅速消退。考前突擊培訓只是皮毛的文化常識,離文化素養尚有很大距離。藝術教育需以文化素養為基礎,已經成為藝術教育者的共識。
據了解,在國外的藝術專業學習中,文化課比重不少于60%,剩下的是專業課。諸如文學、歷史、外語、藝術史等都是必修課程,而且有嚴格的考試制度。但目前,國內很多院校的藝術專業依然輕文化重技術。學生在畢業的時候,雖然也要求在畢業創作之外提供畢業論文,但很少有學生能獨立完成。“這好比體育比賽,你降低了標準,世界冠軍自然就多了,但這有什么意義呢?”陳傳席反問道。據《人民日報》報道